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尤辛
尤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1
  • 关注人气: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史展览馆文学脚本

(2008-01-22 14:39:57)
标签:

校史

展览馆

文学脚本

人在岭南

文化

分类: 附校•南国•岭南

一、前言
    岭南教育,关怀您的一生

    昨天:“一张台,一个半人,十个学生”,

    今天:一个拥有上万人的教育集团。

    15年风雨路,有您相伴,

    明天:集花园、校园、乐园为一体的岭南教育村。

    期待与您共同创造!

 

    民办盛事  激情华章

    壮哉五年!崛起南海之滨,构筑民办教育航母,引领改革潮流。

    五年壮哉!屹立岭南之巅,领略高等教育风光,赋就激情华章。

    鲲鹏展翅,声闻九天;鸿鹄之志,梦圆明日!

 

    星宇苍穹,星月相伴。学院汲岭南之灵气,聚珠江之精神,精心雕琢,几经锤炼。岭南学人,拔亮星光,照彻寰宇,拔开云雾,启明心智,铺筑成材路。

    这里展示的,就是学院的辉煌昨日,朝气蓬勃的今天,与更加美好的明天。

    昨日的岭南,为广东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今日之岭南,已成为一所以工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干,文科、药学专业兼有,近一万人规模、社会声誉较高、持续快速健康状大的高职学院。今日之岭南,专家治校、领导班子团结、办学目标高远、办学特色明显、专业设置符合市场规律、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办学渠道多元、校园文化繁荣、学生综合素质高、具有广泛影响力。今日之岭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锐意进取。

    转瞬间,岭南学人已经在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努力与拼搏写下了15年的灿烂与精彩!岭南人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这皎皎星空中挥洒着汗水,十三年来,岭南学人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许多成绩,可是岭南人深知这些成绩只是过去努力的见证,今天,这所民办学院,正在用心智和汗水开创未来,在崭新的起跑线上,将以更坚定更努力以及更用心的热情去写下明天的辉煌!

 

二、校史展览馆简介

    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是文化与精神的依托。为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总结历史经验,鉴往知来,推陈出新,让师生及更多校友更好地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同时为扩大对外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提供资料和佐证,学校特设立校史展览。

    本展览馆始建于2006年迎接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庆,在进一步查找、充实校史资料的基础上,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古朴典雅的风格,全新的面貌展现出来,迎接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校友、上级领导及嘉宾。

    尊重历史、注重现在、展示辉煌、昭示未来。集中展示了学院13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成果。校史展从13年形成的丰富史料中,用历史资料、图片、图表、文字说明和各类教具、教材、实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示学校的变化历程,反映教学、科研、生产及人才培养成果和社会效益。本展览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第二部分:创办与变迁

    第三部分:新生与发展 (领导关怀、跨越发展、)

    第四部分:改革中前进 (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校园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建设、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等版块。)

    第五部分:高职高专五年

    第六部分:校史实物展

 

三、学院概况

    学院是一所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始办于1993年3月的“广州岭南文化技术学校”,在此基础上,1998年经原广东省高教厅批准,成立了“广州岭南工商专修学院”,招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学生。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并于当年招生。

    学院位于广州市大观中路492号。建院初期,这里一片荒凉,只有少数几栋破旧的建筑。短短5年过去,学院像它身边的科学城一样迅速崛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展示在人们面前。学院举办者胸怀“培育英才、服务社会”的抱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新项目不断上马,新设备持续购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学院所具有的校园面积已从原来的380亩逐渐扩大到696亩,校舍面积从规划的4万平方米发展到近20万平方米。经过5年的发展,学院已逐步形成以工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兼有文科和药学专业的办学格局。目前,学院下设经济管理、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现代制造、外语外贸、药学等6个二级学院及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现开设28个专业,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8322人。已毕业2004、2005两届学生共2122人,2006届学生3855人。此外,还开展有非学历技能教育,已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应用型人才3万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30人,其中:院级领导6人、中层干部57人、专任教师377人。另有兼职教师99人(按每人每学年240学时折算,包括校外兼职和校内双肩挑人员)。专兼职教师合计为476人,生师比为17.5︰1。在专任教师队伍中,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8%,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67人;从学历结构来看: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1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8%,其中博士5人、硕士或硕士研究生99人;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8%,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为90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34.2%;从“双师”结构来看: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255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8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总数的50.2%。

