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盖起的不只是房子(北京晨报2011.9.17A16专版推荐)

(2011-09-29 11:05:27)
标签:

杂谈

   “不只是盖房子”。在湖湘玲招募志工相聚于台湾潭南“九二一”地震灾区现场,用泥土与木屑盖起传统的劳力密集型木构房屋的经历里,他们盖起的不只是房子,而是心中的家园。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湖湘玲新书《不只是盖房子》,详尽地书写了她与众多志工在2003年共同度过的一个“玩泥巴拌木屑的汗水假期”。一切都是人们亲自用双手完成,曾经料想与未曾料想的艰难,被人与人之间相扶持的本能一一克服。人与人之间,也因着这善念的连接,找到了失落许久的温暖价值,建立起用双手在自然间开辟安居之地的信心。

  德国汗得学社(HAND e.V.)社长、任职于德国鲁尔波鸿大学东亚研究学院的湖湘玲,在潭南盖房子的一念之起,如她所说,也许就是在一种思念家乡的脉络下形成的“非常碰撞”。她在网络上发出邮件,一个缘于小小善念构想出的造屋计划,引得千百人热情涌动。“如果以下所提,碰撞到你心里挣扎已久、想放弃又不甘放弃的努力,触动到你始终不能被麻痹的理想神经,激起你长久以来实践生活的期望,那么,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诚挚邀请你参与我们2003年3月与谢英俊建筑团队合作的工作营——为灾民盖一栋黏土木架屋。透过大家合力动手的参与,或许在那里,我们可能共同厘出一个建筑在我们这个时代对社会与世界的想象,一个‘我们的社会该走向哪里’的共同价值!”

  这些透过纸背浸润人心的话语,使众多志工就这样来了。然而,这样一个“小小的善念”,也面临一些最基本的困难。刷牙洗脸上厕所的难题,是志工们找到一个个当地善良的人“借”的,是要打扰到人家家里“方便”的;明天要吃的菜在哪里的问题,是当地好心的妈妈一天不止一次用拼装的三轮车拉来新鲜的龙须菜,是很多“山下的朋友”源源不断地汇款给志工们来解决。善念是如何最终扎根到泥土里?那是在众人“不动声色”的小小行为中,一种“人与人之间友善互助的本能”。

  真正运用人的双手与劳力,建起一座屋子!那种“亲戚好友哗一哗”就能盖起房子的时光,对于长久在城市里过活的人,已经是太久远的传统了。湖湘玲与志工们的行为,不仅是回归一种传统的手艺,也许更多的是回归一种传统的心力,一种众人挽起袖子心无旁骛的协作。不是在钢筋水泥下讨生活,购买一所栖身之地,而是动手在天地间创立自己的家园。“我们要一起用泥巴盖房子。对于你所面临的困难,对于你所身处的无奈,对于短期内无可改变的生存环境与存在已久的社会不义,我们没有办法提供既快速又简单的解决方案……我们期待,透过一起匏木做钉、撑架木构、一起抡袖搅拌泥水木屑、挥汗工作,在我们不再在意‘弄脏’双手的同时,可以一起回想与检讨我们成长时所接收的价值,一起探讨我们现在希望可能过的生活,一起试着找到一个值得流传下去的传统。”正是如此,参与其中的人们,才都会说,他们远非仅仅是“付出了”,而是“获得了”。

  ( 北京晨报记者 刘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