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同学来办公室办事,聊起了家庭与子女琐事。
同学说,他在今年初,已让儿子一家三口从他家里搬出去,让他们另起炉灶自己过。我说,你们夫妻那么疼爱孩子,怎么舍得让他们分开呢?同学说,正因为这样,长此以往,疼爱已变成溺爱,甚至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能力,我才下决心让他们搬出去。
同学一边喝茶,一边向我说起了与儿子一家分开的始末。
同学说,因为是独生子女,读书,工作,买房,结婚,生孩子,带孩子,儿子的所有人生大事,几乎都是由父母来操心。父母操心了大事也就罢了,但在家里,操心完大事,还得替他们操心小事。儿子和儿媳,除了上几天班,几乎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他们不买菜,不做饭,不烧菜,不洗碗,不扫地,不洗衣服,不走亲戚,不看病人,不要与卖猪肉的计较称头,不要与菜店老板娘讨价还价,不要担心屋顶渗漏,不要考虑排污管堵塞,不知道在哪灌煤气,在哪交电费水费,总之,他们不需要动手处理任何生活琐事,甚至不需要与外人有多少接触,就可过上舒坦的日子。闲着没事,他们不是伸手抹抹窗台,擦擦桌子,也不是看看书,读读报,更不去走走路,爬爬山,而是打开电脑,没完没了地玩游戏,聊天。
同学说,说到聊天,如果他们能坐下来,与父母或亲人聊聊也好,但气人的是,他们宁愿与天南地北的陌生人聊个没完,也不愿与父母和亲人多说半句。说心里话,让儿子一家分开过,并不是做父母的不愿意为他们多做一些,也不是因为他们过得太舒坦,自己心里不平衡或不舒服,而是我担心,让他们一直这样舒坦下去,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我说,是的。如果长期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他们就会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草,自私,懒惰,娇嫩,软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更经不起什么酷暑严寒。
同学说,儿子一家分开后,你猜猜他们第一个电话是问什么吗?
我说,是问放多少盐吧?
同学说,不是。
我说,呵呵,那是不是问洗衣机洗衣服要设定几分钟?
同学说,也不是,你也许永远都猜不到,他们问的竟然是在哪买米。开始一段时间,类似于在哪买米之类的电话接二连三。不过,经过几个月的锤炼,现在电话越来越少了,说明他们的独立生活的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了。
同学最后说,从儿子分开这件事中,他似乎理解了西方人为什么那么强调成年子女的生活独立,那决不是西方的父母自私或心狠,而是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去疼爱子女。我们一直以为,尽父母所能,让子女的日子过得更舒坦,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子女的福气。其实,这种福气如果太重,副作用也不可低估。
原来,福气也有副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