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贵州西部乌蒙山区

(2010-07-06 14:14:52)
标签:

苗族

贵州

乌蒙山

分类: 书摘

走进贵州西部乌蒙山区

 

    贵州西部乌蒙山区,也是苗族的一大聚居区,但相对于武陵山、雷公山、月亮山、云雾山等山区的苗族村民而言,乌蒙山区的苗族入住较晚,生活贫困,诚如用苗族文字——“柏格理苗文”镌刻的《苗文溯源碑》所说:

没有地方,受彝族官家的统治,向彝族官家缴纳很多的租谷……非常贫困,又有不好的风俗习惯:敬鬼神、酗酒等。

 

    在这种艰苦环境熬煎的苗族村民,虽然也有寨子,大体上也是“聚族而居”,但寨子一般都不很大,有的甚至山一家水一家,住地甚为分散,让人叫不出其村寨名字。当地苗族村民住的都是茅草房。他们很贫困,没有财力盖瓦屋,也没有能力用砖砌墙,甚至没有足够的木料修建四榀三间的住房。于是,只有“明间”即堂屋的两榀屋架用木料,两次间的木构架以土筑的山墙代替。夯土是黄色的,木料是白色的,周边夯筑土墙、中间竖立木架、屋面覆盖茅草的这种简陋苗族民居,被人誉称为“金包银”。屋面茅草盖得很厚实,屋脊、屋檐造型美观,编织出各不相同的花样,被人誉称为“贫女巧梳头”。在贵州,西部地区海拔很高,一般都在100米以上,为“高寒山区”,比省内其他地区都冷,因此修建的茅草房,屋面盖得特别厚,墙体夯得格外实,以便保暖御寒。为保暖御寒的特殊需要,房子修得很矮,开间建得很小,卧室、厨房位于同一间,饮食起居集中在一起。当地烤火、煮饭,都用自己制作的土炉子,炉膛里没有“炉桥”,称“神仙炉”,从炉底可以热到炉顶。大方、黔西一带的炉子很高,威宁、毕节一带的炉子很矮,有人戏称:“威宁、毕节烤腿,黔西、大方烤嘴。”

 

    苗族民居的修建习俗,多角度、全方位反映苗族村寨的发展历程,是探索村寨文化的重要领域。苗族先民迁入苗岭山区后,为适应山区自然条件,留下平地耕种,在建造住房时,选在0°~0°的斜坡陡坎上,创建了穿斗式木构结构吊脚楼。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立柱、橫枋为基本构件,形成完整空间,结构简单而稳固;二是充分利用木材强度,小材质可以修建大房子;三是利用山地斜坡建屋,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还节约了耕地。从苗族村民的修建习俗,可以看到苗族村寨的发展历程。

 

    苗族村民认为,人生无非两大事:“一栋房子难建,一个媳妇难接。”因此,修建新房,特别慎重。苗岭山区与武陵山区的建房习俗,有同有异,大同小异。苗岭山区苗族村民的建房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和宗教色彩。备料、发墨、上梁等都要祭祀而且有很多禁忌。苗族村民建房,一般经过以下六个步骤:一、择基。多选在寨内或紧靠寨子适宜于建房的空地上建房,不够宽的,还要“砍坡砌坪”。二、备料。一般在盛夏农闲备料。最重要的是选取中柱,带上香、纸钱、酒、鱼、糯米饭等到树脚祭奠,主人先砍几斧头,再由他人砍伐。三、发墨。待材料晒干、刨光后,木匠开始发墨,墨线笔直均匀,视为吉利。四、凿眼。按照墨线,用锯子、凿子、斧头等工具,凿眼、锯梁。五、立房。立屋架、上大梁,同日进行,一天之内把新房立起来。六、立门。盖房、装壁之后,择吉日立门,杀公鸡祭祀。(图1-~图1-)

 

    建房重在选择屋基。村民认为,屋基与祖坟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有鉴于此,选择屋基,慎之又慎。郎德上寨苗族村民确定屋基的作法十分特别:欲在某地建房,先从其地揑一团拳头大小的泥巴,置于酿制甜酒的陶坛内。数日后,开坛审视,甜酒酿成,甘甜可口,视为可行,如若不然,弃之另选。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选好大木作中柱。通常选杉木,且要求高大、挺拔、不断树梢。遭雷击、有蚁窝的树木不能用。砍伐中柱须择吉日进行。砍伐之前,先用酒、鱼之属朝东祭祀树,而后才能挥斧砍伐,且以倒向东方为吉。树倒下后不能断裂,否则另选。

 

