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推荐】《儒家修身九讲(典藏版)》

(2020-09-04 17:00:37)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讯
【新书推荐】《儒家修身九讲(典藏版)》

汪荣祖、何兆武、李学勤、何怀宏联袂推荐,忙碌、疲惫的现代必读的修身入门书,畅销十余年,精美典藏版重磅上市!深入浅出的修身范本,精心集锦的诵读宝典


编辑推荐

 

我国传统教育素重学做人,而西洋则偏重传知识。五四新文化运动刻意西化,鄙视传统所重,今日反思,弊端已见。方君此书重现学做人之重要,参照儒行,为当代中国人建议行为准则,功莫大焉。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荣退教授、台湾“中央大学”人文中心讲座教授、南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汪荣祖(曾获美国弗吉尼亚州社会科学院杰出学者荣誉、全美研究型图书馆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中国传统学术以儒家为主,而儒家学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直迄民初,小学教科书犹有“修身”一门。本书作者方朝晖先生教授儒家学术多年,而著之《儒家修身九讲》一书,把中国传统的修身之学深入浅出,钩元提要,其中独到之见,胜义迭出,以供我们学术界与一般有兴趣的读者众人。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何兆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一贯以修身为本,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方朝晖教授学贯中西,在清华讲授儒学多年,他这本新著特别适合今天年轻读者的切实需要,是正在兴起的“国学热”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  李学勤

 

修身的学问是儒家智慧的一个宝库。但方朝晖教授的这本著作《儒家修身九讲》不仅是依凭儒家的修身智慧,而且也是为现代人的生活状况而发。儒家修身在古代就是应用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对现代走向平等和功利的社会更是急需和可久可大之道。求事功者可以为之,不求事功者也可以为之。其书融合了作者在大学教学实践和自身修身的亲切体会,提醒我们注意这人生意义和幸福之本,并寻找切合自己的修身路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怀宏

 

汪荣祖、何兆武、李学勤、何怀宏联袂推荐。

连续畅销十余年,深受好评、一版再版的修身入门书。让那些对儒家思想、儒家经典缺乏基本知识的读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儒家修身智慧的精华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为忙碌、疲惫的现代人而作,针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通俗地阐释儒家的修身智慧,提炼为“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九个方面。

书中内容均出自作者讲授20余年的“儒家经典导读”课,课程广受学生欢迎,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依托先秦儒家经典、宋明理学、明清修身杂著,结合佛、道智慧、西方哲学和心理学成果。

书后附录精选孔子、朱熹、曾国藩等大家经典修身格言,值得诵读、抄录,帮助修身实践。

装帧设计全面升级,品读儒家修身智慧的上乘之作。


书名:儒家修身九讲(典藏版)

作者:方朝晖

ISBN978-7-302-54741-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69.00

出版日期:2020-07-01


内容简介:

 

针对现代人沉重的压力和疲困的心灵,特别是各种精神心理疾病,《儒家修身九讲(典藏版)》认为,中国古代的修身传统有无比强大的现实意义。《儒家修身九讲(典藏版)》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条件下激活古代修身传统,并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一套具体的修身方法。

作者将儒家几千年来特别是从孔孟到宋明时期所发展起来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慎言、致诚等九个范畴,对它们的基本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书后附录集多家经典,可用于反复阅读、朗读乃至抄写,帮助修身实践。

希望《儒家修身九讲(典藏版)》能对当下浮躁的世风有镇静作用,同时也对关心国学复兴之路的人有所启迪。

 

作者简介:


方朝晖,安徽省枞阳县人,哲学博士,19964月起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系正式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在韩国首尔大学、中国台湾佛光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等。

专攻领域为中国思想史,以儒学及其与中国现代性关系研究为主。开设长达二十余年的“儒家经典导读”课被评为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核心课及全校精品课程。

 

主要著作有:《为“三纲”正名》《“三纲”与秩序重建》《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儒家修身九讲》《“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春秋左传人物谱》等。在Philosophy East & West,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哲学研究》《复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曾应邀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中华读书报》《文汇报》《澎湃新闻》《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发表时事评论或接受专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