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稿(第一稿):合群而独立
刘良华
什么是一个“好人”?如何培育一个“好人”?
以往只讲“独立”、“成为独立的人”,昨天的讨论形成新的思路:
1.目的:什么是一个“好人”?
第一,合群而独立。也可以考虑相关的说法“有合作的独立”、“有交往意识的独立”、“自食其力”、“自我主张”、“自身强健”。
合群需要尊重“规范”,独立显示为自由选择。合群而独立可以转换为有规范的自由。
让孩子既接受母性的柔软,又体验父性的严厉。
自由显示为兴趣及其自由选择,规范的维护需要努力与坚持。有自由的规范意味着有兴趣的努力。
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和“学海无涯苦做舟”分开。前者考虑了兴趣,后者只有努力。
自由意味着有情趣的休闲生活。劳动虽然重要,但不可长期地处于劳动状态。“忙碌的人是可耻的”、“劳动阶级从事生产,有闲阶级创造文化”。
第二,有谋略而善良。有人提议“厚黑而善良”,考虑到“厚黑”这个词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打算放弃。从童话中汲取善良的元素。
第三,安静而有活力。类似的提议是“有活力的文静”、“活泼而严肃”。
2.方法:如何培育一个“好人”?
第一,把劳动当作头等大事。“人因劳动而有责任感”、“劳动的人有责任感”、“劳工神圣”。由劳动而手工。又手工而灵巧。
第二,学会交往。在交往中体验有谋略的善良。
第三,让阅读与运动交相辉映。人因阅读、思考而安静,因运动而有活力。
尽早掌握“三R”(读、写、算)。通过大量阅读带动大量识字,通过计算而建立数感,通过外语而打开面向世界的窗口。养成运动的习惯,让身体因运动而找回野蛮感。以阅读的方式成全“文明其精神”,以“运动”实现“野蛮其身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