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国学与生命智慧(转文)---------------------柳若影
(2023-04-15 13:45:31)一、国学的三套体系
一谈到国学智慧,很多人都会想到《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等这些,儒家的经典非常多,实际上我们对工作和生活当中有几类书籍,一类是属于经书,比如《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这都是以“经”为最后结论的一种书籍;还有一种是以“论”为单位的,就是运用在我们工作和生活当中的,类似于像《伤寒论》、《论语》等等,是以论,讲时间和质地之间的一种国学思想。
我想请问大家,有多少人知道“经”和“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人了解?还有些是“法”,比如说《孙子兵法》等等。我们中国的经书是分成这几大类,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来说,“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经”指的就是不动的那个公理,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来讲的话就是,公理是不需要去验证,也不需要去证明的,是我们历史上所沉淀下来的一种符合天道、符合地道的那种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道的东西。而“论”是可以辩论的,进行讨论的,具有质地的那个东西叫做“论”。
所以,“经”在中国古代当中的写法是这样写的——“經”。它指的是一个婴儿在母体里面和母亲之间连接的那条纽带,叫脐带。那么,这条脐带在出生以后会剪断,出生之前婴儿和母亲之间就靠这条脐带连接在一起,把它剪断以后,婴儿就可以独立地生活,他自己的整个状态就形成了一个“论”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把“經”定义得非常清晰,它是先天的一套能量。婴儿在妈妈肚子里面可以不吃,不喝,不说话,什么都不用做,但他可以健康地生活的一个完整的生命本体。他的五脏六腑不需要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工作,他没有呼吸,但他却有一整套完整能量的体系,让他和母亲的能量连接在一起。母亲高兴,婴儿也会高兴,母亲悲伤,婴儿也会悲伤,母亲的所有行为跟婴儿完整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经”的能量。所谓“经”就是那个道,连接先天和后天之间的道,所以他是不能动的。
这个婴儿从妈妈肚子里经过千辛万苦出来以后,这根经被剪断了。剪断之前,中国的国学思想就把它定义为先天的道法,叫先天的模型,剪断以后就在那一刹那进入到后天的模型。我们都知道,剪断以后让他哭出来,哭出来以后进入到一个自我循环的阶段,这个就是后天的阶段。剪断之前中国把它叫做命的阶段,性命就是在这个时候定义的,而剪断以后就靠自己那口气在生存着,而这口气被称为运气,把性命和运气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命成和运成之间的一种模型,而这种模型在数学中也被我们古代的哲人和圣人定义得很清楚。
整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先讲一个国学的体系,在中国国学教育当中,教育国学的智慧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个“三”究竟是什么?一是道法,道生的一,一生二以后,二就是阴阳或者叫天地之间的关系生出了三,而那个“三”就是道法所产生的那股气,而那股气指的是人与天地之间所连接的那个符号。根据三生万物的原理,中国人一般在教育体系当中就定义了三套学术模型:
第一套叫做“凡人之学”,这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体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代当中把凡人叫做小人之学。我担心很多人认为小人是不好的一类人,其实不是的,中国人所定义的小人其实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们现在指凡人比较好一些,中国古代叫做小人之学。
还有一门学科叫做“君子之学”,这门学科非常重要,是教会我们如何在人的层面上做事情的一个核心观点。
更大的一门学科叫做“王者之学”,中国古代叫做帝王之学,帝王之学其实就是生命之学的一个核心。
这三门学科当中,把它串在一起,中间的道才是将整个中国的国学体系一网打尽的一个道法。对于地就是法术,法和理之间的关系,对于人讲的是理,对于天讲的是情,情理法之间的关系,对应的是如何做事,法就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做事的方式。小人之学或者说凡人之学大多数是在做事层面上教会我们很多方法,比如说科学的方式,管理的方式,比如说你怎么去应付你的事情,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这指的是方法论。所以,在凡人之学当中大部分所谈论的都是一种管理学或者一种科学的模型,建立的是数层面的东西。
而君子之学中国古代叫大人之学,四书五经当中有本书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会你如何做事的方法,从小人之学到大人之学这种升华是我们中国古代面对社会的一套非常重要的学问。
还有一门叫做王者之学,他谈论的是生命的真相。也就是说,从一般的相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真相层面,这种在古代叫做帝王之学。不像今天这样是一个老师在上面讲课,很多学生在下面听课,而帝王之学是很多老师为一个人在讲课,这个是不一样的,很多老师用各种不同层面告诉了我们的领导者如何了悟生命的真相。那么,只有这种人才可以管理整套的体系,他的管理体系当中并不是讲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他谈到了管理的模型。自然管理怎么做,社会管理怎么做,对于老百姓的管理怎么做,他强调的是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我们失传很多年了。原因在哪里呢?我们大多数人都关注在做事的层面,大部分人都忘记了,在如何做事的时候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道,就是那本经论的东西,很少人能讲到它。那就是如何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如何正确的做事。如何做正确的事就是在道层面的东西,这门学科非常少,所以我们谈“论”的东西很多,谈“经”的东西就很少了。
如果你把这三个学问在学习过程当中,比如在座的嘉宾、领导来听这个课的时候,这个过程叫做守身如玉或者叫做独善其身的过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穷”不是你的财富穷的多少,而是你现在什么都不要做,你就守在你自己的内在去身心合一,这叫独善其身。如果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学会了,你了解了这个道和法之间的关系,道和论之间的关系以后,走出这个门,把这个学问运用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这个“玉”的“、”就会跑到上面去,这个字就读“主”,就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跟社会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达则兼善天下。那么,这个模型中间这条道就是孔子先生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全都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模型也是这样。
我们记得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当中,我们的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一开始就提到了这句话“吾道一以贯之”。什么时候都不晚,虽然我们工作很繁忙,我们中国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不怕,因为那个道一直在那里,因为道一以贯之。我们的总理在大会上也把这句话谈出来了,那么,这个道在哪里呢?这个道就是把这三套学问贯穿在一起所得到的模型。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