谜语般的《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标签:
古希腊哲学经典赫拉克利特逻各斯文化 |
分类: 新书信息 |
作者:赫拉克利特 著
定价:¥25.00
出版日期: 2007-9-1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文、英文、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对照),和加大拿大多伦多大学的T.
作者简介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著名哲学家,以其谜语般的哲学箴言而著称于世,他的思想和风格对后来的西方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英译/评注者:T.
本书亮点
1.西方哲学必读的经典之作;
2.三种文字对照,权威评注,资料详尽,编辑严谨;
3.装帧典雅,价格适中,收藏和阅读都适合。
目
导言
残篇
评注
古代文献记录
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
资料来源和权威典籍
参考文献说明
译后记
序
此书主要是为那些对希腊哲学怀有哲学兴趣的人而写。它包括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希腊文本,残篇的英译文以及迪尔斯-克兰茨(Diels-Kranz)(
《前苏格拉底残篇》,第6版,1951)所印行的《文献记录》(Testimonia),删去了其中的3b(D-K没有提供其希腊文)、14a(其相关性不甚清楚)和2。残篇的译文是新作,文献记录部分的新译在于以前从未出现但在其他方面不同于已经出版的翻译(通常是洛布丛书系列)的地方(只在显得必要之时)。我也尝试着为残篇写了评注(但除个别之处我并未对文献记录作评注,这项工作单独即可成书),在评注时摒弃了像其他人那样探讨有关语言学、历史以及文化兴趣的诸多细节的诱惑,仅仅在它们明显地与理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核心观念密切相关时才会论及。这意味着在此前对赫拉克利特的诠注中占很大篇幅的一些论题——如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相互对立的细节——只是一笔带过。其他方面我当然受益于许多杰出的赫拉克利特学者的著作,他们不只包括迪尔斯(Diels)、莱因哈特(Reinhardt)、弗兰克尔(Frankel)、斯奈尔
(Snell)、吉贡(Gigon)、科尔克(Kirk)、马科维奇(Mareovich),还有最近的卡恩(C.H.Kahn)。专家们会注意到,我自己的评注尤其受惠于科尔克和卡恩,特别有两个主要的新观点——赫拉克利特相信四元素而不是三元素,以及他有关宇宙的周期性大火(ecpyrosis)的学说——是得自于卡恩细致而富于启发性的研究,对此我心怀感激。一个走得更远一些的新观点,即赫拉克利特没有关于逻各斯(logos)的“学说”,是得自于韦斯特(West)。
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决定不再采用另外的残篇编排顺序,以免迷惑读者。本书所用的编排顺序,正是D—K版的顺序(按字母顺序);读者如有兴趣于发现我对残篇的一些自然意群如何划分,可以参看我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重构(见267—278页的《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这一重构当然不表明任何关于赫拉克利特原著篇章顺序的知识,也并不建立在任何特别的顺序之上。
D-K版中的一些残篇(尤其是来自马可·奥勒留)看起来很明显是某一作者自己对赫拉克利特之言的大致概括或者回忆,和绝大部分评注者一样,我删去了这些残篇(13a,68—71,73,81b和122)。其他一些从形式上来讲归于赫拉克利特尚存疑问、而我认为捕捉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精神的,我用“ []”标出。还有一些残篇,包括著名的一两句,在我看来根本不属于赫拉克利特,但却经常被归于他的名下,这些残篇前我标了问号。
我所依据的希腊文本基本上是M.马科维奇的版本——《赫拉克利特:希腊文本附简评))(Merida,1967),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如残篇51)我用了其他版本。然而在这一方面令我受益最多的仍然是马科维奇,他的文本和文献记录的集子对于所有学习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价的资料。
我特别要感谢出版者和洛布经典文库允许我转引R.D.Hicks所译的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的赫拉克利特生平(《著名哲学家传记》第二卷,剑桥,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并作了些许改动;以及转引R.G.Bury所译《六个经验主义者》(《反对数学家》,7.126—34,同前,1935)。对以下这些允许我转引并略行改动原由他们出版的资料的人和出版社,我也同时要表示感谢:《加拿大哲学杂志》的编辑有关C.H.卡恩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和艺术》的短评(1983年13期,607--621页);学者出版社的《赫拉克利特:一些探研》,出自《希腊的诗和哲学:为纪念 LeonardWoodbury而做的研究》,Douglas E.Gerber编(1984),229—240页;以及《一元论者》的编辑所编的《赫拉克利特论灵魂》一文(1986年69期,305—314页)。
说到本书的成书,我要特别感谢“凤凰丛书”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为印制残篇希腊文本所做的准备,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多伦多大学出版社的琼·布尔格,她就风格和内容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另外还要谢谢克里斯蒂娜·透纳,她以持续的善意和不懈的努力打印几度易稿的手稿,直至它成为现在的这个版本。
