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韵》是我10年网络文学的总结。《情韵》从文本上也注意体现网络文学的特点,这个,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童庆炳先生认为,文体是一个系统,同理,《情韵》的文本实际上也是一个系统,它的封面、字体、字体的形式、颜色、书中篇章排布、乃至书尾,所有元素综合构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审美的。形式与内容是相互影响的,文学的形式与文学的内容构成了一个文学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生命的整体。按照童庆炳先生的观点,美在于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我们研究文学文本也应作如是观。至于网络文本与传统的纸质文本有什么区别,当另文论述。
2007年发表散文诗:情韵,到2018年,《情韵》一书出版,整整10个年头。
网络文学是青年文学,是校园文学。这在我的文学实践中已得到了印证。由于网络的广泛性可以使我们很轻松的与学生联系,这是传统文学所不能想象的。在今天,一个作家关起门来写作,这也是不可想象的。《情韵》实际是与学生互动碰撞的结果。想起当年的人和事仍历历在目。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必然贯串在作品中而形成作品的“气息”。童庆炳先生最推重文学作品的“气息”,这种生命的气息在《情韵》的文本中仍可感觉到。生命的一切特征:有机性、动态性、节奏性——都在作品中成为生命的投影而有所表现。这是将来研究《情韵》文学艺术性的重要方面。
利用网络文学为青年的成长服务,这是个新课题,有研究的必要。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搭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这使得颇具说教意味的思想教育理论拥有了灵活的教化功能,同时用形象的、情感赋予的方式贴近青年学生,用文学作品中的动人故事,丰富的情感与青年学生的心灵产生互动,将枯燥的说理与回味隽永的文学作品进行有效地融合,这样,文学的育人功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散文和散文诗的形式,这是一种探索,这属于文学范畴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可以窥见文学的规律来。散文诗作为文学的一个新品种,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它是时代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例如服饰变化,审美观念也变化,我们不穿长袍马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服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散文、散文诗。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太正常了。
湖北作家李修文近日说:“散文在今天真的是一件大事。时代的风貌和风骨都是率先在散文里长出来的。散文的堕落才是鸡汤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想通过几本散文集的写作,好好厘清自己是谁,自己需要怎样的一身筋骨,自己又能提供给读者一种什么样的美学。”我认为,散文诗,就是要给读者提供一种“美的感染形态”,对读者“感而化之”。
网络写作,这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和传播方式的互动式写作。网络写作的新形式是“博客写作”。拥有一个“博客”便可进行自由的网上写作。网络写作具有传统写作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写作的意义超过了任何一次文学革命。它正在形成发展中。网络的革命变革不亚于纸和笔。对学生而言,它突破了课堂的局限,走向了一个更大的时空空间。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30年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网络文学的出现,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写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成为作家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写作是作家和读者互动的结果。例如,我的作品《夏云》,读者还参与了配音。这是传统写作根本做不到的。你想想,一个作品能把读者吸引进来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这种互动是一种深层次的互动,包含学习、交流和影响,值得研究探讨。
2018年6月14日,新闻出版署开展网络文学专项整治,重点整治网络文学作品导向不正确及内容低俗。可见,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扶正驱邪”,用好的文学作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是一个重要方面。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概念理论式和文学形象式。
对文学的方式我们的研究不够,网络文学的方式刚刚起步,我们了解的更少。
但,这恰恰是青年最喜欢的方式。
书到以后,我想进行一次签名售书活动。所得款项全归“陕大在线”,作为“柳若影散文奖基金”,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形成具有“陕大”特色的网络文化,把我们的网站办得更好。
售书活动和“柳若影散文奖基金”章程我们再议。
顺致夏安
柳若影
20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