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关怀问题--------------------------柳若影
(2022-05-18 16:21:26)学者王德峰说,我曾经在我的《哲学导论》里引用了熊十力先生的一段话,熊十力在这段话中表达了自己的终极关怀,他那篇文字叫《船山学自记》。
在这篇文字里面,他回顾了自己当初进入本体论思考的缘由:“余少失怙--所谓失怙就是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余少失怙,贫不能问学,年十三岁,登高而伤秋毫,时谓然叹曰:‘此秋毫始为茂草,春夏时,吸收水土空气诸成分,悠然滋荣者也。未几零落为秋毫,刈那刈那,将秋毫亦不可得,求其原质,亦复无有’。三界诸有为相。皆可作如是观。顿悟万有皆幻。由是,放浪形骸,妄骋淫佚,久之觉其烦恼,更进求安心立命之道”。当熊十力先生想要“进求安心立命之道”的时候,他就进入了哲学,想要解决他心中的终极关怀问题。
我们看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曾经繁荣过,后来也都衰落了,最后什么痕迹都没留下,熊十力先生开始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万有皆幻”,既然万有皆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找不到。找不到就“放浪形骸”。但是久而久之又觉得烦恼空虚,于是要进入哲学的本体论思考中,这是由终极关怀推动出来的。比如一部《红楼梦》,就充分地表达了这样的终极关怀。
人生有种种关怀,我们关怀健康,我们关怀我们拥有的财产,我们关怀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关怀他人对我们的爱,也会关怀权利,等等,这种种关怀可称之为世俗关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