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体育双杠自由体操李小鹏北京杂谈 |
姓名:杨威 Yang Wei (中国) |
||
性别:男 |
籍贯:湖北 |
|
生日:1980.2.8 |
身高:1.60米 |
|
体重:55公斤 |
项目:体操 |
|
主要成绩:
1997年八运会团体冠军;
1998年全国锦标赛全能第六、自由体操亚军,全国冠军赛单杠第三、双杠第四,亚运会团体、全能亚军;
1999年世锦赛男团冠军,单杠第三、自由体操第四名;
2000年奥运会团体冠军、全能亚军、自由体操、吊环第四名,世界杯总决赛吊环第五名;
2001年东亚运动会团体、个人全能冠军,全国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
2002年亚运会团体、全能冠军,跳马亚军、自由体操第三名,世界单项锦标赛跳马第三名;
2003年体操世锦赛团体冠军、个人全能亚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团第五名,个人全能第七;
2005年全运会个人全能亚军;
2006年体操世锦赛团体、全能、双杠冠军、吊环第四名,世界杯法国站吊环亚军,多哈亚运会团体、全能、双杠、吊环冠军。
2007年体操世锦赛团体、全能冠军、鞍马第四名,吊环、双杠第六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冠军。
杨威与未婚妻这四年:坚持只为此刻 弥补雅典之伤
北京时间8月12日中午,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结束了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以286.125分的总成绩轻松夺冠,赢得了一枚分量最重的团体金牌。而在全场比赛中,中国男队的领军人物、“全能王”杨威更是五次出战,以稳定的发挥成功镇场,对中国队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当杨威在赛场上奋力厮杀收获金牌之际,他多年的女友、前中国体操女队名将杨云更是在电视前时刻关注男友的表现,发表感言。
2004年,拥有李小鹏、杨威、滕海滨等众多名将的男子体操队兵败雅典,给国人留下了无尽伤痛。接下来的四年,队员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的就是在今天一雪前耻。而老将杨威更是承受了比别人更多的心酸和付出。杨云表示,在2004年时,杨威就准备退役了,当时所有他身边的朋友就鼓励他,希望他能够练到北京奥运会,“很多人都是这样鼓励他,说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希望你去参加,如果不在北京的话,你可以不参加。但是在北京,希望他珍惜这次机会。”而对杨威影响最深的女友杨云却没有想得那么长远,她说,只要扎扎实实地练,先参加全运会,再考虑将来。而面对在04年低谷中失掉信心的杨威,杨云更是丝毫不给男友增加一点压力,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经历就好”,最后,事实证明,在05年全运会后,杨威的状态恢复迅速,终于在2006年问鼎世锦赛冠军,随后的几年中,大器晚成的杨威牢牢地统治了整个男子体操界。比起成就,女友最关心的还是杨威的身体,类似于“老公怎么练都行,别受伤”之类的话说得太多太多,她还表示,不论成绩,单是“从04年到08年,这四年的坚持也就算是一个成功。”
今天上午的比赛中,杨威在自由体操和鞍马项目上都有着稳定的发挥,尽管难度不大,但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杨威曾经这样说过:“自己稳了,所有的敌人就不存在了。自己不稳,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敌人”,在稳定这一点上,杨云队男友赞不绝口,“杨威这么多年给人的感觉还是稳,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些失败,因为体操变数本来就很大,在运动员失败和成功,其实这都是常见的。”除了稳定,她认为杨威还有另一大特点,那就是责任感。“杨威有一个特点,不是当着你的面夸杨威,他是特别有责任心的人,特别敢承担责任。(雅典)那次失误,他回头给黄玉斌教练跪下了。就是大男人,这次失误了,恩师如父,四年对不起黄教练,后来他又站起来了。”的确,敢作敢当的杨威,也在四年后以完美的表现弥补了四年前的遗憾。
夺冠后,老将杨威起初也是冷静地稳住了自己,在肖钦等小将流泪时,杨威还能保持住自己,可最终这个经历了太多艰难与挫折的铁骨铮铮的汉子终于绷不住了,他用力地拥抱了自己的老队友李小鹏,留下了喜悦的泪水。此时的杨云,看着电视机前的男友也泪流满面,杨威的这一枚金牌不仅仅圆了自己的梦,也圆了同时体操运动员的杨云的梦。
姓名:李小鹏 Li Xiaopeng (中国) |
||
性别:男 |
籍贯:湖南 |
|