    五谷入仓,过罢“苗年”,聚众建房。除了“掌墨师”而外,全系尽义务帮忙,只管喝酒吃饭,不必支付报酬。郎德上寨建房,对“掌墨师”的要求极为严格。第一关是起墨,第二关是上梁。起墨、上梁均须选择吉日,并要用酒、鱼、蛋、糍粑或糯米饭等,面向东方祭礼鲁班。起墨用的麻线是房东提供的。起墨时,房东站在树根一端,师傅站在树梢一端,墨线弹下去,要求两端一样明显,且一般粗细。否则以为不吉利。设若梢端不如根端明显,“掌墨师”要负全部责任,自动离职他去,房东另请“掌墨师”。墨线弹断,视为凶兆,房主须放弃建房意图。上大梁要用一只红公鸡,事前将其灌醉,系于大梁之上,称“踏梁鸡”。两位架梁师傅在房顶上喝酒搳拳,并向下丢“抛梁粑”。上梁顺利与否,不仅是对“掌墨师”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房东贤惠、吉祥与否的一种测试。从前,大梁以舅家赠送者最为金贵。此栋房屋,万一出售,大梁必须留下,诚为“舅权至上”的表现。舅家赠送的大梁,从前多为枫木。枫木被苗族村民视为“祖母树”。此处所谓“祖母”,实为外婆。郎德上寨建房习俗,保留着古代母系社会的烙印。

 

    郎德上寨的木结构吊脚楼民居,早已都用穿斗式,但村民在新建房屋的梁柱结合部,照例捆绑一束麻,以为如此,才算牢固,此举无疑是远古时代“绑扎式”建房的遗风。吊脚楼房,房子扁扁,吊脚高高,远远望去,犹如鸟巢。郎德上寨苗族村民实际也称住房为“鸟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苗族民居从“巢居”演变成干栏式吊脚楼的发展轨迹。

 

    房屋建成,门窗安就,还要邀请一位上有父母或下有儿女的“全福人”前来“踩门槛”。此人穿戴整洁,端上一升米,其上放十二个蛋,从东方接近新房。房东有意将门掩上。来者敲门,房东问道:“你是哪个?”高声回答:“那个勤劳致富、长命百岁、儿孙满堂、从不生病的人到你家喝立门酒来啦!”喝“立门酒”时,还要邀请叔伯兄弟及至爱亲朋整装参加,特别要请德高望重的老歌师于酒后唱《建房歌》:

 

    九天一天热,九夜一夜好;热天鱼上游,吉日宾客闹。天王赛衣冠,龙王爱赛宝;老人立新房,子孙不用造。用竹竿比划,用木尺量高;请个名木匠,木尺手中操。找来长竹竿,比划好几遭;建成新房子,居住要敬老,先让老人挑,老人应住好。房顶要瓦盖,基石要牢靠;奶奶在那瞧,爷爷在那笑。”“九天卯日好,九卯今夜吉;一年立新房,一月三日利。良辰是今夜,我家立新房;建在坡地上,房顶青瓦盖。房基坚石砌,水沟排在外;别家立房不对向,我家立房向阳出。建房喜讯传天上,天宫感恩来赐福;金银从天撒下来,新房满地是金黄。土地一片片,良田一坝坝;牛马一群群,吉利又吉祥。用秤来称银,人人都一样,好去走亲友,好去看兄弟,大家都吉利。青年端酒来,大家喝酒又唱歌,共庆新居建得好,千年万代都牢靠。

 

    武陵山区的苗族村民修建房屋,既有自己的民族传统,又吸收了汉族文化的内容,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勾良苗族村民修建新房,除要“看屋基、选日子”外,选择中柱十分重要。中柱最好使用枫木、椿木、杉木、梓木等具有再生能力的树种。砍伐以后不能生发的松木不能用。所谓“再生能力”指的是,大树砍伐以后,树桩还能生发若干嫩芽,继续生长发育,象征生生不息。而松树则不然,大树砍伐以后,树桩就会烂掉。还有,当地汉族和土家族把松树叫“枞木”,“枞”与“穷”,音相近,不吉利。枫木容易被虫蛀,村民不甚喜欢。但有的村寨,金柱一定要使用枫木。枫木,苗语叫“豆米”,即“母亲树”之意。现在苗族村民,还继续将金柱视为祖先灵魂居住之地。武陵山区苗族村民选大梁时,将苗族传统习俗与汉族“数字文化”相结合,挑选一株多发的再生树,村民认为:一株发两枝,象征“富贵双全”;一株发三枝,象征“三元及第”;一株发四枝,象征“四季发财”;一株发五枝,象征“五子登科”;一株发六枝,象征“禄位高升”;一株发七枝,象征“七子团圆”。砍树多在农历夏末秋初进行,一则因为是当时农事不忙,二则此时树皮好剥,三则待到冬季农闲建房时,材料已经干透。勾良苗族村民修建新房,在砍伐中柱、金柱时,与郎德上寨有所不同:勾良照例是由“掌墨师”先砍三斧头,然后交给其他人砍伐,而且要求大树倒地时,树梢朝山顶方向而不是东方。不在意东方,说明苗族村民已在武陵山区居住太长的时间了。

