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带着孩子们走“徽杭古道”

(2015-02-06 10:19:26)
标签:

教育

文化

为什么要带着孩子们走“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不仅是徒步,更是让孩子们走独立进取的路!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古徽州人的俗谚。因为徽州太小,徽州被山环绕,被水阻挠,所以自古以来比较闭塞贫困。然而古徽州人不屈不挠,他们不甘于被禁锢在这一方山水之间,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辛苦的手工打造笔墨纸砚;而且他们勇敢地背起简陋的行囊通过曲折的水路,漂泊到遥远的他乡。

在徽州的南部,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那里远离长江、淮河以及京杭大运河。被南部山区围绕着的他们也想走出去,但水遥遥,路迢迢,东、西和北面的路,都实在漫长。于是他们中的勇者,尝试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于是他们走进了南部山区,用自己的眼光和双脚,历经几代,仿佛便是愚公的无穷匮的子孙一般,终于走出了一条26公里长通往浙江杭州临安的只有靠徒步即便有再重的行囊也必须肩背手扛的路——这便是留给我们后代的“徽杭古道”。

http://s6/bmiddle/001t2kbAgy6PLaNMLwF35&690

从这条路上走出来的不仅有胡宗宪和胡雪岩,走出来的有不计其数的徽州人,他们一无所有靠一双脚板走出来,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劳,在杭州,在苏州,在武汉,在上海,在北京,在东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打拼。而且他们一定会回家,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他们会带着那一袋血汗钱,回到徽州,回到自己的家,重新盖起属于自己高高的更新更大的青砖白墙,留给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然后再次走出去,为了还在读书的孩子,为了勤俭守护的女人……

走出徽州的男人,大多也真的就只是十三四岁。甚至更小的十岁不到的孩子,就跟着走出去又回乡探亲但一定要再次走出去的大男人一起走出去,于是逐渐便出现的这支浩荡的徽商队伍。有的孩子出于天生的好奇和好强,早早地便有要出去闯天下的愿望,期盼着父亲、叔叔或者年长一些的哥哥或族兄,下一次回来不仅带个他们许多外面的世界的精彩故事,更是能允诺他们并领着他们一起走到虽然艰辛但一定精彩的外面的世界去。当然,也有的熊孩子,他们不想出去,他们就想懒懒的在家里呆着,或者不断推迟着不得不出去的时日。但是徽州人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即便是父辈积累了再多的财富,儿孙是守不住的;而且不懂得奋斗的辛苦的人是一定会不懂得珍惜眼前的来之不易的生活的。于是他们会把这些熊孩子带出去,甚至赶出去,哪怕再怜爱儿子的慈母也会这么做。女人们会用几年的时间,为即将出行的自己的男人和儿子一针一线地缝上一年四季的衣裳,还有就是好几双可以让他们走出去,走得更远,但一定还能走回来的结实舒适的鞋……

这是关于“徽杭古道”的故事,这是关于“徽商”的故事,这是关于“马头墙”内的故事,这些是我带着孩子们一边走路一边要讲诉的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要带着孩子们——最好是家长一起——走“徽杭古道”的原因,哪怕它再崎岖艰难,哪怕它再路途遥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