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感恩柯蓝(三章)---------------------------柳若影
蔡
感恩柯蓝(三
重读柯蓝《早霞短笛》
整理柯蓝来信
多少年没有收到过信了?
多少年,没有人写信了?我也一样。
不是指现今流行的短信、微信。我是说在纸上手写的信。
才发现,几十年如一日藏在抽屉里这些信件,是多么珍贵。
从上世纪80年代走出来,从90年代走出来。
信封残破,信纸泛黄,只有字迹同初心一起入木三分。
退稿的信,改稿的信,用稿的信,约稿的信。
邀请出席笔会的信,指导筹建广西、海南散文诗学会的信。
勉励的信,鞭策的信,给我的第一部诗集写序的信。
面前涌出一张慈祥的笑脸。耳边响起湖南腔的叮咛。
这位中国当代散文诗的旗手,这位认我为学生的老师,似在考我——
又写出了什么新的散文诗作品?
手捧这些又旧又新的嘱托,我从当年回到了今天。
哦,退稿的信,用稿的信。啊,鼓励的信,指点的信。
我多少年没有收过信了?
我多少年没有写过信了?
阳光与花朵
“邀请阳光花朵,到我心中作客。”——柯蓝老师给我题写的条幅。
时在1985年7月,呼伦贝尔的草原煤城。
阳光从地下煤层走来,花朵从大草原上走来。
邀请从柯蓝老师的笔下发出,走进了我的心中作客。
就在当年,我收获了一辑此次采风的散文诗《发光的土地》。
1989年,我出版了一本收有这一辑作品的散文诗集《阳光与花朵》。
1990年山西朔州的中国散文诗学会年会上,杨子敏老师发出了“散文诗要多写阳光”的呼吁。我捧上了一本《阳光与花朵》。
杨子敏与柯蓝都会意地笑了。
这条幅,至今在我家中挂了38个春秋。这往事,在我心中记了38个春秋。
耳边响起柯蓝湖南味的笑声,阳光一样灿烂。
捧读柯蓝的散文诗集,手捧着芬芳四溢的花朵。
不由得翻开一本书的扉页,柯蓝题写的条幅正光芒耀眼。
——那是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蔡旭散文诗选》。
同我的书在一起,牢记我的座右铭。
同我的年轮一起,刻上老师的教诲。
从做人,到作文。从当年,到永远
蔡旭,广东电白人,海口市民,现居珠海。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7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
(照片说明:1986年蔡旭在北京柯蓝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