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意人生休闲 |
分类: 摘要品读 |
(摘自钱弘道:《弘道悟语:法律学者闲话诗意人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定价:26.50元)
近日,我在自己的弘道书院里作息有时,每天按点吃罢晚饭后,长时间散步。散步的路线是爬上书院的后山,沿山顶至水库,再转至渠道而下。这么一个大圈子悠闲地游逛过来,肚子里的米饭排骨豆腐番薯藤早消化,似乎觉得又饿了。饿真是一种快乐,因为饿,才知道什么都是好吃的。在北京多年,我大部分时间感觉不到饥饿。饱久了,饿也没感觉了,吃与不吃没什么大区别。这是“病”的标志。处于这样的病态,吃东西不再是享受,而是为了完成任务。
散步归来,夜幕开始降临,小时候非常熟悉的秋虫声开始此起彼伏。我吃了苹果、橘子后,靠在藤椅上读《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一般人总以为,当今之时,医学比古代发达,所以,人的寿命比古人也长。我倒不以为然。今人欲望太多太强,生活太优越,所以物极必反,医学的发达也帮不了大忙。上古之人依自然规律而生活,所以完全可能“度百岁乃去”。今人未到半百,便见诸多衰象。
我忽然瞥见藏书楼对面山上一片银白色的光,原来月亮爬上读书亭东面的山冈了。我放下书本,走到廊前。月光从竹林、板栗、山核桃树丛中透射过来,使书院里的黑暗和光亮错落有致。偏僻的书院静极,刚才还偶吠几声的孤独的狗也没有声息了,只有秋虫无奈的鸣叫。平时那些司空见惯的虚伪的严谨和冠冕堂皇的责任显得很遥远滑稽,世人的野心和贪婪则更为可笑和可鄙。与生命相比,一切都微不足道,一切都必须让位。
我沿着读书亭小径信步走去。徒步到“情人梅”旁时,脑子里想起宋代永嘉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诗:
中夜清寒入蕴袍,一杯香茗当香醪。鸟飞竹声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消闲伴,重上天台看海涛。
心不安静是因为有欲望,人太忙是因为有营求。我过去陷于急于成功、过度劳累、应酬太多、饥饱不匀的恶性循环中,直至发现病痛方恍然大悟。现在我需要大修大补,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做到少欲、少营,无欲自然心如止水。
读书做学问的人,本来欠缺锻炼,已是折寿;如果贪得贪胜,心胸不豁达,那更是加速往阴曹地府里跑。山里人比我们这些读书做学问的人身体健康,寿命相对也比我们长,因为他们每天在锻炼,欲求简单,生活纯朴。那些百岁寿星多见于山野,便是例证。在城市狭小的“文字加工厂”里,学者好比裁缝,电脑是比缝纫机更坏的缝纫机,因为电脑有辐射。没有节假日,今天的活干完了,明天的活不知从哪里又会跑出来。即便别人不派活,自己也会强迫自己找活干。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身边的学者,虽然文章越写越多,但人越来越瘦,脸色越来越难看,油水越榨越少,即便是胖呢,也是一种病胖。不少人在不该离开人世的年龄离开了。名重要,还是命重要?读书读昏了头的人,真算不清这个账。
读书、沉思、写作,本来是一件十分高雅愉快的工作。我们自己糟蹋自己,自己把自己变得邋遢了。原因就因为现在的学者又浮又躁,看重虚名,计较蝇头小利,执迷不悟。偌大一个中国,有许多秀丽的地方风景,适合读书做学问,但大多数人偏偏喜欢北京,喜欢热闹,刻意追求虚肿的声名。热闹场合,经常见学者争先恐后,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这种人做不了大学问,声名也不会长久,无非是过眼烟云或者像肥皂泡一样,吹过了就不见影子。读书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心静。环境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卢梭晚年隐居在一个小岛上。岛虽不大,但地形多变。岛上有不少家禽棚、鸟栏、鱼池,有耕地、葡萄园、树林、果园和肥沃的草场。卢梭有时躺在随波荡漾的小船上,有时静静地坐在静谧的湖岸边或清水潺潺流穿砾石的小溪旁遐想。他的《孤客漫步遐想录》就是这种遐想的结晶。他说:“我从事的工作只有在绝对的隐居中方可进行,我需要长时间的、宁静的沉思默想,这是社交界的喧扰所不允许的。”“珍贵的悠闲是我基本的和主要的享受,我愿意体味其全部温馨。”
生命只此一遭,趁我还没有读糊涂,我赶紧抓紧时间享受这宁静的秋夜,这皎洁的秋月罢。或许,在这种宁静里,我还能写出流传长久一点的东西来。否则,我真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月亮已经升到我的头顶上了。秋虫依旧在叫,我依旧凝望月亮,凝望月色朦胧的远近山峦。此时,没有局促,没有劳累,人生如此,足以自娱。
明天,我还在书院里。后天,我还在书院里。我希望,大后天,我仍在书院。
最好,后半辈子就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优游度日。晨露夕岚笔洒挥,蛙鸣鸟唱琴伴随;青山翠竹书万卷,明月清风茶一杯。这样的日子,我仅有一次的生命无憾。
作者简介:钱弘道,1964年出生于杭州富阳。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网上购书: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189744
http://www.bookuu.com/kgsm/ts/2008/02/24/12565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