 

     勾良苗族村民建新房上大梁,要用红布把历书、银片、五色布、五色线等物品包在大梁正中。历书要求“两头大”,即正月为“月大”,腊月也是“月大”,都是三十天。银片要求铸造成或打造成八卦。用银元钉中央,四角钉“小钱”(即“制钱”),以乾隆年间铸造的为上乘。中柱尺寸有一定要求:最低一丈五尺八寸,最高一丈九尺八寸,总之,尾数是“八”。“要得发,不离八”,是汉族文化的特点。但苗族建房习俗与汉族建房习俗还是有所区别。比如,堂屋(即“明间”)的楼枕,汉族根部朝左,梢端向右,而苗族正好与其相反:根部朝右,梢端向左。苗习认为,右边地位高于左边。两次间,苗族、汉族都是根部朝内,梢端向外,可能寓意:“向外发展,没有障碍”。勾良苗族村民修建新房,房东需为“掌墨师”购置上等香墨、丝质墨线以及竹质“墨扦”。弹墨时,先弹堂屋(即“明间”)右侧后金柱,这是祖先灵魂栖息处。弹墨前,来回加墨三四次,以免墨线不明或不匀,否则以为不吉利。为避免发生不测,弹墨时,主人不在场。

 

    勾良苗族村民上梁要说吉祥语,村民称为“说福事”。木匠师傅一边登上楼梯,一边高声朗诵:

 

    太阳出来热泱泱,紫微高照新华堂。前头立个斗斗府,后头立个聚宝仓。斗斗府内不断宝,金银仓内不断粮。主家元宝交给我,交我弟子跑中梁。脚踏金梯一不忙,一品当朝北京王。脚踏金梯二不忙,两朵金花状元郎。脚踏金梯三不忙,三月游街在马场。脚踏金梯四不忙,四起飞凤落安康。脚踏金梯五不忙,五子登科状元郎。脚踏金梯六不忙,禄位高升坐京堂。脚踏金梯七不忙,七子团圆喜洋洋。脚踏金梯八不忙,八抬八落好风光。脚踏金梯九不忙,箱满金银谷满仓。脚踏金梯十不忙,十全大半贺主人。脚踏金梯十一不忙,阖家老少得安宁。脚踏金梯十二不忙,荣华富贵确是真。脚踏金梯十三不忙,手把柱子脚踏枋。一上上到金梁边,立梁听我说因缘。我弟子一上到柱头,子孙代代封公侯。我坐在二龙抢宝上,坐在龙头出天子,坐在龙尾出状元。金梁坐在黄金位,早落黄金夜落银。黄金请我南山大,一年四季广进财。

 

    接着,木匠师傅大声询问主家:“贺喜主家,要富要贵?”主家回答:“富也要,贵也要!”木匠师傅又高声朗诵:

 

    富也要,贵也要,荣华富贵在主家,主家代代生富贵。主家盘子一双鞋,贺喜主家好贤德。主家盘子鞋一对,贺喜主家好贤惠。主家盘子一匹布,今日立柱代代富。主家盘子布一匹,今日立柱万万岁。一锭金,二锭银,将来赐送主东京,荣华富贵送你们,富如宫宝贵如金。三锭金,四锭银,将来赐送主东京,送你金银有何用?后来发子又发孙。五锭金,六锭银,将来赐送主东京,送你金银有何用?买起白马走长亭,出门三响连天炮,马前马后有人行。七锭金,八锭银,将来赐送主东京,送你金银有何用?买起黄牛来耕春,年年五谷得收到,一仓装满二仓存。九锭金,十锭银,将来赐送主东京,送你金银有何用?老者添福又添寿,坐享荣华富贵长。十一二对送完全,送个儿孙考状元,儿孙状元添宝相,贺喜主家万万年。把你主家请回转,我才来抛撒‘抛粮粑’。”

 

    木匠师傅向下抛撒“抛粮粑”,并高声朗诵:

 

    初手糍粑抛向东,青帝龙神来相逢。二手糍粑抛向南,赤帝龙神来相赶。三手糍粑抛向西,白帝龙神个个得(方言“得”读“的”)。四手糍粑抛向北,黑帝龙神个个得。五手糍粑抛向中,玉帝龙神早到宫。五方龙神抛一笔,五方龙神镇乾坤。五方龙神安五位,五谷丰登六畜兴。男女老少听分明:老者拣得添福寿,少者拣得旺人丁;春耕时人谷满仓,读书郎君早成林。我将糍粑满天撒,不轻一人重一人。在手元宝我不落,鲁班弟子我个个要。

 

选自《西南民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