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教育是一种等待,等待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问。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多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耐心就是维系着这树与树,云与云,灵魂与灵魂之间的那一点通灵。[1]
教育就是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教师要做的,就是不去多说,不去过多地“指导”。
当孩子已经张大,他会试图摆脱束缚,离开成人默认的马路,去到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地方寻找自己的路径。在成人认为没有路的地方,在孩子眼里去却值得追求。后来因为家长或教师的诱导和劝说,孩子才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走了了大家公认的正轨。当孩子们走上了公认的马路之后,就再也不去探询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乐趣和新奇了。[2]
教育是一种激励。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长大后深感苦恼,认定这是上帝惩罚他。他感到这一辈子没有了希望。亲人、陌生人都来关怀他,照顾他,但他不愿意在别人的可怜中度过一生。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因此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这个人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对他的特殊钟爱。若干年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受人尊重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上帝知道这件事后说:“我很喜欢这个美丽而睿智的比喻,但要声明一点:所谓缺陷是指生理上的,那些道德缺陷的烂苹果,不是我咬的,而是虫蛀的。”[3]
教育是一种感动,是爱与被爱。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经历了一场森林大火,大火过后护林员开始上山查看灾情。有一位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被烧焦的鸟。虽然已经死去,但这只鸟却像雕像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护林员感到有些奇怪,便用树枝轻轻地拨开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下钻了出来。这只慈爱的鸟妈妈,本能地知道有毒的浓烟会向高处升腾,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孩子们身上,她把孩子们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他们撑起了保护伞。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找一处安全的栖身之所。但她不想把自己的孩子丢在大火之中。当火苗蹿上来灼烧她的身体时,她坚定地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爱的力量已经决定,它用自己的翅膀保护翅膀下的孩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