最后,我想在许多要感谢的人之中,特别对C.H.卡恩和我的同事大卫. 盖洛普(David Gallop)表达谢意,他们两人都阅读了我最初的译文和评注,并提出了有助益的意见。同时还要感谢意大利的几位同事,尤其是Livio Rossetti(佩鲁贾)、Antonio Battegazzore(热那亚)、Renato Laurenti(那不勒斯)。对他们所有人的帮助我都致以真诚的谢意,当然他们对于本书中的任何瑕疵都无咎责。
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决定不再采用另外的残篇编排顺序,以免迷惑读者。本书所用的编排顺序,正是D—K版的顺序(按字母顺序);读者如有兴趣于发现我对残篇的一些自然意群如何划分,可以参看我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重构(见267—278页的《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这一重构当然不表明任何关于赫拉克利特原著篇章顺序的知识,也并不建立在任何特别的顺序之上。
D-K版中的一些残篇(尤其是来自马可·奥勒留)看起来很明显是某一作者自己对赫拉克利特之言的大致概括或者回忆,和绝大部分评注者一样,我删去了这些残篇(13a,68—71,73,81b和122)。其他一些从形式上来讲归于赫拉克利特尚存疑问、而我认为捕捉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精神的,我用“ []”标出。还有一些残篇,包括著名的一两句,在我看来根本不属于赫拉克利特,但却经常被归于他的名下,这些残篇前我标了问号。
我所依据的希腊文本基本上是M.马科维奇的版本——《赫拉克利特:希腊文本附简评))(Merida,1967),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如残篇51)我用了其他版本。然而在这一方面令我受益最多的仍然是马科维奇,他的文本和文献记录的集子对于所有学习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价的资料。
我特别要感谢出版者和洛布经典文库允许我转引R.D.Hicks所译的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的赫拉克利特生平(《著名哲学家传记》第二卷,剑桥,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并作了些许改动;以及转引R.G.Bury所译《六个经验主义者》(《反对数学家》,7.126—34,同前,1935)。对以下这些允许我转引并略行改动原由他们出版的资料的人和出版社,我也同时要表示感谢:《加拿大哲学杂志》的编辑有关C.H.卡恩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和艺术》的短评(1983年13期,607--621页);学者出版社的《赫拉克利特:一些探研》,出自《希腊的诗和哲学:为纪念 LeonardWoodbury而做的研究》,Douglas E.Gerber编(1984),229—240页;以及《一元论者》的编辑所编的《赫拉克利特论灵魂》一文(1986年69期,305—314页)。
说到本书的成书,我要特别感谢“凤凰丛书”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为印制残篇希腊文本所做的准备,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多伦多大学出版社的琼·布尔格,她就风格和内容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另外还要谢谢克里斯蒂娜·透纳,她以持续的善意和不懈的努力打印几度易稿的手稿,直至它成为现在的这个版本。
最后,我想在许多要感谢的人之中,特别对C.H.卡恩和我的同事大卫. 盖洛普(David Gallop)表达谢意,他们两人都阅读了我最初的译文和评注,并提出了有助益的意见。同时还要感谢意大利的几位同事,尤其是Livio Rossetti(佩鲁贾)、Antonio Battegazzore(热那亚)、Renato Laurenti(那不勒斯)。对他们所有人的帮助我都致以真诚的谢意,当然他们对于本书中的任何瑕疵都无咎责。
T. M. 罗宾森
译后记
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来,对赫拉克利特的研究在西方一直备受关注,至今已积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解经传统。在众多的版本中,之所以决定采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M.罗宾森教授的这个评注本(初版为1987年),一是机缘促使,二是这个版本有着它自身的优长之处。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其他评注本的译本,赫拉克利特研究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西学学者多侧重于思想而非古典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这些情况来说,罗宾森版本的优长之处大致有三:第一,它的出发和侧重是哲学;第二,它对之前有代表性的评注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性的吸收;第三,它严谨的风格可以代表这一学术领域的普遍标准。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耗去译者一年的工余时间,如果按千字稿费来计,真是一项极不划算的工作。但极少有思想家如赫拉克利特,一旦相遇即难以忘怀,朝夕相处也并不觉乏味。以赫拉克利特的句式来说就是,这收入甚微的工作却也同时收益无穷。
