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发明原理详解(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
(2009-05-08 22:51: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方法工具 |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continuity of useful action)原理体现在2个方面:
1. 持续采取行动,使对象的所有部分都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比如:在工厂里,使处于瓶颈地位的工序持续地运行,达到最好的生产步调。
2. 消除空闲的、间歇的行动和工作。
比如:打印头在回程过程中也进行打印。
TRIZ故事20——穿山甲
《先驱者真理》杂志上刊登了一个问题:在地底下可以随意穿行的车子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杂志社收到了很多解答。
用一辆拖拉机,前面装上铲子,把土挖开形成通道。
带翅膀的车子。
……
所有的设想基于挖掘原理,将土从车前移到车后,而车后的土,需要运输处理掉才可以形成通道。车子要达到地下行动自如的目标,看来不大可能实现。
……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这是有一定的难度,”他说,“不过是可以实现的,让我们看看穿山甲是怎么工作的。”
穿山甲打洞的原理是:将土一点点的用头拍到隧道壁上,这连续的有效动作不断地重复,最后“挤”出一条隧道来。
基于穿山甲有效动作连续性原理的“人造穿山甲”专利在苏联诞生,是一种前边带有尖锥形的切土器的机器,不仅将土切下来,而且挤拍到隧道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