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我为什么写《成都方式》

(2008-02-09 23:21:21)
标签:

易中天

成都方式

分类: 摘要品读

(摘自《成都方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引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004年3月20日,中国成都龙泉驿桃花故里。

龙泉驿是中国最大的水蜜桃种植基地,漫山遍野桃树成林。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成都市民都要拖家带口,三五成群,施施然而来,在这里举行他们的狂欢节。这一天就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因为东方电视台和成都电视台要在这里现场直播大型文化电视节目《花开中国·花重锦官城》。

沾衣欲湿的杏花雨飘逸地弥漫在空中,把满树桃花抚弄得娇艳欲滴。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领导人,也戴着旅游者的小红帽,和成都市民们一起谈笑风生。这时,恐怕很少会有人知道他们心头的沉重。事实上,就在这天,就在这里,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告诉我,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经过慎重考虑和半年试点,成都市已在五个月前正式全面启动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他们决心用这把利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魔障,从根本上解决成都的“三农”问题。

这当然并不容易。

谁都知道,“三农”成为“问题”,真是千头万绪,说来话长。尽管也曾有过相当的关注和不懈的努力,“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三句话,仍然挥之不去。毕竟,冰冻三尺,本非一日之寒。解冻,也就不可能只需要一天两天。就说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虽然算好,却还是有一些地方至今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窘境,也未能解除部分农民的返贫之虞。这些丘区和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多大比例呢?丘区27.6%,山区32.3%,加起来竟达六成!何况还有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诸多社会建设问题。这么多问题加在一起,一个“城乡一体化”就能都解决了吗?

次年7月底,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又来到成都。曾经开满桃花的龙泉驿,处处都能吃到红彤彤、香喷喷、甜津津的水蜜桃。这时,距离他们决定统筹城乡并且试点,已经两年多。朋友们告诉我,成都的“城乡一体化”,也像龙泉驿的桃树一样,结硕果了。而且,成都市委、市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比如在新都试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在全市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有开放三会、全委票决、公推直选和民主测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则是转变政府的职能,从审批和管制,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使成都悄悄地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比方说,过去,城市与农村是“二元对立”的,城里的钱下不了乡,乡里的人进不了城,农村的建设跟不上城市的步伐,农民对城市没有感情却有意见。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后,至少部分农民的感觉变了,他们说:现在城市是我们的了。又比方说,过去,乡镇党委书记的产生是不关群众痛痒的,因为反正是上面往下派,党委和政府的好坏也不关他们的痛痒,因为反正管不着。实行开放三会、全委票决、公推直选和民主测评,也就是试点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后,群众的看法就变了,他们说:现在书记是我们的了。再比方说,成都市政府清理了审批项目,规范了服务流程,建立了政务中心,实行了质量检测,建设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人民群众也非常满意,他们说:现在政府是我们的了。城市是我们的了,书记是我们的了,政府是我们的了,这些说法一下子让我产生了兴趣。我相信这三个“是我们的了”背后,一定有一些值得回味和琢磨的故事。反正这时正是暑假,闲着也是闲着,何不住下来看个究竟?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本书就是我这一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在2005年8月1日到10月1 日两个月走马观花的结果。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将用“访谈实录”和“追问笔记”的形式给大家讲一些故事,一些发生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故事。我还会追问这些做法后面的想法,以及实际操作的方法,并尽可能给出一个说法。做法、想法、方法、说法,加起来就是“方式”。因为这个方式是在成都发现的,所以叫“成都方式”。实际上,这些年来,成都一直在试图探索出一种适当、可行、符合实际、事半功倍的方式,以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我看来,这事已经有了些眉目,也有了点成果。而且,正是靠着这种方式,他们使探索成为经验,使理想变成可能。这样一种实践,不会没有借鉴意义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让我们走进成都。

 

目录

引  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第一章  突出重围

一  忧患

二  寻找突破口

三  路在脚下

四  软着陆

五  硬崛起

六  智者胜出

七  仁心致和

八  润物细无声

 

第二章  夯实基础

一  人民政府不是衙门

二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三  群众的眼睛

四  凤凰涅槃

五  风口浪尖

六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七  瓜熟蒂落

八  红旗漫卷西风

 

第三章  再造生机

一  风起青萍

二  权力与权威

三  细节决定成败

四  丢卒保车

五  变脸

六  一竿子插到底

七  刺破青天锷未残

八  收拾金瓯一片

 

第四章  不败之地

一  人有病,天知否

二  吹皱一池春水

三  让我们荡起双桨

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五  一剑下青城

六  疑问与忧虑

七  成都方式

八  一路平安

 

后  记  致歉与鸣谢

 

易中天:我为什么写《成都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