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有罪”?181个国家研究:吃得越咸,寿命越长,可信吗?(转文)-------------------柳若影
(2023-03-14 14:43:49)
小郭夫妻两人结婚多年来,如果是自己想吃的饭菜一定是亲自做,不会让对方帮忙去做。原因是两人的口味互不相同,小郭口味重,而妻子则喜欢吃得清淡一些。
这也使得两口子总因为饭菜不合适拌嘴,妻子坚持自己的观点:低盐饮食是最好的,吃得盐越少,就不容易得高血压等疾病。
而小郭则认为:饭里不放盐一点也没有味道,会破坏这道菜的美味,并且自己并没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不需要低盐饮食。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两口子究竟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低盐饮食是必要的吗?我们又该如何食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盐”的那些事。
一、我们为什么要吃盐?
食盐作为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不仅可以作为调味品,而且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载体,如矿物质、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钠元素应不超过2000mg,且每日钾元素的摄入量至少为3510mg。
我们每日摄入的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中也有氯化钾的成分。钠离子作为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对于维持血容量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心脏肌肉的活动、消化道的蠕动、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及血压的调控有重要作用。
氯离子是人体消化液的主要成分,能与钠离子、钾离子相互结合,用于调节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钾离子为人体所必要的元素之一,也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能与钠离子共同作用来维持肌肉神经的活动性及细胞内外体液的渗透压平衡。
人体如果缺盐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头痛、恶心、全身乏力等症状,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衰竭而死亡。
若缺乏钾离子则会产生肌肉衰弱、呕吐、食欲不振、心率不齐等症状,若钾离子过高则会引起心跳过慢、低血压、四肢麻痹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此,食盐的功效并不仅仅是烹饪材料,更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人要生存则必须要吃盐。
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低盐饮食越来越受到推崇,那么,吃盐越少,身体就会越健康吗?
二、吃盐越少,身体越好?181个国家研究:吃得越咸,寿命会越长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还是各国的膳食指南,均提倡坚持低盐饮食。规定“适量”的标准为:健康人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糖尿病患者每天不超过4克,高血压患者每天不超过3克,拥有两种慢性病的患者不超过2克。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也严格按照低盐饮食来进餐,那么吃盐真的越少越好吗?
2017年英国BBC新闻呈报道,少吃盐是许多人认为健康的饮食方法,可以帮助避免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风险,然而心血管科学家詹姆斯博士却说这样的建议是有误的。[1]
人体的体液中主要成分是无机盐离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钠、氯、钾等,这些元素在我们的汗水及细胞所处的液体中无处不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营养元素。詹姆斯博士认为,这么重要的营养元素却不推荐食用,传统医学在解释高盐导致高血压时逻辑过于简单,引起盐与高血压的误区越来越大。
实验研究表明,血压正常的研究对象在摄入较多的盐分时,约80%的人并没有血压上升的现象,血压处于临界值之间的人中有3/4的人对盐并不敏感,在血压超标的人群中则有超过一半的人数,完全不受盐分的影响。
因此,虽然盐引起血压升高,这样的理论看似合理,但现实却并不支持这样的理论,尤其是对于健康人群。
曾有一位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到身体疲惫、头晕、恶心,但检查却并未发现任何问题,只是血压有点偏低,然而患者只要平常摄入盐的含量稍微多一些,这些症状就能缓解。
还有一位患者时常感觉头晕,家人担心是不是脑部和心脏出了什么问题。经过询问患者,特别喜欢做剧烈的运动,几乎每天下午都要打两个小时的篮球。
对于这位患者来讲,若不及时的补充一些盐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那么就很容易中暑,出现头晕的情况。
在欧洲心脏杂志中有一项关于钠元素摄入量及死亡风险的相关研究。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摄入的钠含量越多,人的寿命也会越长。这项研究真实的纳入了全球181个国家,是经过大量的人群进行比较后得到的结论。
那么对于盐应该吃的越多还是越少呢?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对盐的敏感性不同。而造成摄入盐之后,血压升高的人群被称为“盐敏感者”,是需要严格控盐的,而对盐并不敏感的人群,并不需要刻意坚持低盐饮食。
我们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食盐,才能够维持体内钠的平衡。长期高盐饮食对人体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但盐并不是造成疾病的罪魁祸首,饮食要讲究均衡适量。
三、识别“隐形盐”,科学选对盐,生活更健康
食盐不仅仅存在于平常做的饭菜中,而且还有很多“隐形盐”的存在。在人们心中,只有感觉尝到了咸味才算吃盐了,其实,细看超市中各个食物标签的成分表,就会发现即使是淡淡的牛奶、酸酸的水果中也有一定含量的食盐,特别是加工过的食品更应注意。
面对“隐形盐”的存在,提醒我们到超市购物时要细看食品成分表,选择含钠量低的食物计算入一天的食盐总量中,特别是对于需要低盐饮食的人群来讲,不能摄盐太少,也不能超过规定的摄入量。
另外在烹饪时尽量少用调味品,选择一种咸味调料即可;腐乳、咸鸭蛋等辅助调味品,每次只吃1/4块,且一周食用最少不超过三次;用白开水来替代运动饮料。
识别“隐形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摄入适量的食盐,均衡摄盐是饮食上重要的原则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盐的功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市面上已有满足不同营养需求的强化营养盐,各种强化营养盐不仅具有调味的功能,还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对于不同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营养盐,第一种比如高血压和心血管病人应选择低钠盐。这种盐以食用盐为载体,加入了氯化钾、硫酸镁等成分,能够帮助改善体内钠、钾、镁不平衡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
第二个加锌盐可适用于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以及进食量少的老人和妊娠期妇女。这种盐中添加了葡萄糖酸锌或乳酸锌、硫酸锌等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味觉和食欲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加硒盐可供中老年群体和心血管病患者选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硒酸钠,增加了硒元素能够缓解细胞老化、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血管健康,对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等有一定的帮助。[2]
因此,科学选对盐对于不同的人群富含有不同的意义,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多种营养盐中换着使用,长期坚持,对人体的微量元素补充有着很好的帮助,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适量摄入盐,生活才能更健康。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烹调方法来帮助控制摄盐含量。烹饪时早早地放盐,使得盐渗入食物中,大大增加了盐的摄入量,可以选择在起锅时在放盐,不仅能调节味道,还能控制盐的摄入。
四、结语
食盐作为烹饪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不仅能增加食物的口感,让食物更美味,还可以保证人体的各种生理基本功能,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通过文章,我们也能知道吃盐并不是越少越健康,科学合理均衡地摄入适量的盐才是最重要的。随着营养盐的不断发展,使得在吃盐的同时还能增加其他元素的含量,帮助人体减少矿物质缺乏的风险,既科学又有效。
因此,识别“隐形盐”,科学选对盐,适量摄入盐,生活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