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好的知识--听蔡任湘老师讲座有感
标签:
教育方法讲座 |
分类: 教育走笔 |
http://s4/mw690/001t3c2Pty6TAFk5eUj53&690
6月24日,湖南师大附中物理教学专家,金牌教练蔡任湘老师给我校全体教师做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讲座。我们很多老师都是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是听了蔡老师的讲座之后,我们都觉得自己的经验与经历太肤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太凭经验教学,太凭经验处事了,导致了在遇上新问题的时候爱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蔡老师是一个敢于突破经验的人,是一个大胆创新的人。他的讲座是关于教育与教学方法的。
蔡老师讲教育与教学都要得法。听了讲座之后,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蔡老师深得教育三昧,真正做到了研究学生,因材施教,绝不做简单重复的无用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方法,那就是:活。
活,就是灵活,就是因人而异。蔡老师曾经训练了一名物理成绩很差的学生。家长的要求很具体,要三个月见成效。蔡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用《天利38套》的习题进行训练。他的方法是每一类题做一个训练点,做到有的放矢,绝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好处是容易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一发现学生在概念、定理、定义的理解上不到位,没吃透,他就结合教材,让学生自己先读相关知识点,自行领悟,教师再做阐释,如果实在是遇上瓶颈,教师就从0开始,指导学生一定吃透难点,这样让学生在自主研究领会教材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引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我们平时的教学都不是这样,都是成套成套的习题,学生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老师从第一题讲解到最后一题。我们这样的训练方式效果为什么不好,蔡老师说,那些学生会做的去多次重复学生会很厌倦,没有实效。加之,学生不懂的如果他本人不去主动学习研究,光靠老师的讲解,也是没有实效的。所以结果是学生没有培养出来,倒是把老师培养出来了。这个训练方法体现了“活”,活在有针对性,活在有效率。
找陪练,因人而异。一名艺术生家长找到蔡老师,要求蔡老师找个好方法提高学生的文科综合成绩。艺术考生专业一考完,所剩文化学习的时间很有限了。家长与考生都很着急。怎么办呢?蔡老师有高招。他在师大找了一名大二女生当陪练。他明确要求大学生陪艺考生读书。大学生的任务就是帮他整理资料,根据考纲帮他梳理知识点,清理相关资料。前两个礼拜,大学生就把文科综合的所有知识点归纳清理到位,第三周开始艺考生遇上疑难问题就与大学生讨论甚至辩论。这样不到四十天,这个艺考生对文综理清了头绪,纷杂的知识点变得很清晰,答题的方法掌握得很熟练,最主要的是培养了这个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什么要找一个大学生做陪练呢?蔡老师讲了几点自己的理论。一、大二学生对高考内容还记忆犹新,站的起点高出高三学生,但又不是很高,容易拉近距离;二、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高三学生愿意与不是很熟悉自己的年轻人交流,交流没有压力,显得平等,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更有利于打开思维。这些都是很有道理,在我们听来是很新鲜的做法。这也很能体现蔡老师方法的“活”。
当然,蔡老师还强调,孩子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他希望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书写习惯,包括注意力的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常常是良好的习惯造就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所以,蔡老师强调,最好的方法还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