本书残篇的翻译绝大部分是基于罗宾森的英译,只在个别词语的翻译上遵照了希腊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特将三种文字的残篇排列在一起,以兹对照。
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英译者罗宾森教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没有足够的古希腊语言知识和古典哲学研究的学术准备,本不应担此重任,但感于全面译介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只好以勤补拙,在自己享受学习之辛苦与快乐的同时,希望这学习的成果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此专题的兴趣。
楚 荷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耗去译者一年的工余时间,如果按千字稿费来计,真是一项极不划算的工作。但极少有思想家如赫拉克利特,一旦相遇即难以忘怀,朝夕相处也并不觉乏味。以赫拉克利特的句式来说就是,这收入甚微的工作却也同时收益无穷。
本书残篇的翻译绝大部分是基于罗宾森的英译,只在个别词语的翻译上遵照了希腊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特将三种文字的残篇排列在一起,以兹对照。
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英译者罗宾森教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没有足够的古希腊语言知识和古典哲学研究的学术准备,本不应担此重任,但感于全面译介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只好以勤补拙,在自己享受学习之辛苦与快乐的同时,希望这学习的成果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此专题的兴趣。
楚
在哪儿可以找到这本书?
谜语般的《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2010-05-09
21:09:49
http://t.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70713820-1.jpg |
作者:赫拉克利特 著 译者:楚荷 译 定价:¥25.00 出版日期: 2007-9-1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文、英文、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对照),和加大拿大多伦多大学的T. M. 罗宾森教授对每条残篇的评注,并附有相关古典文献的详细介绍,为阅读和研究赫拉克利特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文本。 作者简介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著名哲学家,以其谜语般的哲学箴言而著称于世,他的思想和风格对后来的西方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英译/评注者:T. M. 罗宾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著名的赫拉克利特研究专家。 本书亮点 1.西方哲学必读的经典之作; 2.三种文字对照,权威评注,资料详尽,编辑严谨; 3.装帧典雅,价格适中,收藏和阅读都适合。 目 录 导言 残篇 评注 古代文献记录 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 资料来源和权威典籍 参考文献说明 译后记 序 此书主要是为那些对希腊哲学怀有哲学兴趣的人而写。它包括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希腊文本,残篇的英译文以及迪尔斯-克兰茨(Diels-Kranz)( 《前苏格拉底残篇》,第6版,1951)所印行的《文献记录》(Testimonia),删去了其中的3b(D-K没有提供其希腊文)、14a(其相关性不甚清楚)和2。残篇的译文是新作,文献记录部分的新译在于以前从未出现但在其他方面不同于已经出版的翻译(通常是洛布丛书系列)的地方(只在显得必要之时)。我也尝试着为残篇写了评注(但除个别之处我并未对文献记录作评注,这项工作单独即可成书),在评注时摒弃了像其他人那样探讨有关语言学、历史以及文化兴趣的诸多细节的诱惑,仅仅在它们明显地与理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核心观念密切相关时才会论及。这意味着在此前对赫拉克利特的诠注中占很大篇幅的一些论题——如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相互对立的细节——只是一笔带过。其他方面我当然受益于许多杰出的赫拉克利特学者的著作,他们不只包括迪尔斯(Diels)、莱因哈特(Reinhardt)、弗兰克尔(Frankel)、斯奈尔 (Snell)、吉贡(Gigon)、科尔克(Kirk)、马科维奇(Mareovich),还有最近的卡恩(C.H.Kahn)。专家们会注意到,我自己的评注尤其受惠于科尔克和卡恩,特别有两个主要的新观点——赫拉克利特相信四元素而不是三元素,以及他有关宇宙的周期性大火(ecpyrosis)的学说——是得自于卡恩细致而富于启发性的研究,对此我心怀感激。一个走得更远一些的新观点,即赫拉克利特没有关于逻各斯(logos)的“学说”,是得自于韦斯特(West)。 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决定不再采用另外的残篇编排顺序,以免迷惑读者。本书所用的编排顺序,正是D—K版的顺序(按字母顺序);读者如有兴趣于发现我对残篇的一些自然意群如何划分,可以参看我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重构(见267—278页的《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这一重构当然不表明任何关于赫拉克利特原著篇章顺序的知识,也并不建立在任何特别的顺序之上。 