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旭:感恩柯蓝(三章)---------------------------柳若影

(2023-02-25 10:58:46)

  

感恩柯蓝(三 章)


重读柯蓝《早霞短笛》

     纸页都发黄了,封面也发黄了……

     这支划过天空已65年的短笛,捧在我的眼前,依然那么亮丽与新鲜!

     想当年“洛阳纸贵”。这本新中国第一本散文诗集,几年间一印再印三印了27800册,仍然到不了我的手中。

     那时它还不认识我,一位在图书馆的报章杂志里,用手抄本追寻笛声踪影的南国少年。

     呼吸着朝气与活力,真诚与博爱,呼吸着美丽的联想与明快的哲思,我那稚嫩的诗心也有了第一次啼鸣。

     后来,这本仅有250页的厚重,从友人书架走上了我的书架,让停泊于十年浩劫的诗舟,又扬起了风帆。

     再后来,有大师面对面地传授,手把手地指教,我也成了一名吹着散文诗短笛的人。

     这么多年过云,退休的我成了不退休散文诗人。

     手捧这本永恒的课本,我仍是当年的学生。

     啊,纸页都发黄了,封面也发黄了……

     那清亮的笛声不会发黄,它依然引领着一代代的短笛,在尽情歌唱。


整理柯蓝来信

多少年没有收到过信了?

多少年,没有人写信了?我也一样。

不是指现今流行的短信、微信。我是说在纸上手写的信。

才发现,几十年如一日藏在抽屉里这些信件,是多么珍贵。

从上世纪80年代走出来,从90年代走出来。

信封残破,信纸泛黄,只有字迹同初心一起入木三分。

退稿的信,改稿的信,用稿的信,约稿的信。

邀请出席笔会的信,指导筹建广西、海南散文诗学会的信。

勉励的信,鞭策的信,给我的第一部诗集写序的信。

面前涌出一张慈祥的笑脸。耳边响起湖南腔的叮咛。

这位中国当代散文诗的旗手,这位认我为学生的老师,似在考我——

又写出了什么新的散文诗作品?

 

手捧这些又旧又新的嘱托,我从当年回到了今天。

哦,退稿的信,用稿的信。啊,鼓励的信,指点的信。

我多少年没有收过信了?

我多少年没有写过信了?


阳光与花朵

“邀请阳光花朵,到我心中作客。”——柯蓝老师给我题写的条幅。

时在1985年7月,呼伦贝尔的草原煤城。

阳光从地下煤层走来,花朵从大草原上走来。

邀请从柯蓝老师的笔下发出,走进了我的心中作客。

就在当年,我收获了一辑此次采风的散文诗《发光的土地》。

1989年,我出版了一本收有这一辑作品的散文诗集《阳光与花朵》。

1990年山西朔州的中国散文诗学会年会上,杨子敏老师发出了“散文诗要多写阳光”的呼吁。我捧上了一本《阳光与花朵》。

杨子敏与柯蓝都会意地笑了。

 

这条幅,至今在我家中挂了38个春秋。这往事,在我心中记了38个春秋。

耳边响起柯蓝湖南味的笑声,阳光一样灿烂。

捧读柯蓝的散文诗集,手捧着芬芳四溢的花朵。

不由得翻开一本书的扉页,柯蓝题写的条幅正光芒耀眼。

——那是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蔡旭散文诗选》。

同我的书在一起,牢记我的座右铭。

同我的年轮一起,刻上老师的教诲。

从做人,到作文。从当年,到永远

蔡旭,广东电白人,海口市民,现居珠海。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7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

蔡旭:感恩柯蓝(三章)---------------------------柳若影

(照片说明:1986年蔡旭在北京柯蓝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