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界的谭嗣同,朱清时的牺牲

(2011-07-02 11:56:3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http://p.img.eol.cn/images/1022/2011/0701/1309500235_12_db0c.gif

http://p.img.eol.cn/images/1022/2011/0701/1309500235_12_izjm.jpg

      作为教育人,我一直很关注南科大的命运。从本心里,我非常期待南科大可以活下去,可以像当年的南开学校一样活下去,并且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并且从此纵横天下,称为又一个“宾夕法尼亚”式的先行者。

      但是,事实上,南科大让我时常想起谭嗣同先生。朱先生长期身处大陆高等教育届,深知在大陆办学的艰辛,“舍生取义”是他的选择。而港大的教授们,没有在大陆的体制内,自然并不理解朱先生很多行为。

    其实,说实话,任何体制内的教师都明白,这40多名学生,就是南科大可以跨过招生权,自主学历这一大门槛的关键所在。可以这么认为,45名“谭嗣同”包括朱先生一起昂首挺胸,为求变,而舍生取义。当然,这里的变,已经不是谭嗣同时代的变,而是21世纪中国教育岌岌可危的自我救赎。(老刘备注:对于学生退学问题。那位退学的学生,我得说,从目前的所有信息来看,这一点来说,我非常不同情他,甚至有些不该有的鄙夷。但是,他说的话里,有这么一句“是希望通过南科大和外国大学的合作去留学”。这是他当年投身南科大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我相信因为这一点无法满足,所以才让他勃然大怒离开学校的原因所在。)

      对于南科大的出路,我不看好。我原先认为,朱老先生和40多位学生在豪赌,赌注是朱老先生的一世英名还有44名年轻人的未来人生,而所押的盘面是中国教育的一场腥风血雨的变革的开始以及中国教育混乱的30年终结以及更混乱的10年的开始(这一点,我以后撰文另说,南科大成功对于现有的中国教育的发展,未必是好事儿)而现在我理解了,朱先生和44名学生,是怀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决心的。

      谭嗣同先生,我至今非常敬佩。除了他的文采,还有他的“横刀向天笑”的豪气。同样是文人,中国现代教育者太缺乏这样的“向天笑”的慷慨之气。朱先生和44名南科大的学生,不正是对中国现有固步自封而讳疾忌医的中国教育体制提出挑战的“戊戌六君子”么?

     谭嗣同知道,他是必须要牺牲的。他的牺牲是获取中国变革的催化剂。而朱先生和44名学生,是不是也明白自己终将牺牲呢?他们是否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谭嗣同的关系呢?

    南科大,必须遭遇她自己的“菜市口”,否则就无法达到他们的作用。不过,南科大的血不会白流,他们已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唤起了全中国教育的深思以及共鸣。

    当然,更也许,南科大会在某些压力下妥协,“君子”们也许会化作“小人”。这是常态,也是理所当然。我们不可以诟病,不应该捧杀他们。毕竟,总要有人做谭嗣同,有人做康有为,有人做梁启超,还得有人做袁世凯。


刘凯奇 2011-07-01
文章来源:http://kaoyanzhi.blog.edu.cn/2011/67902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