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的佛——西行记(三)

(2011-02-24 21:42:32)
标签:

山西省

大同

云冈石窟

三世佛

旅游

分类: 西行记

http://s2/middle/5034d4cfh9d0798f220b1&690

 

大同的佛

原来只知云冈石窟在山西,孰不知云冈就在大同。老哥说:“那是你不知道而已。”听罢,自愧无知,这个世界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

从大同坐车到云冈石窟也就几十分钟的路程。刚上路时,心里犯嘀咕:曾有朋友去过石窟,回来讲周围的环境很糟,大有不值一去的口气。一路上,窗外掠过的只有绿色,不是一般公路上一排树木飘过的一抹绿色,而是成片树木堆积起来的厚重和浓郁,让人觉得好像是江南的哪一片园林。路上除林木见不到一处民房,大同的朋友说,这也属于景区治理的一部分。渐近石窟时,我们的车停在了一个广场附近。走进广场,耸立着两排高大的图腾柱,基座四面镌刻着人物和动物浮雕,形象笨拙且生动、古朴,让人自然联想到北魏拓跋人建的那个国度。石柱、石壁均是现代建筑,不用说这是抵达云岗石窟的前奏,果然,广场后面还有水榭、庭院……也还都在完工前的建设中。这些现代建筑加上后面缀的一个小绿色生态园,让石窟的出现加了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悬念,那绿色也是为后来见到的大佛添了一份静谧与庄严。看来,我那位朋友来访的时候,这一切还没有。

掀开这片绿色的帷幕,石窟的半壁山崖矗立在面前,原不是想象中青黛如铁般的巨岩,一片淡淡的黄土色,似乎向人们诉说着1600年历史终将风化成土的无奈。但,山崖依然显得高耸无比,不知是崖壁上开凿的洞窟,或者窟内高达近二十米的佛像,让山崖增添了高大的气质;还是人们那高不可测的信仰,让这里的一切令人仰视。

沿山崖壁开凿的洞窟大约有19个,一公里长,窟内并不深,空间足以容佛或站或坐,每个洞窟内雕琢的石像为三世佛,释迦牟尼佛位中央,左右两厢为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参观是从第五窟开始的,窟内的释迦牟尼佛像17米高,据说是云冈石窟最高的一座。佛与人高低比例有八倍之多,加之居高临下的俯视,让人有一种因渺小而产生的颤栗与震撼。真不知如何描写这些佛像,知识贫乏得找不到参照的依据,倒是想起了林徽因在散文《山西通信》中一段描写,那些佛脸上“一片平静,几百年来没有动过感情的,在那一闪光底下,倒像挂上一缕笑意。”为此,似乎得了点灵感,开始注意佛的表情,特别是眼睛。在其他地方见到的佛像,眼睛大约都是千篇一律的微闭,俯瞰众生,似乎如此才显佛高于一切的神圣。我想,虽为蝼蚁,我们却也都是上帝的产品,未必轻贱到哪里去。云冈的佛,眼睛都是睁着的,像我们一样,想要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站在他们的面前,有如站在尊师和家长面前,哪种尊重与自省是自我的,不是外来的。

走进第18窟,佛祖正在讲经,侧壁上雕有两个聆听的弟子,其神态让人叫绝!其一,似乎一瞬间领悟了佛说的真谛,便如醍醐灌顶,喜悦之情不能自禁,双手扪胸,作拍手鼓掌状;另一,则心领神会,含笑不语,默默欣赏和咀嚼着佛说的玑珠金言。同在感悟的喜悦之中,一个开朗,一个内敛,两人性格跃然石上。在第16窟看到高13.5米的佛祖身着“褒衣博带式佛装”,说白了,就是扎着一条当下最为时尚的领带,不知西方人什么时候把这种服饰学去的。

看过所有的佛窟,最后来到了云冈石窟代表的大佛前。朋友几次催促都不想离开,转身就看见大佛慈祥地望着自己,似乎在问:“走了,不想说些什么吗?”我便双手合什,说了句:“一定做一个好人。”

 

http://s12/middle/5034d4cfh9d07bab76e3b&690在抵达云冈石窟前有一个广场,两排耸立的图腾柱让人想起了北魏时代。

http://s8/middle/5034d4cfh9d07bbab8d37&690广场上这个弧形的石壁上镌刻着皇帝出行的场面,从石壁侧面的斧凿的痕迹,让人误以为这是出土文物呢。

http://s12/middle/5034d4cfh9d07b9a4cccb&690广场的对面,是一组带有北魏时期风格的建筑群。

http://s8/middle/5034d4cfh9d07b3904fe7&690向远方眺望,在一片绿色的掩映中,可以看见当年的烽火台。

http://s14/middle/5034d4cfh9d07bcfb475d&690从石窟的正面看似乎显不出它的高大与雄伟,更多的是朴实与庄严。

http://s12/middle/5034d4cfh9d07b53b9a6b&690有一部分石窟是架在这样的牌楼里,从几个洞窟的佛为清朝重修推测,这些牌楼可能是清代建的?

http://s9/middle/5034d4cfh9d07b751ac18&6901600年过去了,这些雕塑的着色还是那么鲜艳。

http://s15/middle/5034d4cfh9d07b8eda70e&690

http://s6/middle/5034d4cfh9d07be1d2ae5&690这边石柱撑起的石窟,年代大约在辽代或更久远。

http://s8/middle/5034d4cfh9d07bf4e5b57&690佛的正装与现代流行的西装领带,有着怎样的联系?!

http://s15/middle/5034d4cfh9d07c09e057e&690感悟了佛说真谛的弟子,其表情如此生动,让人为石窟雕塑艺术的感染力而震撼。

http://s9/middle/5034d4cfh9d07b15bccc8&690总忘不了佛面带微笑的慈祥目光,总觉得想要与千年前的人们说些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