生日:1981.7.27 |
身高:1.62米 |
|
体重:56公斤 |
项目:体操 |
|
|
|
李小鹏是中国体操“李家军”的第五代接班人。6岁开始在湖南省长沙市体校练习体操,12岁进湖南省队,15岁进国家队。李小鹏的特长项目是自由体操、跳马和双杠,这三个项目都在世界级大赛中夺得过金牌,是世界上最有实力夺得自由体操和双杠金牌的运动员之一。
李小鹏的崛起是在1997年的洛桑世界锦标赛上,他与男队的其他新人合力夺得男团冠军,个人获双杠亚军。
2002年第14届釜山亚运会,李小鹏先与队友以228.825分实现中国男团八连冠,而后,又以9.737分和9.800分获跳马、双杠两枚金牌。同年在匈牙利第36届体操世锦赛上,李小鹏以独创的“李小鹏跳”赢得跳马冠军以及双杠金牌。在年底的世界杯体操赛总决赛上获双杠桂冠。
李小鹏的动作特点是轻飘、灵巧,质量高、协调、韵律好。
李小鹏创历史 超越李宁成中国体操世界冠军第一人
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夺回四年前丢失的团体金牌。当李小鹏与队友们一起登上冠军领奖台之时,他也收获了自己出道以来的第15个世界冠军。这意味着,李小鹏在一项纪录已经超越李宁——成为中国体操界世界冠军第一人。
李宁在中国体育史上写下了一系列之最:他是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之一,也是唯一享有这一称号的国手;他是中国体操界第一位个人全能世界冠军,更是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一人独揽六金,震惊国际体操界;他还是中国奥运史的单届多金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李宁一人独得自由体操、鞍马和吊环三枚金牌,单届夺三金的奥运纪录至今在国内无人能破。在中国体操界,李宁还保持着一项纪录:先后夺取14个世界冠军。
在“李宁纪录”保持了22年之后,李小鹏终于突破了这一高度。与李宁一样,李小鹏同样是国际体操界不可多得的奇才。不过,相对于前辈,李小鹏的体操人生多了些挫折。
1997年秋,李小鹏与张津京、黄旭等一起出征世界体操锦标赛。最终,他与队友们联手夺得团体冠军。那年李小鹏年仅16岁,他也成为中国体操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男子世界冠军。
此后几年,李小鹏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成为国际体操界的一位明星级选手。
1998年世界杯总决赛,李小鹏掠得自由体操、双杠两枚金牌,这是他第一次夺得单项世界冠军。1999年在天津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李小鹏在跳马决赛中笑到最后。此前的团体比赛,他与队友们轻松蝉联冠军。
2000年,李小鹏再获突破,悉尼奥运会上,他先后夺得团体、双杠两枚金牌。当时,年仅19岁的李小鹏已有7金得手,突破“李宁纪录”指日可待。
因九运会与2001年世锦赛的赛期相近,李小鹏等主力国手没有参加那年的世锦赛,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冲击力度。2002年至2003年,李小鹏迎来了自己的鼎峰时期,他以震惊世界的“李小鹏跳”和“李小鹏挂”,在世界赛场上一举奠定“跳马王”、“双杠王”的地位。2002年世锦赛,李小鹏独得跳马、双杠冠军。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李小鹏再夺双杠冠军。2003年世锦赛,李小鹏更是连摘男子团体、跳马、双杠冠军三面金牌。屈指数来,李小鹏当时已收获了13个世界冠军。距离“李宁纪录”仅一步之遥。当时,国内媒体一致认为,李小鹏很有可能在雅典奥运会上成为中国体操夺金第一人。
命运无常。雅典战役,中国体操队遭遇滑铁卢,这支辉煌团体因失误频频,惨跌至第五名,一向稳健的李小鹏也出现了大失误。团体赛的失误大大影响了李小鹏的士气,随后的单项比赛,他在跳马、双杠均未能完美发挥,带着无限的遗憾回到国内。05年,刚刚在十运会大显身手的李小鹏参加了世锦赛,当时他充满信心突破“李宁纪录”。然而,由于十运会时留下的脚伤不断加重,李小鹏仅夺得双杠银牌,超越梦想只能向后推迟。让李小鹏感到一丝安慰的是,年底的世界杯总决赛,他抓住机会获取双杠金牌,从而追平了“李宁纪录”。
本来,李小鹏完全可以在07赛季改写尘封多年的“李宁纪录”,然而年初的一次训练,李小鹏右脚第5跖骨粉碎性骨折,这一伤病使李小鹏丧失了一年的比赛机会,包括2007年世锦赛。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年的治疗和训练,李小鹏以新的面貌步入08赛季。今年4月间举行的德国科特布斯世界杯赛,李小鹏亮出了难度分高达7.2的动作,最终夺标。一个熟悉的李小鹏重新回到世人眼前。
奥运团体赛的成功,使李小鹏一举打破保持22年之久的“李宁纪录”。对李小鹏来说,15枚金牌并不是他的终点,数天后的双杠决赛,李小鹏将挑战自己的纪录。祝李小鹏突破自我!
