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理(转文)---------------柳若影

(2022-12-25 09:50:18)

佛理

原创 水漾紫晶 读书村 2022-12-22 07:30 发表于陕西

关注“读书村”:每天十分钟,打开文学的美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rXygsKRahVg3Ppk4AVPMHyYWgibLkEDbGjJBhKgfA8qZ45ib2SQdTiapsfITfnd8OA14Libvspk4k5th3DjSE9iaP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佛理

作者 | 水漾紫晶


生活中并不常往来的一位朋友,从远方打来电话,说她已经认真参佛好几年了,说自己的心智在佛理中得以迅速提升,如今已不再计较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做到了宠辱不惊,淡然世事。

我点头赞许,向她祝贺。对佛理,我一向是景仰的。只是自己熟悉自己的秉性,对于精神信仰向来秉着慎重恭敬的态度,对博大精深的佛学,自己并未深刻研习,想着若非真正浸润其中,只凭三分钟热度或某种好奇,太有失对这门学说的虔敬,自知自己这方面知识的浅薄,于是生活中从未说起这类话题。其后,她又来过几次电话,言谈自己学佛的心得体会。闻之不错。

再后来的几次对话,其间,话题说起以往同学之间的一些事。针对某几件事,她言之凿凿,激愤不已,反复论证,力求自己的结论完全正确。我不想影响她说话的激情和兴致,就以聆听为主,发言为辅。没想到她言说完毕,非得让我评判出个子丑寅卯来。

我不禁哑然,随之一笑:“ 这些事已成过往,何必较真?再说大家都是同学朋友,只是观念观点在各自的角度上各有不同,这很正常。又不存在利害关系,更不存在友情冲突,无须介意吧。”

话筒那边,传出她的种种不甘心。她还在极力地争辩,反复强调,说自己一向喜欢绝对明确的东西,结果明确,答案明确,否则,心情就极不舒服。

一时间,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向她的观点表示违心的赞同,那是我做不到的。我不想勉强自己,更不愿取悦于人,同时,亦不需要别人刻意取悦于我。这是自己一贯的秉性。我遵从内心的自然而然,坦坦荡荡。朋友间难免意见不一,何必为区区小事,计较那么多,争个我赢你输又有什么意义呢?微言琐事无足挂齿。大事上原则上的问题,我们自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理会那些零星小事儿,太没必要。直到电话结束,她还在为我的不“领悟”她,不“同盟”她,而显得不甘。

我只得婉转劝说:“你也明白这是区区小事,那就不必介意了吧?你不是一直在参佛吗?佛理没告诉你:放下,即得轻松吗?舍,即是得吗?放下心中的幽怨,别再纠结啦 ”。

最后,她很不情愿地带着怨气挂了电话。

唉,至此,我的心中又得一理:表面的形式上,哪怕天天治学佛道,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的研学,心的参悟,悟到实质,悟到精髓才能真正做到豁然开朗淡定处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关于佛学,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唐朝名僧慧能大师的那首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记得当时读到,有着醍醐灌顶拍案称绝的钦叹!

是啊,我们身处纷纷扰扰的生活琐务中,哪有不纠结不烦恼的事?这颗心患得患失多么难以安稳!那么,怎么办呢?天天忧虑其中为这如许纷争即使绞尽脑汁也难得其解啊!怎么办?这首《菩提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rXygsKRahUSLbT5H6O0pcJHkRUXTiaibzahtOwjc0Cw8IcicemqW3QZonsthC33gicdgnW7qf9SS5C6CDZA84SLZ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许多纷争,在佛家眼里皆为幻象,而营营之人为此却相悖相争,甚至相害相仇,何苦?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皆有爱心皆心胸豁达,但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善相待不予记仇,这个世界总会多出一点点美好、一点点闪光、一点点欣慰,这,岂不更好?!

写到这儿,忽然想起那天在《读者》直播间,由知名学者导读一篇著名作家丁小村先生的文章:《我们在城里的亲戚》,文中,那位慈祥的母亲,她并无什么高深学问,更无任何高谈阔论,甚至,她说话的语气都是轻微的,语言的内容都是极简的,然而她会天天在阳台的窗台撒些谷粒,来觅食的鸟雀们兴奋叽喳着,几只瓢虫悠然爬行着,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昆虫们欣然在此打着招呼相互嬉戏……这无比祥和、其乐融融的画面,令多少读者感动其中甚而落泪!

在这个钢筋水泥铸就的钢铁城市里,在这个人人自封邻里漠然的楼栋里,我们多么难得见到这样柔软的画面!人与小生灵们和谐相处,彼此松弛的神经、悦然的模样,相爱的眼神……老人不需要正襟危坐地读佛讲佛,而她的行为已自然而然地闪现着点点佛光,她自己并未意识到,她只是凭着本心的善良纯真这样做着,一天、一月、一年、一生,无需谁来颂扬谁来打扰。她可以递给走错门满头大汗的敲门者一杯水,满怀慈母的爱意;她接过上门发广告的羞涩学生模样娃娃的一张传单,递上一抹疼惜的微笑,而不似我们惯常的麻木,不耐烦地直接扔掉,丝毫不顾对方爬楼梯的辛苦,直接予以鄙视、不屑与烦躁。

《读者》直播间,万众动容,这,说明了什么?一篇真实质朴的散文,一位融慈爱于本心的老人,一幅幅细小而暖心的画面,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与觉醒。

何为佛? 何为佛理?

没有研究没有道行的我,回答不了这个高深的问题。

但我知道自小就从课本里学到的那句: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正如文中这位母亲,她无声的慈怀与大爱说明了一切,默默地给我们这些日益漠然、貌似很“聪明”的许多人上了一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rXygsKRahWNfFNnHVicaYiaw6ybqXT0XIxZibEl8YymERQlib77gGWT39YPx2Us6r1ORKOicqrwWBVxx7w4mXrhLk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一年多前,我曾参观拜访过位于杭州虎跑寺的弘一法师纪念馆。葱茏绿意掩映下的殿堂古朴而苍翠。墙壁上有着弘一先生的挂像、生平和他的种种成就。他学贯中西,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于杭州等地,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装帧设计师、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在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杰出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学艺术人才,知名文学家曹聚仁、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1918年8月19日,38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福建泉州。他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

这位堪称诗书音画诸多学科的全才、奇才,这位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公子,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在38岁彻彻底底地放弃了红尘的一切,布衣粗茶潜心研佛。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取得了非凡的佛学成就。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远离名利,慈悲天下,不计分毫,超然出世,有谁能做到如此豁达、如此彻底?!

凡有所相,皆为虚妄。愚笨的我们慢慢去感悟吧。落笔的此刻,脑海间浮现出弘一法师的那句经典之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愿并不精通佛理、但有着修心和提升精神素养的我们面对前路戒骄戒躁,保持一份善念初心,去迎接春满花开,去仰望皓月当空。放下纷扰,追寻心灵的宁静安详,那就是我们的归处。

虽然,我们知道能达到此境界并不容易,但以此为目标,总能每天、每年前进一点点、豁达一点点。

(图片素材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