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盖房子》

标签:
杂谈 |
编辑推荐:
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相聚在台湾“九二一”地震灾区现场,本是怀着一颗善良而热情的心,却面对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群体,由衷地感到疑惑。“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书中不断地提出这样的疑问。但这疑问已超出这次造屋活动的范畴。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渴望离开钢筋水泥丛林的生活,憧憬贴近自然的工作,让自己从现实的重负中释放出来,给自己的心灵一次放飞的时机,为自己寻找生存以外的意义与价值。
不错,即使现实中已经拥有足以令人艳羡的东西,可为什么依旧茫然,依旧不安。原来内在的需求是这些世俗中物所无法填满的,并在每一次孤独沉静的时候、每一场灾难将要来临的时分,以更加醒目的方式逼向我们,令人疲倦,沮丧,甚至绝望。因此,在这里,问题的答案,不仅仅在于活动者为灾区居民盖了一栋木头房子,还在于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从大家彼此的互助协作中收获了友善、信心与希望。
内容简介:
一个源于小小善念构想出的造屋计划,凭借一封邮件,引得千百人热情涌动,共同到台湾“九二一”地震灾区,用沾满泥巴木屑的双手,盖起一栋木头房子。这活动不仅为灾民搭建了一处安身之所,还在每一位参与造屋的志愿者心中,建造了一座承载希望与梦想的无形房舍……
作者简介:
序言及目录:
目录:
自序——起家
事情的开始(2002.02-2003.02)
第一周(2003.03.01-03.08)
想家
小小的善念
招募志工的信
一场“大家”的脱轨演出
到潭南的路
事情不会自然发生
“ 小志工”阿布行前日记苏钰茹
请问到哪里洗脸刷牙上厕所
真是抱歉!现在才跟你说“我来了”
为什么盖给他?
我想回家了
从张全程与许全程开始
[ 志工回想]最好的胎教黄金凤
派工时间
[ 志工回想]何其有幸何兴亚
报平安
明天的菜在哪里?
[ 志工回想]在理想与生计间刘佳林
第一个星期结束
[ 志工回想]盖大家的房子苏钰茹
第二周(2003.03.10-03.16)
纪录小组
[ 志工回想]拍友善的纪录片胡湘玫
人生就在生活中有意义
[ 志工回想]回到老老家邱绣莲
迪特里希与斯特芬到
事情总要有个整体规划
[ 志工回想]有一个理想,想要去实现 林崇熙
第二个星期结束
[ 志工回想]动手造屋,造的是人和房子的感情 陈鋕铭
[ 志工回想]建造房屋的意义龚卓军
第三周(2003.03.17-03.23)
小朋友进工地
[ 志工回想]我把心留在潭南何亮旻
落入凡间的仙女
[ 志工回想]生命是一段长途旅行张友渔
别担心、别紧张
无形的房子
[ 志工回想]土墙里的种子曾旭正
第三个星期结束
第四周(2003.03.24-03.30)
为什么上山?
[ 志工回想]我们的房子叶晔
Unglaublich——不可思议——Incredible
[ 志工回想]一期一会林兰芳
演讲比赛
[ 志工回想]勇士复出陈博文
终于换季了
[ 志工回想]苗钻出土了吴佳静
Do It Ourselves——盖“友善的房子”
[ 志工回想]因为有梦我们相聚 陈婉婉
工头日志
结束语 不只是盖房子
后记 离(不)开
感谢
精彩书摘
如果以下所提,碰撞到你心里挣扎已久、想放弃又不甘放弃的努力,触动到你始终不能被麻痹的理想神经,激起你长久以来实践生活的期望,那么,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诚挚邀请你参与我们20 03年3月,与谢英俊建筑团队合作的工作营——为灾民盖一栋黏土木架屋。
透过大家合力动手的参与,或许在那里,我们可能共同厘出一个建筑在我们这个时代对社会与世界的想象,一个“我们的社会该走向哪里”的共同价值!
如果你曾经长期投身社会运动,为打造“较好的台湾”而努力;或许你还坚持在这辛苦的位置;或许你已经因为对台湾社会的失望而选择离开;或许你仍旧充满兴致积极努力;或许你已经感到疲倦,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如果你曾经享受那段“亲戚好友哗一哗”就能盖起房子、用牛屎就能糊墙的过去时光;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幻想着可能再度重温这样的传统;如果你想为自己、为自己的族群,卷起袖子,锻炼起膀子,动手盖起自己的房子。
如果你厌倦了工业社会强调的效率与速度;如果你过腻了在钢筋水泥都市森林下讨的生活;如果你想尝试什么是结合生态与生活的健康居住;如果你期待有天不必大量倚赖电力驱动冷气,才能供给所谓舒适的住家环境。
如果你是自愿性或非自愿性失业,想破脑袋希望找出一个能够说服自己乐观走下去的人生价值;如果你期望有朝一日展现自己还有“遗弃老板去旅行”的魄力。
如果你得镇日困守书桌、办公桌、电脑桌,憧憬贴近阳光与流着汗水的工作,欣羡头一沾枕便能呼呼大睡的幸福,也期待证明自己还具有勤用四体的创造本能。
如果你生长在都市,从小除了干净的制服加上手帕卫生纸之外,不知道怎么用泥巴来焢土窑。
是的是的!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我们要一起用泥巴盖房子。对于你所面临的困难,对于你所身处的无奈,对于短期内无可改变的生存环境与存在已久的社会不义,我们没有办法提供既快速又简单的解决方案。可是我们诚意地邀请你,在20 03年3月加入我们的团队。试着用轻松的心情,体会事情原来可以这么简单的真谛——努力了,就可以看见成果。
我们期待,透过一起匏木做钉、撑架木构、一起抡袖搅拌泥水木屑、挥汗工作,在我们不再在意“弄脏”双手的同时,可以一起回想与检讨我们成长时所接收的价值,一起探讨我们现在希望可能过的生活,一起试着找到一个值得流传下去的传统。(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