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住居史:石文化和木文化》新书公告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讯 |
编辑推荐:
1.设计之前,先读历史。这是迄今描绘西方住居演变的最宏大的图卷。
2.建筑不是空洞的概念的,而是包裹了人和谈笑声的。展现建筑以人、以生活为本之初衷,此乃本书的独有魅力之一。
3.日本著名学者后藤久及其同仁多年沥血研究的学术成果。清晰的脉络、浩繁的图片、独家的史料,直击人类居家生活演变的每一个细节。
4.繁体字版已在台湾地区引起巨大反响。台大教授夏铸九、知名文化人阮庆岳、陈世良鼎力推荐。
5.无论是记忆中的土楼木屋,梦想中的宫殿庄园,还是生长中的现代居所,尽数呈现。
名家推荐:
常民、建筑、历史
后藤久教授的《西洋住居史:石文化和木文化》,最让我目光一亮的,是他叙述建筑历史时,不以一般广为接受与常见的、从少数权力者角度作书写,而选择真正占了大多数现实的常民角度作观察。
简单的说,一般建筑史费心在描写的,无非是反应政治、宗教与资本权力的建筑,譬如古典时期的皇宫殿堂、教堂庙宇,或是近世代的公共性建筑,例如美术馆、市政厅、学校,甚至商业华厦与摩天大楼等。后藤久教授却将目光放在平常人住居的家屋上,细细梳理作观察,提醒我们真正的建筑历史所在,绝对不在那些少数的特殊性建筑上,而是在于我们日日生活上可见的平常建筑上;同时也声张出建筑的本质,本就不当脱离人类的身体与心灵,必须求取庇护及平安,这样自古即存的基本现实。
(中略)
放弃以少数、局部、英雄、特殊的样版作为历史的叙述角度与答案,而侧重于全观、常态与现实性,且接受历史是由连续的无数事实所共同形塑,而非由少数的人物与事件所组成。我个人喜欢也赞成这样看待历史的方式,后藤久教授的《西洋住居史:石文化和木文化》,于我而言,就反映了这样的史观态度。
(中略)
是一本工程浩大也深具企图心的书籍。我并无能力论断这书在世界或日本学界的价值位置点,但我愿由衷对后藤久教授表达我的敬佩之意。看到这样书籍的撰写与出版,除了对其心血付出的庞大,有着敬佩与艳羡之情外,总不免还是要让我回想到自身所在的建筑环境,相对于日本学者这样长期与大量对西方历史(与自身文化)的梳理与转介,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研究厚度,我们的努力与作为,实在显得太过轻率与速成,或可说是几乎沦为某种极端的浅碟与无责任感吧!
(下略)
阮庆岳作家,建筑评论人,元智大学艺术创意系主任
内容简介:
这是关注建筑设计、城区规划、居家生活的每一个人必读的历史。
我们在街上步行的时候,经常看到建造中的或出售中的房屋,这些是建筑中的“住宅”,贩卖中的“住宅”。不过,如果从这所房屋可以听到爽朗的谈笑声,到了晚上,又透出温暖的光线的话,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住居”了。
本书不是住宅史,而是住居史。在住居史中,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物,更是居于建筑中的人的生活。书中丰富的图解,让我们身临其境地见证“石文化”与“木文化”中人类居家生活的发展变化。为了能够对未来住居做出更准确的预见,学习住居史,即学习以住居为视点的人类生活变迁,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后藤久(HISASHI GOTO)
1937 生于日本东京都
1961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建筑系
1961-1966 任职于东畑建筑事务所
1966-1970 历任早稻田大学兼职讲师,日本女子大学专职讲师、副教授
1982-2006 日本女子大学教授
现任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工学博士
著作:《都市型住宅文化史》,《绘典 向世界建筑学习的智慧与窍门》(翻译),《住居学》(监著)
建筑作品:旧讲谈定席上野本牧亭,林家木久藏邸等
目录:
序 章 石文化与木文化 / 001
一、“石文化”与“木文化” / 002
二、“住居史”与“住宅史” / 004
三、“西洋住居史”与“日本住居史” / 005
第一章 原始──从洞穴到原始住居 / 009
一、从狩猎生活到农耕生活 / 010
1. 洞穴住居 / 010
2. 从巢穴到住居 / 014
二、木造的住居 / 020
1. 凯尔特人的住居 / 020
2. 湖村的住居 / 022
第二章 古代──文明建立与拉丁系住宅的形成 / 029
一、美索不达米亚聚落的产生 / 030
1. 黏土住居与聚落 / 030
3. 宫殿建筑的构成与“复合有心空间”的成立 / 036
二、埃及的城乡住宅 / 039
1. 王宫的平面构成原理 / 039
2. 贵族住宅的平面构成 / 042
3. 泥造的农家与砖造的街屋 / 047
三、古希腊—罗马型住宅的完成 / 053
1. 正厅形式的住宅 / 053
2. 中庭形式住宅的开展──完成度高的贵族住宅楼房 / 057
3. 高层集合住宅的出现 / 063
4. 作为复合建筑的罗马式复合住宅 / 067
第三章 中世纪──封建社会与日耳曼系住宅的展开 / 073
一、封建领主的住宅 / 074
1. 城郭建筑的发达与没落 / 074
2. 城郭的结构与日常生活 / 079
3. 从城郭向宫殿发展 / 084
二、庄园住宅(manor house)与居住性的萌芽 / 087
1. 庄园住宅(manor house)的基本型和有轴空间的成立 / 087
三、庄园住宅的发展与居住性的提升 / 094
1. 伊格特姆·莫特显示的庄园住宅之变迁 / 094
2. 居住性提升──来自罗马别墅的影响 / 099
3. 庄园住宅的展开 / 105
四、中世纪农民与城镇的住宅 / 107
1. 中世纪农民的住宅与生活 / 107
2. 中世纪城市的形成 / 111
3. 街屋的诞生 / 116
4. 法国的街屋 / 121
5. 富格之家──早期的福利住宅 / 130
第四章 近世──贵族住宅与近世住宅的定型 / 135
一、乡间住宅的改观与回归 / 136
1. 文艺复兴的影响与庄园住宅 / 136
2. 大厅的衰退与新待客空间的诞生 / 140
3. 近世农村住宅 / 146
二、近世住宅的形成 / 149
1. 作画意识的萌芽与凡尔赛宫 / 149
2. 近世住宅的定型──科尔斯希尔庄园(Coleshill House) / 153
三、城市型住宅的形成 / 156
1. 联栋住宅(terrace house)的诞生 / 156
2. 从联栋住宅向排屋(row house)发展 / 162
3. 新世界美国的住宅──移民者的住宅 / 166
四、意大利城市贵族的公馆、宫殿(palazzo) / 174
1. 近世意大利城市型住宅的萌芽与宫殿的诞生 / 174
2. 16世纪以后宫殿的发展 / 179
3. 作为住居史资料的袖珍屋(dollhouse) / 181
第五章 近现代──近现代住宅的光和影 / 187
一、近代住宅的诞生 / 188
1. 近代住宅的理念 / 188
2. 近代住宅的问题点 / 191
3. 近代建筑运动 / 195
二、现代家居生活的诞生 / 204
1. 国际风格的确立 / 204
2. 生活最基本住宅 / 209
三、战后的发展与现代住宅的光和影 / 215
1. 战后的复兴与现代主义的重新展开 / 215
2. 现代住宅的多样化发展 / 219
3. 住宅软件方面的充实 / 226
4. 住居与环境共生 / 231
结 语 / 236
人名对照表 / 237
图片出处·摄影者·提供者名单 /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