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灰云愈积愈厚,下午时分,终于落起雨来。从窗户看出去,已经有不少人撑起了伞,地面也湿了。
吃完晚饭时,雨小了,有稀稀落落的雨星,我撑起了一把小伞来到“怡人湖”。
细细的雨星打在“怡人湖”的水面上,打出了小小的圆圆的水圈儿,小小的圆圆的水圈儿渐渐的大了,没了。
有习习凉风从远方吹来,掀起了我的衣襟,柳树在这习习凉风中摇曳着,松树在这习习凉风中摇曳着,还有槐树也在这习习凉风中摇曳着。
我收起了伞,让那细细的雨星打在我的头发上,打在我的脸上,打在我浑身上下的皮肤上。
我掀起了我的衣襟,让那习习凉风吹在我的头发上,吹在我的脸上,吹在我浑身上下的皮肤上。
呵呵!真爽,夏日的凉风细雨!
“怡人湖”的东边是一畦红红的月季花,西边是一畦黄黄的菊花,看到黄黄的菊花我忽然想到了胡因梦,那是我刚出门散步时看到的一本杂志,这本杂志有胡因梦的照片,胡因梦的照片旁就有黄黄的菊花。
呵呵!胡因梦,大名鼎鼎,有“台湾第一美女”之称,哈哈!我怎么会想到她?
她“以‘平常心’为座右铭,但似乎很难摆脱生为‘美女’的原罪,更别提一朝为‘戏子’的噩梦,仍让她的影像出现在‘新闻娱乐影视’版,以最荒诞的标题落款。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引进先锋的世界心理学丛书,几位响当当的心灵改造先驱如克里希那穆提、肯·威尔伯等,都是她一个字一个字地爬格子,爬了上百万字,让台湾的书香园地、心理学界有了更丰富的面貌。她认为自己不是‘称职的演员’:‘我根本无法入戏,
只凭着美貌赚取暴利,其实于心不安……’就连从事文字工作多年,也只钻研理性的研究范畴,从不碰文学:‘我不是个情感丰富的人,这种感性的文字,我写不来……’”(引自陈念萱的文章《胡因梦:一代美女的才女人生》)
不期而遇的各种因缘的生灭,提供了她个人心灵成长的契机。胡因梦说:“能够不拣择地面对生命的每一个面向,以最宽容的关怀,允许生命自自然然地展现,才能愈趋于圆融,愈趋于无我跟空的境界。”
《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一书是胡因梦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跌撞撞,亲笔撰写的自传。她以观照的言语,赤裸裸地掀开了自我成长的历程。随着书中细密、点滴的叙述,会发现作者很深刻且很有勇气的正视自己,是一部检视自我,呈现人性丰富内在的“心灵地图”。
作为一个丰富的生命个体,胡因梦身上有着一种“热情的投入与冷静的觉知双管齐下”的特质。多彩的经历带来的是广阔的视角,她除了翻译与写作之外,还热心于环保公益活动、心灵成长的团体建设、教育的省思等。
李敖说过,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胡因梦,她曾是影视红星,她后来成了作家,成了身心灵导师。
胡因梦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听说影响很大,也听说因这本书爱上她的人很多很多,但鄙人决不在此列,因为鄙人从来还没见过此书。
2006年,她来大陆,她说;“修行,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乏味透顶的人”。
呵呵!鄙人倒是对这一句话感兴趣。她所说的“乏味透顶的人”,其实是一个特别能高度觉察自己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每时每刻的变化,不因别人的情绪投射而激怒或狂喜。深层地体悟自己每时每刻情绪变化的同时,也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哦!我领悟了。
我在用我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感受这风,这雨,这花,这树,我用眼看着“怡人湖”,看着“怡人湖”水面上打出的小小的圆圆的水圈儿,我想在这小小的圆圆的水圈儿中看到鱼,但我始终没有看到鱼。
此时,雨停了。灰灰的云层慢慢的绽开,淡淡的白,淡淡的兰,渐渐的显现。
天空飞翔着许多鸟儿,忽然近了,忽然远了。一群一群,一批一批。
我能感到我的心跳,我能感到我的呼吸,我能感到我仍然在“怡人湖”边。
我能感到夏日的凉风细雨,“怡人湖”东边那一畦红红的月季花也感受了,“怡人湖”西边那一畦黄黄的菊花也感受了。
胡因梦是否感受到了?我猜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