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华社文泉书局
清华社文泉书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62
  • 关注人气:1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品推荐】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2015-03-13 14:24:47)

一幅展现日本居住文化的生动画卷

一次穿越日本历史时空的悠闲漫步

 

 

 

【精品推荐】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书名: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作者:[日]稻叶和也   中山繁信/著  刘  缵/译 

定价:39元

书    号:978-7-302-21655-1

开    本:182x260 

页    码:228

图 片 数:216

总字节数:284千字

 

 

导    

 

    日本文化以对外来异质文化的宽容和兼容吸纳而著称,体现在建筑上也同样如此。日本建筑中有很多承袭来自中国的要素,却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了独特的建筑特色。从神社到住宅府邸,从茶室到枯山水式的写意庭园,无不体现出这个民族独特的创造力。日本传统建筑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不像欧洲一样强调抵御自然、战胜自然,而是尽可能的在保护人类生存的同时,寻求尊崇自然、与自然调和之道。这里的“自然”,既包含了自然的物质因素,也包含了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筑空间中的自然品质、自然美及其暗含的哲理。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日本的住宅之中。

    《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一书,文字量不大,图画不多,可自始至终贯穿着“与自然调和”这一基本思想。人如何在自然中保护自己,取得生存居住的空间;这一空间如何发展,其发展历程中又是如何与自然相互作用;怎样的住居才能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恩惠,又不影响生活的进步……书中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客观的叙述,但是,在作者的叙述和对各种住居形式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其立场,也不难发现,这一立场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界的主流基调。

 

 

目 录

 

上    

住居从自然界中诞生的时代/001

洞穴是住居的原点/004

竖穴式住居的开端/008

工具和火的使用/010

原始农耕民的生活/012

竖穴式住居的形成/016

住居的变迁/018

稻作村落与生活/020

高仓是村落的象征/024

竖穴式住居的内部/026

村落的发展—由“村”到“国”/028

有灶的竖穴式住居/032

高殿是权力的象征/034

建造住居的技术/036

 

古    

建造都城住居的贵族时代/039

村落的生活和机制/042

农民的住居—从竖穴式房屋到平地式房屋/046

住居里的生活用品/048

都城生活/050

町家的结构/054

都城的变迁/056

贵族的生活/058

平安京与寝殿式建筑(寝殿造)/062

住宅技术/066

 

中    

都城文化渗透至地方城市的武家政权时代/069

村落的变化及其机制/072

农民的居所/076

农家的结构/078

町家里的生活/080

町家的结构/084

城市设施/086

武家的住居/088

书院式建筑的萌芽/092

室内陈设及其固定化/094

住宅技术—住宅的建设者们/096

新工具的出现—大锯与座刨/100

 

近    

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住居的农民 、镇民的时代/103

村庄的生活和机制/106

大厅是农民的象征/110

各具特色的地方农家/112

“城下町”与市民(町人)的生活/122

江户的町家/126

正面临街的铺面房/128

里巷的住家/130

后街大杂院的住家/132

“城下町”与武士的生活/134

书院式建筑的成立/138

茶室/140

下级武士的居所/142

武士的长屋住宅/144

各种各样的城镇/146

住宅的建设者们—被称为“栋梁”的木匠头儿/150

住居的屋顶/152

住居技术/154

 

 

近现代

创造出工业化社会的市民时代/157

明治维新与西式建筑/160

西式住宅/164

西式的居住生活/166

住宅的现代化/168

城市中的新住居/170

普通百姓的住居/172

中廊式住宅/176

近代的长屋住宅/178

公寓式住宅/180

起居的现代化/182

战后的住宅—瓦砾中的重建/184

新型住宅提案/188

各种住宅的尝试/190

住宅区(团地)的生活/192

住居的多样化—住宅产业/194

住宅的高层化与新城/196

住居中的门道/198

未来的居住生活/200

 

术语解释/204

参考文献/212

致谢/215

 

 

前    

 

    今天,我们的住居以及围绕它的环境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旧的被拆除翻新,新的也不断被重建、修补,住宅仿佛被当成了与衣食一般的消费品。

    这样急剧的变化,在过去日本住居的历史中未曾有过。此前的日本住居,在自然与社会中创新、进化的同时,受到外国的影响,渐渐成其今貌。这里面当然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但它一直作为由日本风土孕育出的住居不断传承。然而近代以降,随着近代产业与所谓西式生活的引进,人们对于住宅的意识也逐渐变化,直至今日仍未停止。

    住居,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说是文化的结晶。

住居不只是生活的容器,还给人以安居的场所和心灵的平静;人们也因此对其产生眷恋,从中产生丰富的心灵活动。文学与音乐、绘画与雕塑,所有的艺术,都是这种丰富心灵活动的产物。

住在住居里的人,建设住居的人,以及围绕着这些人的社会,当把所有这些元素和谐统一的住居诞生,它就成为了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渐趋复杂,高度的文明开始产生,事实上,住居成为文化的条件也逐渐苛刻。人口的增加,使得住居从地面推进至空中,而到了未来,也许海面、海里乃至宇宙空间,都会成为人们居住的场所。

在这样的扩张中,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住居呢?在我们试图通过对日本人的住居历史的回顾来思考今日乃至明天的住宅时,如果这本书能多少提供一些帮助,笔者将不胜荣幸。再者,本书插图虽参考了众多史料,但为了使时代特征更便于理解,不一定全部严格遵循特定的遗迹或建筑。

    本书的绘图由中山执笔,文字和结构由稻叶负责。

 

 

稻叶和也、中山繁信

1983年3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