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跟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2022-04-23 00:10:53)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时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想法不同的人,总想与其辩论一番,以证自己的“正确”。
然而多数时候都是,越争意见越大,越辩真相越不明。最终,谁都说服不了谁,只能不欢而散。
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人生长的环境不同,所见风景各异,三观亦会天差地别,更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层次不同的人,很难站在同一阵线。所以,永远不要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以上是“十点签约作者”在《永远不要跟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一文中开头的一段话。
我觉得特别强调不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只是太过简单的归纳,因为这种判断粗看上去,那似乎是一种“低层次的人”,人们与之争辩的兴趣本来就不高。而之所以还愿意争辩,显然是把对方当作比自己层次高(至少是相当)的人,或者是不得不以争辩的方式与之讲道理的人,比如拣垃圾的隔壁邻居,把垃圾堆到了你家门口,或者居委干部挤进密集的人群做核酸等等。
不管层次如何,我以为这篇文章据说的争辩,所指应该是清谈时的观点相左,因此“生长环境不同,所见风景各异,三观天差地别”的人之间,有些“汝之蜂蜜,彼之砒霜”的话题,确实需要回避,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还要上升到争辩的地步,那真有可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了,连朋友也不得做了。
两年前我就跟一些近乎无话不谈的朋友,闲聊过湖北女作家“递刀子”日记的事情,而且还说好了只是谈谈自己的观点,绝不针对个人的,但一番争辨后彼此也没有达成共识,现实的结果就是从此不再联系了。
想想很可悲,但也很可笑,明明事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的,明明也不涉及双方的切身利益,仅仅一个稍有深度的思想交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你能说是彼此的层次有高下吗?我迄今也不认可,多少年来彼此间既道义相助,又冷嘲热讽,情谊也不见衰退,因此说此事三观不同,但也谈不上“天差地别”的,给我的教训就是再好的朋友聊天也要看山水,能不能争辩的前提不是层次,而是话题。
今年二月底以来世事多舛,从俄乌战争到清零共存、从团购派送到居家方舱,因为相同的处境,不同层次的人也会有许多共识,但三观不同,相同层次的人也会有许多抵触,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你这个人怎么竟然这样”的尴尬和愤怒,我觉得看看《永远不要跟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一文,还是相当及时和疗愈的。比如:
人实际上是说服不了另一个人的,结果无非是更激烈地争吵。酒要和知心之人对饮,话要与懂得之人畅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理解不了的远方,悄悄抵达就好。呈口舌之快,不仅难以赢得想要的尊重,反而会滋生矛盾,丢失气度。争辩,从来不会真正赢得别人的认可,只会无限拉低自己的人品。一个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赢了道理,输了心情和气度。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性格和喜好不一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别样的理解。纵使是关系要好的朋友,同样很难始终保持观点一致。志同道合,只是偶然,观点不一,才是常态。面对不同,最高级的辩论,就是不辨。世间万事,只要你不在乎,就没人能驳倒你。
有时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想法不同的人,总想与其辩论一番,以证自己的“正确”。
然而多数时候都是,越争意见越大,越辩真相越不明。最终,谁都说服不了谁,只能不欢而散。
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人生长的环境不同,所见风景各异,三观亦会天差地别,更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层次不同的人,很难站在同一阵线。所以,永远不要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以上是“十点签约作者”在《永远不要跟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一文中开头的一段话。
我觉得特别强调不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只是太过简单的归纳,因为这种判断粗看上去,那似乎是一种“低层次的人”,人们与之争辩的兴趣本来就不高。而之所以还愿意争辩,显然是把对方当作比自己层次高(至少是相当)的人,或者是不得不以争辩的方式与之讲道理的人,比如拣垃圾的隔壁邻居,把垃圾堆到了你家门口,或者居委干部挤进密集的人群做核酸等等。
不管层次如何,我以为这篇文章据说的争辩,所指应该是清谈时的观点相左,因此“生长环境不同,所见风景各异,三观天差地别”的人之间,有些“汝之蜂蜜,彼之砒霜”的话题,确实需要回避,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还要上升到争辩的地步,那真有可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了,连朋友也不得做了。
两年前我就跟一些近乎无话不谈的朋友,闲聊过湖北女作家“递刀子”日记的事情,而且还说好了只是谈谈自己的观点,绝不针对个人的,但一番争辨后彼此也没有达成共识,现实的结果就是从此不再联系了。
想想很可悲,但也很可笑,明明事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的,明明也不涉及双方的切身利益,仅仅一个稍有深度的思想交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你能说是彼此的层次有高下吗?我迄今也不认可,多少年来彼此间既道义相助,又冷嘲热讽,情谊也不见衰退,因此说此事三观不同,但也谈不上“天差地别”的,给我的教训就是再好的朋友聊天也要看山水,能不能争辩的前提不是层次,而是话题。
今年二月底以来世事多舛,从俄乌战争到清零共存、从团购派送到居家方舱,因为相同的处境,不同层次的人也会有许多共识,但三观不同,相同层次的人也会有许多抵触,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你这个人怎么竟然这样”的尴尬和愤怒,我觉得看看《永远不要跟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一文,还是相当及时和疗愈的。比如:
人实际上是说服不了另一个人的,结果无非是更激烈地争吵。酒要和知心之人对饮,话要与懂得之人畅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理解不了的远方,悄悄抵达就好。呈口舌之快,不仅难以赢得想要的尊重,反而会滋生矛盾,丢失气度。争辩,从来不会真正赢得别人的认可,只会无限拉低自己的人品。一个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赢了道理,输了心情和气度。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性格和喜好不一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别样的理解。纵使是关系要好的朋友,同样很难始终保持观点一致。志同道合,只是偶然,观点不一,才是常态。面对不同,最高级的辩论,就是不辨。世间万事,只要你不在乎,就没人能驳倒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