D-K版中的一些残篇(尤其是来自马可·奥勒留)看起来很明显是某一作者自己对赫拉克利特之言的大致概括或者回忆,和绝大部分评注者一样,我删去了这些残篇(13a,68—71,73,81b和122)。其他一些从形式上来讲归于赫拉克利特尚存疑问、而我认为捕捉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精神的,我用“ []”标出。还有一些残篇,包括著名的一两句,在我看来根本不属于赫拉克利特,但却经常被归于他的名下,这些残篇前我标了问号。 我所依据的希腊文本基本上是M.马科维奇的版本——《赫拉克利特:希腊文本附简评))(Merida,1967),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如残篇51)我用了其他版本。然而在这一方面令我受益最多的仍然是马科维奇,他的文本和文献记录的集子对于所有学习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价的资料。 我特别要感谢出版者和洛布经典文库允许我转引R.D.Hicks所译的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的赫拉克利特生平(《著名哲学家传记》第二卷,剑桥,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并作了些许改动;以及转引R.G.Bury所译《六个经验主义者》(《反对数学家》,7.126—34,同前,1935)。对以下这些允许我转引并略行改动原由他们出版的资料的人和出版社,我也同时要表示感谢:《加拿大哲学杂志》的编辑有关C.H.卡恩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和艺术》的短评(1983年13期,607--621页);学者出版社的《赫拉克利特:一些探研》,出自《希腊的诗和哲学:为纪念 LeonardWoodbury而做的研究》,Douglas E.Gerber编(1984),229—240页;以及《一元论者》的编辑所编的《赫拉克利特论灵魂》一文(1986年69期,305—314页)。 说到本书的成书,我要特别感谢“凤凰丛书”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为印制残篇希腊文本所做的准备,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多伦多大学出版社的琼·布尔格,她就风格和内容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另外还要谢谢克里斯蒂娜·透纳,她以持续的善意和不懈的努力打印几度易稿的手稿,直至它成为现在的这个版本。 最后,我想在许多要感谢的人之中,特别对C.H.卡恩和我的同事大卫. 盖洛普(David Gallop)表达谢意,他们两人都阅读了我最初的译文和评注,并提出了有助益的意见。同时还要感谢意大利的几位同事,尤其是Livio Rossetti(佩鲁贾)、Antonio Battegazzore(热那亚)、Renato Laurenti(那不勒斯)。对他们所有人的帮助我都致以真诚的谢意,当然他们对于本书中的任何瑕疵都无咎责。 T. M. 罗宾森 译后记 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来,对赫拉克利特的研究在西方一直备受关注,至今已积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解经传统。在众多的版本中,之所以决定采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M.罗宾森教授的这个评注本(初版为1987年),一是机缘促使,二是这个版本有着它自身的优长之处。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其他评注本的译本,赫拉克利特研究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西学学者多侧重于思想而非古典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这些情况来说,罗宾森版本的优长之处大致有三:第一,它的出发和侧重是哲学;第二,它对之前有代表性的评注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性的吸收;第三,它严谨的风格可以代表这一学术领域的普遍标准。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耗去译者一年的工余时间,如果按千字稿费来计,真是一项极不划算的工作。但极少有思想家如赫拉克利特,一旦相遇即难以忘怀,朝夕相处也并不觉乏味。以赫拉克利特的句式来说就是,这收入甚微的工作却也同时收益无穷。 本书残篇的翻译绝大部分是基于罗宾森的英译,只在个别词语的翻译上遵照了希腊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特将三种文字的残篇排列在一起,以兹对照。 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英译者罗宾森教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没有足够的古希腊语言知识和古典哲学研究的学术准备,本不应担此重任,但感于全面译介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只好以勤补拙,在自己享受学习之辛苦与快乐的同时,希望这学习的成果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此专题的兴趣。 楚 荷 在哪儿可以找到这本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7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