    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10万元,生均4698元。拥有教学用投影机78台;拥有计算机2320台,平均百名学生27台。建有英语教学广播同频发射电台2个;建有多媒体教室55间,共6433个座位;建有语音室6间,共384个座位;平均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室座位数82个。建有123个实验室,实验、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

    学院图书馆总面积达1.82万平方米,生均面积2.19平方米,拥有1300个阅览座位。馆藏纸质图书达55万册、电子图书21.1万种、多媒体光盘1.7万张,文献资源总数达77.8万册,生均图书93册,近两年生均年进新书19册。已订阅报刊832种,报刊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超过72小时,书库周开放时间达42小时,电子资源每天24小时开通。学院对办馆经费给予充分的保证,近三年来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加快图书馆的自动化、数字化建设,引进了深圳大学SULCMIS3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麦达公司的随书光盘发布系统和多媒体点播系统,购买了书生之家和超星电子图书共计21.1万种,与超星数字图书公司共建“岭南文献数据库”,实现了图书馆业务全程自动化管理。图书馆借助校园网,陆续实现了网上阅读、网上检索、网络咨询、网上续借、网上新书通报和新书推荐等系列性现代化信息服务,还加入了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可共享广东省网络图书馆的众多信息资源。

    学院校园网拥有标准化的网络中心机房,与教育网、互联网相连,现有1900多个信息点已接入所有办公室、电教室、微机室、宿舍。目前校园网上运行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管理系统、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心理咨询软件、英语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在线交互系统、文件资源服务器、多媒体光盘发布系统以及物流、会电、金融等模拟教学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学院网站,网站内容全面、更新及时。所有二级学院都有单独的主页,学院网站已经成为学院重要的学习、研究、工作及宣传窗口。

    学院体育运动设施基本齐全,现拥有1个400米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总面积9286平方米;体能训练场1800平方米;羽毛球场4213平方米;乒乓球场200平方米;第二运动场1万平方米;体育馆(在建)4457平方米,另外还有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室内运动场所。运动场地总面积达5.28万平方米,生均面积6.34平方米。学院对于学生的体质测评很重视,购买了体质测评软件和成套仪器。在运动场周围设置了健身路径器材30台(套),学院体育器材总值39.5万元。

    学院成立5年来,在广东省教育厅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董事会的领导下,经过前后几任领导班子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特色逐渐形成、办学水平迅速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3年被广东省教育促进会民办教育委员会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高等院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优质办学单位”,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评为“广东省最具竞争力民办高校第3名”,2005年学生总体就业率99.15%,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学会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单位”,同年被中国新闻社评价中心评为“最具竞争力民办职业教育品牌”。学院还是广东省民办高校联谊会会长单位。2005年6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选平为学院题写了校名。2006年上半年,又被中国新闻社评价中心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人民满意民办高校”。

 

四、后记

    当我们把最后一幅图挂正,历史的厚重感再一次让我们肃然起敬!历经峥嵘花烂漫的骄傲溢满我们的心怀。

    前贤先辈们深情的眼光,洞穿悠悠岁月注视着我们,我们读懂这眼光的内蕴:期望。

    明白了我们有现在的高度,是因为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明白了只有我们现在创造性的经营,才能让后来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今天,将执着与丰硕,孕育和繁盛,风雨和璀璨,一一嵌入你的眼帘,不是为了炫耀,只为了的恢弘与壮美。

    历经十三年,世事沧桑,人事多变,收集史料如海边拾贝,难免遗珠失宝,其中舛误之处,尚祈前辈时贤予以指教,不胜感激。(陈又新执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们的这一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