姓名:肖钦 Xiao Qin (中国) |
||
性别:男 |
籍贯:南京 |
|
生日:1985.1.1 |
身高:1.63米 |
|
体重:52公斤 |
项目:体操 |
|
|
|
号称“小马神”,鞍马项目是肖钦的强项。5岁开始体操训练,10岁入选八一体操队,1999年进入国家体操队,已经成为中国体操的后起之秀,高质量的鞍马动作堪称一绝。
运动经历:
1990年5岁的肖钦进入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体操班开始接受体操训练,1995年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操队,1999年3月进入国家体操队。
主要成绩:
2001年世锦赛鞍马亚军,法国五大洲男子青少年体操邀请赛个人全能、鞍马冠军,自由体操亚军;
2002年全国体操赛鞍马冠军,世界单项锦标赛鞍马亚军;
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
2004年英国伯明翰世界杯体操总决赛男子鞍马冠军;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鞍马冠军;2005年世锦赛鞍马冠军;
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冠军、男子鞍马冠军;多哈亚运会男团冠军;
2007年体操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鞍马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冠军。
父母:不敢给肖钦吃甲鱼 做梦都是儿子登上领奖台
清明将至,“小马神”肖钦的父母昨天从北京赶回了南京。这几天,肖钦爸妈将给肖钦的爷爷上坟,同时看望肖钦85岁高龄的奶奶。此时的肖钦正在北京为奥运会挥汗如雨,肖妈妈对记者坦言,当然希望儿子能在奥运会上成为双冠王,自己现在比肖钦更紧张。
肖钦少了很多口福
在中国体操队,肖钦是出了名的美食家,队友们也跟着他沾了不少光。
去年体操队来宁训练的第一天晚上,肖钦父母带着一大锅南京名小吃鸭血粉丝汤送到队里,还不忘带上儿子的最爱——两只香喷喷的烤鸭。肖妈妈提起此事,也是一脸笑意。“他爸爸烧得一手好菜,鸭血粉丝汤这样的东西他爸爸做得非常棒。我们经常送东西过去,现在他的队友们都非常爱吃我们做的东西。”肖妈妈说。一旁的肖爸爸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不过现在,父母也为肖钦的“嘴”担心起来。“现在队里管理非常严格,尽量不让队员们吃外面的东西。我们当然也尊重队里决定,不能让孩子为难啊。”肖妈妈说。事实上,除了南京的名小吃之外,肖钦还喜欢喝妈妈炖的甲鱼汤,“现在甲鱼汤肯定是不能送的,因为听说很多甲鱼都是用药喂大的,里面含有违禁成分,我们也不懂哪些甲鱼是好的,哪些不能吃,所以现在索性就不做甲鱼汤了。”肖爸爸说。
不过有一样东西队里是不反对的,那就是南京名小吃——烤鸭。“不但肖钦爱吃,陈一冰他们几个也非常喜欢吃,每次都要带上个七八只才够他们分的,这不,一会我们就去超市先把鸭子买好了。”肖妈妈说。
奶奶眼中的乖孙子
在我们采访的时候,肖钦85岁的奶奶端坐在角落里的椅子上,奶奶头顶上挂着肖钦穿着军装的照片,老人时不时抬起头来看上两眼,思念之情表露无遗。
“肖钦爷爷前两年去世了,这次回来就是给爷爷扫墓的。”说这话时,肖妈妈特意压低了声音,85岁的奶奶有些耳背,但肖妈妈还是怕勾起老人的伤心事。
在体操队肖钦也是出了名的孝顺。由于常年在外训练,父母对儿子很是挂念,八一队给肖钦在颐和园附近分了一套80多平方的房子,肖钦就把爸爸妈妈接到了北京。爷爷去世之后,肖钦也想把奶奶接到北京,结果老人在北京很不习惯,又回到南京跟着肖钦的二叔住。
