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都北京》之四合院的美学

(2012-09-07 13:0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摘

三、四合院的美学

四合院的平面布局加上历代能工巧匠对四合院建筑的精心雕琢,形成了北京四合院特有的美感特征,可谓“四合院的美学”,大致可概括为以下诸方面。

 

 

屋顶肌理之美——万千屋檐林杪间

千千万万四合院的组合构成了北京城市街区的“母题”;大型官署、园囿、寺观贯穿数条胡同,形成一系列“强音”;贫民小院则散落于小胡同两侧或者深宅大院间的“缝隙”中,点缀着整阙城市乐章——这一“街道-胡同-四合院”体系塑造了北京城皇城之外广袤街区的“城市肌理”(图6.23)。这“肌理”不仅可以时时刻刻在城市生活中体验到,更可以通过登高俯瞰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北京城中有大量制高点,皇家有景山、琼华岛,民间有大量佛塔,还可由城楼、城墙俯瞰),这是北京城最为动人的画卷——这幅画卷以紫禁城的重重金色屋宇为核心,傍以清澈柔媚的太液池,皇城四周则尽是无边无际灰色屋顶的海洋,同时每座庭院里长出的大树又冠盖相连,交织成一片绿色树木的海洋,它们共同烘托着紫禁城、皇城的黄瓦红墙,美不胜收。而单独看每一片街区,每一片鳞次栉比的屋顶及其与绿树的相互掩映,同样是妙趣横生:一方面,由于四合院的标准形制,纵横交错的屋顶有着统一的尺度、节奏和韵律,使人望之心境平和,但另一方面,由于礼制规定形成的不同规模,加之四合院房屋本身的高低错落,使得一片屋顶的海洋也并非“水平如镜”,而是“波澜起伏”,统一中富于变化。加上家家户户院中不同姿态的树木,一年四季随季节变换造型、色彩,更使得北京城的肌理无限丰富和生动。这一片片屋顶的海洋最美的时候还要数大雪过后,千千万万屋檐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下,轮廓、线条更加分明,如粉雕玉琢——真可谓达到“尽善尽美”之境。

 

 

胡同景色之美——灰墙青瓦映朱门

四合院的外部是北京城数以千计的胡同。胡同的景象大多呈现为“青瓦灰墙映朱门”(图6.24)。胡同两侧的界面以大面积的灰砖墙为主调,灰墙上方为高度差不多的连绵的青瓦屋顶。四合院住宅或者王府、衙署、庙宇等建筑群的大门(有时

这些大门对面还设有照壁)是唯一打破这青瓦灰墙所构成连续立面的标志物。四合院的大门依照不同的等级分为不同的形制:从最高形制的广亮大门,往下依次为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到最简易的随墙门(此外清末开始出现一些西洋式的大门)。不论何种形制,大门依旧以青瓦、灰墙为基调,只是在木质的梁柱和门扇施以油漆、彩绘,大门多以朱红或黑色为主色调, 成为胡同中最醒目的色彩,形制高一些的大门还有彩画及雀替等装饰,大门的墀头和屋脊等位置则以精美的砖雕进行重点装饰。加上胡同、庭院里的绿树,构成一幅宁静祥和的图景。此外,大多数胡同内总有至少一座小型寺庙,成为胡同中的地标与公共空间。庙宇的大门及红墙则成为胡同中更加醒目的风景。胡同口的栅栏门、胡同中的水井、水窝子(老北京的一些胡同里的水井旁,建有被称为“水窝子”的窝棚,那是看井并为大户人家挑水、送水人住的地方)、上马石、拴马桩、泰山石敢当、过街楼等也是胡同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了胡同的景象。

 

 

院落空间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

四合院的精髓在于庭院,大型的四合院往往在中轴线上布置两进以上的庭院,包括狭长的前院、后院以及方正轩敞的中央庭院,此外还有一些位于角落的

 

 

 

装饰细部之美——磨砖刻石、雕梁画栋

四合院建筑除了在总体造型上精心设计之外,更拥有诸多富有创意的装饰和细部设计:包括花瓦、花砖、什锦花墙、砖雕、木雕、石雕(包括抱鼓石、门墩、小品,等等)、雕花甬路等许许多多装饰内容(图6.28~图6.30)。并且这些装饰细部往往还被设计者、使用者寄予了大量象征含义,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以四合院的砖雕为例,充满了象征意义,其主题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自然花草:牡丹象征富贵,菊花象征高雅,松柏象征长寿,竹子象征傲骨,兰花象征清雅,荷花象征高洁,葫芦、石榴、葡萄象征多子等。吉祥图案:以如意、柿子和卍字组成“万事如意”;以牡丹、白头翁组成“富贵白头”;以灵芝、水仙、竹子、寿桃组成“灵仙祝寿”;以松竹梅组成“岁寒三友”;以大象、宝瓶组成“太平有象”;以菊花、麻雀组成“居家欢乐”;以鹌鹑、菊花、枫叶组成“安居乐业”;以梅花、喜鹊组成“喜上眉梢”;以猴子骑马、蜜蜂飞舞组成“马上封猴(侯)”;以寿字、蝙蝠组成“五福捧寿”;以铜钱、蝙蝠组成“福在眼前”……还有文化气息浓厚的文房四宝、博古图案,富于装饰性的锦纹图案,宗教法器图案,人物故事图案,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