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惠志谈传统武术与散打
(2011-06-07 09:08:54)
标签:
杂谈 |
梅惠志谈传统武术与散打(转)
梅惠志先生自幼练习过八卦、行意,后又学习过拳击,年轻时学习过中国式摔交,并成为北京摔交队的主要成员。退役后留在什刹海体校做摔交教练,70年代成为我国第一批柔道教练员。自从国家体委开展散打运动以来,他组成了全市第一个半专业的散打搏击队,并将武术、搏击和摔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中完善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易:现在散打王正诚邀民间高手参赛,您觉得这样的比赛会不会很精彩?
梅:我看不会,打起来说不定会很难看。
易:为什么?不是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吗?
梅:有这种提法,但从以前的经历来看,民间拳手的水平很一般。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试点,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极、大成,通背等拳种,比赛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剩练散手的了。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抓瞎。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比赛打得很沉闷。由个练通背的还不错,同散手能打在一起,但水平还是有差距。最后冠军都是体校的队员拿啦。
易:散手规则是否限制了民间武术的发挥呢?
梅:很多民间武术不服气,说不愿戴拳套,后来市体的摔交教练李保茹教练和他们很熟,就安排他们同我们体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的交流,比赛前我们特别嘱咐我们的小队员:不许用重拳,不许用砸头的摔法,结果一两个照面民间的选手脑袋上起了个大紫包,比赛也就没法打了。民间的选手输不起,打不过就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头两年参赛的特别多,后来就没人来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易:是不是北京以外,还有一些高人?
梅:都一样,我们的队员参加过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当山擂台赛。当时的场面可热闹了,有拌成武松摸样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长袍的。比赛前表演,那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出来了,可一上台打擂,裁判喊:‘预备—开始’,就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头两天民间的特多,过两天就剩散手运动员了。
易:您也练过八卦,您觉得传统武术有哪些不足。
梅: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对方怎么打你,你怎么防式的说招说手,平时实战训练水平很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的先做一个云手,这样动作好看,可对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种讲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种都有几十种用法,说什么可以将人转着打飞,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同他们交流时,也就一个照面就分出了输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没有什么神秘的。
易:民间不是还有什么铁砂掌之类的功夫吗?
梅:那些东西实际上用处不大,任何一个强壮的男士,训练一个星期,都可以做这样的表演。另外,搏击对抗中人是不断运动着的,哪会让你象打死沙袋那样硬挨着。一般人的拳头都很硬,打在头上都会让人受不了。所以硬功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神秘。
梅惠志先生自幼练习过八卦、行意,后又学习过拳击,年轻时学习过中国式摔交,并成为北京摔交队的主要成员。退役后留在什刹海体校做摔交教练,70年代成为我国第一批柔道教练员。自从国家体委开展散打运动以来,他组成了全市第一个半专业的散打搏击队,并将武术、搏击和摔交的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中完善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易:现在散打王正诚邀民间高手参赛,您觉得这样的比赛会不会很精彩?
梅:我看不会,打起来说不定会很难看。
易:为什么?不是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吗?
梅:有这种提法,但从以前的经历来看,民间拳手的水平很一般。80年和81年北京搞散手试点,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极、大成,通背等拳种,比赛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剩练散手的了。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抓瞎。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比赛打得很沉闷。由个练通背的还不错,同散手能打在一起,但水平还是有差距。最后冠军都是体校的队员拿啦。
易:散手规则是否限制了民间武术的发挥呢?
梅:很多民间武术不服气,说不愿戴拳套,后来市体的摔交教练李保茹教练和他们很熟,就安排他们同我们体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的交流,比赛前我们特别嘱咐我们的小队员:不许用重拳,不许用砸头的摔法,结果一两个照面民间的选手脑袋上起了个大紫包,比赛也就没法打了。民间的选手输不起,打不过就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头两年参赛的特别多,后来就没人来了。知道自己也打不了。
易:是不是北京以外,还有一些高人?
梅:都一样,我们的队员参加过85和86年的河南少林杯,87年的武当山擂台赛。当时的场面可热闹了,有拌成武松摸样的、有和尚、老道、拎佛珠的、穿长袍的。比赛前表演,那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出来了,可一上台打擂,裁判喊:‘预备—开始’,就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头两天民间的特多,过两天就剩散手运动员了。
易:您也练过八卦,您觉得传统武术有哪些不足。
梅: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对方怎么打你,你怎么防式的说招说手,平时实战训练水平很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的先做一个云手,这样动作好看,可对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种讲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种都有几十种用法,说什么可以将人转着打飞,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同他们交流时,也就一个照面就分出了输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没有什么神秘的。
易:民间不是还有什么铁砂掌之类的功夫吗?
梅:那些东西实际上用处不大,任何一个强壮的男士,训练一个星期,都可以做这样的表演。另外,搏击对抗中人是不断运动着的,哪会让你象打死沙袋那样硬挨着。一般人的拳头都很硬,打在头上都会让人受不了。所以硬功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神秘。
前一篇:太极拳论:王宗岳
后一篇:航母海试。虹权历史性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