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众文本和影像文本都可以纳入文学教育----------------柳若影

(2022-05-04 09:43:40)

       在读黄敏的文章时有了点感受。在网络文学中,本来就有“语言文本”和“影像文本”。  

       影像文本与语言文本的关系?这是个复杂问题,国内尚无讨论。网络文本是个整体,以是否能纸质化划分,可分为“文图文本”和“影像文本”。

       学者黄敏 认为,倡导传统文学经典阅读回归的同时,也要直面时代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信去面对图像时代。要关注传统意义上文学教育所遭遇的危机,更应该深入思考,在“读图时代”文学作品的接受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延续,图像阅读如何与纸质作品相结合,怎样在传统的文学阅读中利用现代科技,也许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使“读图时代”的文学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实,图像与语言文字之间同样可以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在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很多成功的电影作品背后都有审美、艺术、思想等方面俱佳的文学作品作支撑。而在一个网络文学迅速发展与图像文化流行的年代,对“文学经典”的内涵也要有新的理解,应该以动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也许今天被视为“流行与通俗”的文学作品,在明天就成为“经典”。文学教育对“经典”的选择可以釆用多元方式,不应囿于传统的经典作品,大众文本和影像文本都可以纳入文学教育,从而为多元的审美需求提供多元的选择,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以促进文学教育的发展。

          除了文学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之外,文学教育的方式也需要创新。文学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精神的培养,图像文化的流行将审美“日常生活化”,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审美体验,与传统文学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能为图像时代的文学教育提供重要的审美基础。显然不能只采用传统语言文化的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因为一个文学作品采用语言媒介还是图像媒介,所带来的审美体验是有差别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日常生活”的图像审美积累与语言文本审美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读图时代”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需要不断探索。

       “读图时代”文学教育面临危机,是必须直面的现实,但“危机”中同样也孕育着“转机”,面对语言文化向图像文化转型的历史情境,我们要倡导语言阅读的回归,也应看到文学教育新内容与新方式产生的可能。坚持以开放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不断创新,文学教育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网络文学本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文图声。把它分为“语言文本”和“影像文本”?纸质文本与网络文本还是有区别的。关于此,我在《情韵》一书的创作及网络文学中有论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