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作手记】蔡旭:从细节入手

(2022-06-17 20:04:19)

【创作手记】蔡 旭:从细节入手

原创 蔡 旭 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 2022-06-17 13:19 发表于浙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SauEGItlL1vYMqO0da0PXjBPOFhwQ263EukbUCYjloH4eMqPicOBYNlrPtseF5EkE3NOiaQeMCYibpRtCffSvGI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从细节入手蔡  旭[广东珠海]

我们知道,细节描写是小说写作中的常用手法,对刻划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揭示作品主题有重要作用。其实,在散文诗的写作中,恰当地运用细节,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我在写作《那些装着世博金奖的麻包》时,就是直接选用“麻包”这一细节,从这个角度切入来展开情节,从而完成作品的情感的抒发的。

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正在伦敦举办。广东珠海北岭村人徐荣村,用12个麻袋装了湖丝参展,获得了金奖。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都有了。根据这个完整的事件,从正面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也许亦可写出一章很好的散文诗作品。

不过,按照我的写作习惯,一首散文诗短章,如果从正面写,从全面写,很可能空泛、浅薄、表面化,这是我所不愿意的。我需要从这一事件中,找出它有个性特色的东西,获得我独特的发现。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珠海人、徐荣村、湖丝、金奖这所有的要素相比,12个麻包是最不重要,最容易被忽略的。在这一事件中,它只是一个细小的环节。写入作品中,它只是一个细节。

可是,它又是这次事件中的现实,中国丝的真实,中国货包装的特点,质朴内敛的中国人的象征。发现了这一点,我觉得“12个麻包”这个细节具有典型性,正是我苦苦寻找中的答案。

于是,这章散文诗就直接从“12个麻包”切入。


12个麻包,从中国来到了伦敦世博会。

这是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正在伦敦举办。

此前,维多利亚女王广发请帖,十多个国家的名优特产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上海荣记丝号的广东老板得知此讯后,12个麻袋装着的辑里湖丝,就这样不远万里,风雨兼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SauEGItlL1vYMqO0da0PXjBPOFhwQ26QKlkbPb0sXhx4oOmMcSBFKnANAUh3My4P9ibBXMpCmf4XgwOocvyQv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几句平淡的叙述,“12个麻包”不动声色地出场。不过,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它却成了整个作品的注目点,成了整个情节的推进器。接着诗中写到,由于它的简陋而被忽略,没有打开;又由于它的打开而珍品突现,令世界震惊。


这些中国货未能引起洋人的注意。毕竟麻包太不起眼了,

也许因急着赶路来不及包装,也许因中国货本来就不讲究包装。

也许中国人就是那么实在,只重实质,而不在乎外表。

反正,这粗糙简陋的麻包,被直接忽略了,竟多时未被打开。

直到有一天,其他展品全被评委们反复品评之后,才有人想起来自中国的这12个麻袋。

麻包打开了,中国丝出场了,世界震惊了!

这些湖丝,这样洁白,这样柔软,这样有弹性,一下子刷亮了世界的眼睛。

世上竟有这样的珍品!

中国的湖丝,在第一届世博会上,获得了金奖。


情节的起伏,戏剧性的转折,人们情绪的变化,都由这“12个麻包”紧扣着。在这里,“12个麻包”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后面这几句评价式议论,就水到渠成地出现了。


这是世博会上,中国的第一块金牌。珠海北岭村人徐荣村,成了世博中国第一人。

这些中国丝,就这样以免检的资格进入英国市场,带着金牌进入了世博会的荣耀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SauEGItlL1vYMqO0da0PXjBPOFhwQ26NqCpnqMVZgHNxq75QIfmZYrnGAdSepvMlQzTBV8msW3QWWl5g4Z2X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写到这里,作品还未能完结。我们不能忘记这“12个麻包”。为此,我必须让它在诗的最后部分再次亮相。


不知后来这12个麻包到哪里去了?它那么粗糙简陋,那么不起眼。不过不应忘记,正是这12个麻包带着世博金奖的湖丝走向了世界。这些麻包,也同样走向了世界。
12个麻包”的适时再出,既是为了与诗的开头前后呼应,更是让它“功成名就”地出场。它是夺金“英雄”背后的“无名英雄”,是不能被忘记的。它不仅在夺得世博会中国第一块金牌上起了重大作用,而且为这一章散文诗的可能成功也起了重大作用。让它在诗的结尾“画龙点睛”地出现,是我作为作者应当给予的褒奖。这一章《那些装着世博金奖的麻包》的写作,让我深切体会到细节在散文诗写作中的作用。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往往是一章带有叙述性情节的散文诗作品成功的关键。细节描写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细节不小,作用很大。我写了,我对它也服了。
(《那些装着世博金奖的麻包》,原载2022613日《新民晚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SauEGItlL1vYMqO0da0PXjBPOFhwQ26px0MPXnlH8KWJtibnndTlcU1vHicMj8pnuEgFdm7NiaKI6l5OcqD4Hxe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作者简介】

 1946年生,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退休高级编辑,不退休散文诗人。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4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