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年级语文教材换成啥样啦(2016.8.5)

标签:
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商印同龙飞扬0101山东小一语文教材要换新教材先识字再学拼音 |
分类: 教育教学 |
一、济南一年级语文教材大变脸 28篇课文换了20篇
济南时报评论
4日,济南不少语文老师的朋友圈里转发起新修订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照片。记者发现,新修订的教材只保留了现行教材的8篇课文,其中去掉了耳熟能详的《静夜思》,新增了《汉乐府·江南》。儿时语文课上的《乌鸦喝水》从一年级下册提到了一年级上册。不少儿童诗、儿童散文出现在新修订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很多老师称新修订的教材文学色彩和传统文化底蕴均加深了……
新版教材先识字再学拼音
[大变脸] 新修订版保留了现行教材的8篇课文
“新修订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真是大换血。”4日,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朋友圈里感叹,打眼看了看目录,很多熟悉的课文都没有了,像是《一去二三里》、《小小竹排画中游》等……记者对照新修订版的教材发现,现行教材共有20篇课文和8篇识字,28篇课文中仅保留了现行的8篇。其中识字中保留了《日月明》《口耳目》2篇、20篇课文中保留了《四季》《影子》《雪地里的小画家》《比尾巴》《小小的船》《雨点儿》6篇。
[新增加] 台湾作家方素珍《明天要远足》入选
《乌鸦喝水》这篇经典课文,今年将提前出现在小学生面前。这篇课文原来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学,如今这篇课文被搬进了一年级上册的课本中。
新修订版有《秋天到了》《明天要远足》《升国旗》等,还新增了俄罗斯作家巴乌姆美莉作品《小蜗牛》。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简单从这些篇目来看,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内容不少都是儿童诗。比如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识字量] 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字减少到300字
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量由原来的400字减少到300字。同时,新版教材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记者了解到,其实这个“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也可以是邻居家的哥哥、姐姐等。
此外,还有家长提出疑问,新版教材引导学生多阅读,却减少了识字量,“孩子认识的字少了,阅读课外书有障碍。”一年级新生家长表示。一业内人士分析,有学生在入学前通过路边广告牌、动画片上的字幕认识了一些字,有孩子入学前识字量大约在800左右,而有的识字量不足100字。学生本身有差异,而新修订的一年级上册课本中300个汉字只是一个最基本要求,而一年级新生上学期识字的数量上不封顶。
最大变化
先学识字再学拼音 济南有学校早行17年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现行的语文教材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教材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济南育秀小学校长张立表示,自己从1999年开始进行“先识字再学拼音”改革,如今已有17年个年头了,学生收益其中。“拼音比较枯燥与孩子生活联系不密切,先学拼音的孩子会问家长为什么h、ao这两个音拼连起来读发音是‘好’。而先学识字的孩子本身认识‘好’字,他对拼音拼读理解能更容易一些。”育秀小学校长助理陈银萍表示。
二、今年,小学语文教材要换啦
新教材修改标准是什么?
早在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虑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历史、语文三门课的部编教材,也叫示范教材。
而在全国各地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有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等等。教育部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个专家组建语文教材编写组,包括一些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著名学者、作家、各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以及出版社编审和编辑等。据参与此套部编教材审定的老师表示:这次部编教材的改编,并不是改头换面,而是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主体部分以及优秀的部分都传承了下来。
另据了解,今年8月份,这套教材的教研员培训工作就将正式开展。同时,来自全国的百名特级教师还将对这套教材进行审读和反馈。
新教材都有什么变化?
比以往更关注儿童的需求,先从常用字学起,再学拼音。另外,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1
入学以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先学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
为啥这样设计?孩子学语文是母语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了很多字了,一年级的识字课可以和他们之前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原先先拼音后识字,很多孩子觉得枯燥,学的时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如果先接触汉字,小朋友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会觉得拼音是有用的,学好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汉字。还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我刚刚教完的一年级语文,先学拼音再识字,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甚至很焦急。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心理。我看了一下网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朋友都认识。”
2
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一幅图是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3
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
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4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其实这个“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邻居家的小姐姐等。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5
写字是有规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会打字就可以,写字也不能弱化。
6
目前,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中,有《四季》《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部分课文保留,大约有一半的课文被替换。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版本,新课文有《秋天到了》《江南》《明天要远足》《小蜗牛》《升国旗》等。
例如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之所以会放这么多儿童诗,一是因为短小精悍,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减少阅读难度;二是孩子容易上口,会增加阅读兴趣。
7
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锻炼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能力。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在当下的快阅读环境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来心做事。
最快的话,这本新教材从今年9月起,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可能成为这套统编教材的第一批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