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想一下,传统写作和网络写作还是有区别的。不仅仅是工具,还有作者主体的素养。
首先,我们得界定一下“电脑写作”和“网络写作”。电脑写作,仅仅把电脑作为一个打字的工具。据我所知,有个作家,有一本书在电脑上写了十年,这与“手工写作”来说,是高效省事。但,有的作家,压根儿就用不了电脑,他感觉,一打字,构思就乱了,有的用了半年电脑,又回到了“手工写作”。我想,这是个“习惯”,勉强不得。
网络写作是指用电脑在网络上即时写作,并随时将其发在网络上的写作。我们称之为“在线的写作”。我们在界定“网络文学”时主要指的是这种写作。
那么反之,传统写作也就是用笔在纸上写,通过纸媒发表。
传统的写作是没有“互动”的。
我曾经提出过“网感”这个概念。有没有“网感”,差别大了。这,需要体会和感悟。
一般的,从网络文学文本的写作角度,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文图文本”和“影像文本”两种。第一种形态的相对来说简单一些;第二种形态的要复杂一些。要“文图声”并用。
“影像文本的个人化写作”这是网络文学的高级阶段,我曾在专文里论述过。
这里,有技术需要学习。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作家?如今网络文学大学不少,好像网络作家遍地都是;能够写字的时代,人人都是书法家?字的发明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网络的发明,使人类进入更高的文明阶段。
由传统写作向“网络写作”得有个发展过程,也有一些“阶段”,急不得,还是“文火慢炖”的好。
也有一些作家习惯于传统的“手工写作”,这也只好随人之性,不可强求。
比如季羡林老先生,他不肯用电脑。学者卞毓方的文章记载,
老人说,周有光先生曾向他鼎力推荐,并且包他五分钟就学会。“包我一分钟会,也不学。”老人显得很倔。
老人举出若干例子,以证明他的固执有理,譬如一位外国诗人,非要闻着烂苹果味,才有灵泉喷发;又譬如一位外国作家,非要看着窗外远处的一棵树梢,才会有妙语流淌。他哩,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只有面对稿纸,才能进入写作的佳境。
老人对稿纸的质地、格式倒不苛求,只要是纸就行。他说,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灵感忽然袭来,急切间找不到稿纸,就在请柬上写起来。写满了正面,再写反面。反面也写满了,跟着有人又递过一份请柬。抬头一看,不认识,遂报之一笑,继续埋头写自己的。
“季老,为什么您不想想自己太保守了呢?”李玉洁秘书在一旁插话。
老人得意地一仰脖子:“老家伙有些顽固是正常的。”
网友
春花秋实:(2019年)
时代不同,写作工具不同,写作方法也就必然出现差异。能否紧跟时代,运用现代工具及其方法进行写作,也是衡量作者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甲骨文,到帛书,金文,石刻,笔墨纸砚,直至现在的电脑,每一回时代进步,都有先行者开道并引领后来者紧随,从而推动历史前进。宁老师在网络文学领域独树一帜,功不可没。
网友
春花秋实:(2022年9月17日)
“宁老师在网络文学领域,独树一帜,功不可没”。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公正的评价。以你的年龄,能敢为人先,确实不易。着眼实际,杰作频频,真是令人敬佩至极。我还在用手去写,这就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