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华社文泉书局
清华社文泉书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86
  • 关注人气:1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推荐】《北窗杂记三集》

(2013-09-13 09:33:12)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讯

【新书推荐】《北窗杂记三集》

 

书名:北窗杂记三集

作者:陈志华

ISBN:978-7-302-32354-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45.00

出版日期:2013-8

读者定位:大众读者

 

编辑推荐:

 

    陈志华先生的杂文里,朴素而厚重的笔写下的是中国建筑界几十年的沧桑变迁。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建筑深刻思考的著作。文字朴实无华却处处流露着作者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志华先生又一集结之作,主体部分《北窗杂记》是陈志华先生以“窦武”笔名在《建筑师》杂志上发表的随笔。这些笔锋常带感情的文章,使我们看到中国的建筑学家是如何为我们的时代思考建筑的。陈志华谈到梁思成先生“一生把全部感情、甚至整个生命都倾注到中国古建筑中去了”,陈志华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相对于“板着脸”写的杂文,书中收录的散文、序则是陈先生的得意之作,轻松惬意的文字,朴实而浓烈的情感,带给读者的却是深刻的思考。

 

作者简介:

 

    陈志华,1929年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学者。中国乡土建筑研究的倡导者,国家文物局长期顾问,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

    1947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转营建系,现建筑学院。1952年毕业于建筑系并留校任教,讲授“外国古代建筑史”“文物建筑保护”等课程,他的著作《外国建筑史》是中国第一部外国建筑史教材,影响了新中国几代建筑师的思想和观念。

    1989年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李秋香共同组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组”,专门从事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开创中国乡土建筑调查与研究之先河,提出并实践了“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的方法论,为民居和乡土建筑领域开辟了新局面。

    如今陈志华教授已桃李满天下,学生中多位已成为当今建筑界的领军人物。80多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率领众师生深入乡野、经历种种艰苦与危险,考察、记录、探索那即将消失的中华乡土建筑文明,以一颗赤子之心与满身精气挺身捍卫着这部民族的史书。

    主要著作有:《外国建筑史》《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文物建筑保护文集》《俞源村》《婺源乡土建筑》《楼下村》等40余部,论著多次获奖。

 

目录:

 

一、散文

照相

清华园里的纪念与纪念物

零碎的回忆

“老头儿”

二、杂记

北窗杂记

新旧关系

艰难的探索

要善于利用“落后”

试探建筑理论系统

环境艺术与生活

美尔尼可夫私宅访问记

《偶读析奇》续篇

为我的诺言而写

五十年后论是非

中国古代园林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关于建筑学术研究

三、建筑保护

文物建筑保护的方法论原则

文物建筑名录编制中的一些怪现状

作为历史的物证是文物建筑的基本价值

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门专业

再说古北京城的保护

乡土建筑保护论纲

新建筑应有当代新风格

质“保护名城风貌”

文物建筑保护科学的诞生

给一位老朋友的信

四、乡土研究

怎样保护乡土聚落

中国乡土建筑之现状

小都会与大文章

俞源村

苍坡村

五、序、读后

介绍《建筑与历史环境》中译本

关于现代建筑美学的一则资料

《云南民族住屋文化》读后

学习和随想——读《童寯文选》

《近百年西方建筑史》读后

弗兰普顿《现代建筑史》的读和译

《流坑村》序

《留住历史的见证》小引

《楠溪民居》序

《屋里屋外话苗家》序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户》序

《上党古戏台》序

《走近太行古村落》序

《世界建筑艺术之旅》序

《乡土屏南》序

《福建土楼建筑》序

《故园——远去的家园》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