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5034d4cfh93a422fb0ff3&690
留住太湖的温情水(一)
游太湖的时候,在岸畔看到一巨石,上书:“无锡,充满温情和水”,这水,自然是太湖的水;这温情,不知指什么。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但不知道无锡市就在太湖边上。决定到无锡看看时,大家都很兴奋。从上海出发乘高铁到无锡只需40多分钟,火车过了苏州开发区站,渐近无锡。此时,铁路的一边,有像水墨画中的江南民居,其间有小乌蓬船在河叉穿梭;另一边,则是烟囱林立的工厂,可能是所谓的经济开发区。忽见一片黑灰色的云雾,借风向民居的地方漫去……横亘在两者间的铁道很像一条分界线,有点“阴阳割昏晓”的印象。
出火车站的时候,检票机器“吞卡”。检票员走过来,出了一个主意:让我跟在一位旅客的后面出去,并嘱咐说,动作一定要快。我们网上订的旅店在太湖边上,离车站大约需要20元左右(乘出租车)的路程,出站后,便叫了一辆出租。想起出站时,刚刚跟在一位旅客的后面“钻”出了车站,虽说票是买了的,其结果并不“光明正大”。好在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自己初来乍到的兴奋劲,上了出租车,便与出租司机攀谈起来。
在上海,出租车司机说他们这个行业是城市的窗口,我想添一句:开出租车的人是向外来人递上这个城市名片的第一人。上车后,开始,司机对人爱搭不理,这个我已习惯: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一种自豪感,换句话,外来人大约都属老坦儿(北方土语:乡巴佬之意)之列。大概是受我率直和“不设防”言语的感染,我们还是聊了起来。望着窗外一丛丛正在建筑中的裸楼,我不禁有些惊讶:“哇,盖这么多的楼,比上海不差。”
“那是当然。”司机的语调中的自豪夹杂着不屑。
“这么盖楼,会不会把无锡这座古城毁了?!”我的担忧没什么根据,却是真诚的。
“无锡不像苏州,谈不古城,也没什么古建筑,都是现代的,全拆掉了。老百姓即能得到拆迁补偿款,还能住上比原来更大的房子,你说,谁不愿意拆……”在这位仁兄的嘴里,把这座曾有2300年历史,吴越文化发源地的家乡贬至如此,让人语塞。我默默地望着一群群掠过窗外,正在建的和已经建好的大楼;楼全都在二、三十层以上,个个雄伟,不比上海的差。但不知为什么总看着哪里不顺眼,最终找到了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楼的底层,也就是我们说的底商。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楼底商(大商场、星级宾馆等)是很讲究的:金碧辉煌的门面、宽敞明亮的大厅、世界品牌的称谓……特别是夜色降临,那些点缀的灯光,或绚丽,或柔和,都在显示着这里是纸醉金迷的温柔乡。而这里的底层大都是些一般的店铺,很像城乡结合部的那种,有一种看到穿着讲究的西服却赤着脚的尴尬,感觉怪怪的。
“你们准备走哪条路?”走了一会儿,司机突然问,这对初来的人有震摄作用。
“我是第一次来无锡,”后来我为自己的这句失语,付出了代价,“您看哪条路近,哪条路方便吧。”
司机突然叫了一声,说:“唉呀,我走错了路,应该从那边绕过去。”于是,司机又回头向车站方向驶去(如果这位仁兄是个演员,那么从台词到表演都很拙劣)。终于到了宾馆,急急付了钱,打发司机走了。在宾馆登记时顺便问了一下,服务员说从车站到宾馆一般23元,如果堵车不超过30元,而我们付了47元。
“哪儿都有‘好人’、‘坏人’。”凭着还有的一点阿Q精神,安慰了自己。
第二天,早晨下起了小雨,又要打的。上了出租车,司机不开车,对我们说:“对不起,我要先接一下我老婆。”于是,我们也说:“对不起,我们不要了。”
有了这第二次经历,我才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给我递上来的这张城市名片,我奇怪,居然还有城市以否定词为自己命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