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大学生在线2014年联络站长工作会议此博文包含图片上的讲话(2014-04-2318:32:41)[编辑][删除]

一、我们去年参赛的情况。参加的学校有27个,推荐的作品:
长安大学
陕师大
西安文理
西工大
西安工程学院
西外
陕西工业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共计139部。从片子的内容上来看,大体上为纪录片、故事片、动画片、公益广告片、幽默搞怪片等。总体看,我们推荐的片子还是不错的。从内容看,切近实际,反映我们的学习生活,反映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大多积极向上,是提供正能量的。看后都会对人有所启发。从形式技巧上看,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声画配合,如画面的构图,有一些做得很专业,这可能有老师指导,这些片子从编剧、拍摄、剪辑制作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主张“微电影”就是在干中学,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片子。有一些内容好的片子,因为时长超过而没进入优秀的行列,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理解。因为微电影也得有个时间标准。尽管这个标准是人为的。有一些片子,内容不错,但做得不好,如“支教类”,从头到尾的长镜头,这样做的结果是片子很长,但信息密度不够,内容稀释了。还有一些其他片子,不列举了。微电影到底怎么做,声画关系怎么处理,也不展开说了。哪些人有兴趣,我们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声明一下,是免费的,不要钱。
从以上的统计看,参与的面还不是很广,我们陕西百所大学,参加的仅是四分之一。文科院校相对多一些,其它院校相对少一些。我从看片子的过程中得到了鼓舞,受到了一种激励。象西北农林、榆林学院的同学为做片子,加班加点,忙到深夜,当他们做完后获得的自豪感、成就感是可想而知的。人有发挥自己潜力和才能的欲望,这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是最大的满足。我听说有个大学生为满足自己的电影梦想,花几十万元拍了一个片子,最后在学校播映了一下。那个同学说他终生满足了。
二、我们组织微电影比赛的意义。在于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在这个
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这是毫无疑义的。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只要你愿意,经过简单的申请,你就可以建立你的媒体。自媒体是你“露一手”的窗口,在你的媒体上,你可以尽情地“表演”,你可以发新闻、可以做文学、可以做艺术,当然也可以做“微电影”。什么叫“微电影”?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微电影这个概念正式出现才几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微电影是自媒体时代的影视作品 。我们研究微电影,必需深入理解自媒体。
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给的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充分论述了自媒体的特点。
平民化、个性化
自媒体最根本的特点平民化。只要你愿意,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当然,还可以看成一个出版物,自己当出版人,也可当编导或电影导演。
对电视、报纸等这样的传统媒体而言,媒体的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并且,一个媒介的成立,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你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你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这是网络技术提供给人类的。
没有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的增强。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笔者曾与远在新疆的一个作家合作创作过一部微电影,自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为零这点我深有体会。
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之所以对传统媒体有有如此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其一,多样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这相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单个行业的知晓能力来说,可以说是覆盖面更广。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新闻事件的综合把握可以更具体、更清楚、更切合实际。
其三,普泛化。自媒体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授话语权给草根阶层,给普通民众,它张扬自我、助力个性成长,铸就个体价值,体现了民意。这种普泛化的特点使“自我声音”的表达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也在艺术的自我实现方面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
还有一些其它问题,这样一些问题我在这儿就不展开讲了,去年,在我们的“微电影”评审筹备会上,我说“微电影”就是“小巧的视频创作”,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研究,我对“微电影”的看法是,自媒体人的影视作品。有点变化。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人的认识的发展。“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没有网络就没有“微电影”。我之所以这样去认识,这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有关。几年之前,我在网站,当时提出了“网络散文”,同时我也申请了博客,开始写文字,后来配图片,再后来,就做视频。去年4月,在西大现代讲座提出了网络散文的4种形态,这篇论文已被《传播》杂志刊发。网络视频散文从影视作品的角度看就是“微电影”。不过它应属于电影发展史上的“散文电影”或“诗电影”。电影是第七艺术,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雕刻建筑文学之后的艺术,而且它综合了前六种的特点。“微电影”更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它还需要一定的网络运用技术。我把过去在院线播放的叫“大电影”,把出自于个人自媒体的叫“微电影”。“
大电影”讲分工,分出几十个上百个工种,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去分担不同的工作;“微电影”讲综合,把几十个上百个工作由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来做。我自己就已做了几十部微电影。陕西电视台去年给我拍的人物专访中用了一个。我还打算个人拍一个纪录片:书韵琴声:中国钢琴制造寻迹。这就是说,在网络文化的大北景下,一个人做一部电影片已不是梦想,而是现实。在新闻行业,现在讲“全媒体记者”
有的人认为,随便拍几个镜头凑几句诗,那是很简单的事,我说技术活儿简单,但艺术活儿并不简单,古语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那两三句诗不是简单活儿,需要长期积淀与学习。一位大师说过,学电影最好的方法是两个:一个是拍电影,要自己去实践;一个是看电影,要看很多。这两个方法如果能同时进行,你就能学好电影这门手艺。让我们在自编自导自拍自制微电影中学习微电影,这既是一门专业技术,也是一门叫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的艺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