奶奶还翻出家里的相册,双手颤抖着拿给记者看。“这是肖钦8岁那年进入八一队时,他就把我接到北京去玩了,那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懂事。”奶奶喃喃地说,确实奶奶这么多年也没有白疼孙子。说起北京奥运会,奶奶笑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希望孙子多拿金牌啊。”说完,老人把肖钦的照片握在了怀里。
妈妈做梦都是金牌
趁着肖爸爸出去买东西的空子,肖妈妈向记者谈起了北京奥运会,肖妈妈说自己做梦都能梦见肖钦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他爸爸从来不让说奥运会的事情,怕给肖钦增加压力。我们在家里从不说这些事。”肖妈妈说这是她和肖爸爸达成的协议。
可怜天下父母心,肖钦因常年在运动队集训,没有参加过正式的高考,肖妈妈就把这次奥运会当成了高考。“现在可比以前紧张多了,我们就是住在北京,也就是一周才能见上一面,其余时间他都在队里训练的。现在队里要求非常高,我们也会全力支持他。”肖妈妈说。虽然肖钦是八一队的队员,但八一队队员夺得奥运金牌是采用双重积分,只要肖钦夺得一枚金牌,江苏代表团也就会增加一块金牌。“肖钦虽然是八一队队员,但他是江苏培养出来的,我们也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肖钦也能够为江苏争得荣誉啊。”肖妈妈说。
“北京奥运会我们当然希望肖钦能够夺得鞍马和团体两块金牌,现在我做梦都能梦到肖钦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肖妈妈的眼里满是憧憬。
姓名:黄旭 Huang Xu (中国) |
||
性别:男 |
籍贯:江苏 |
|
生日:1979.2.4 |
身高:1.62米 |
|
体重:58公斤 |
项目:体操 |
|
黄旭5岁进入南通市业余体校,1989年2月进入江苏省队,1993底入选国家队。1997年洛桑世界锦标赛是黄旭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他与队友合作勇夺男团冠军。
黄旭是一名全能型选手,全套动作幅度大、韵律好、规格高、动作到位,双杠和鞍马是特长项目,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夺冠,这两个项目均具有夺取世界冠军的实力。
鞍马有两个超E组动作,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的超E组动作、团身后空翻两周成挂臂,希里接屈体前空翻两周成挂臂的高难度连接动作。
性格内向,稳重。业余时间喜欢听听音乐、看看书。
座右铭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运动经历:
5岁进入南通市业余体校,教练是张健武;1989年2月进入江苏省队,教练是王国庆; 1993底入选国家队,教练是黄玉斌。
主要成绩:
1997年洛桑世锦赛男团冠军,八运会双杠、鞍马冠军,个人全能和单杠第3名;
1998年亚运会个人全能、团体冠军;
1999年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2000年全国锦标赛单杠冠军、鞍马亚军、双杠第3名,第27届奥运会男团冠军;
2001年大运会男团冠军;
2002年世锦赛双杠第四名;世界杯总决赛双杠亚军,鞍马季军;
2003年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双杠亚军;
2004年奥运会男子团体第五名,鞍马第四名;世界杯总决赛双杠亚军,格拉斯哥世界杯双杠季军,吊环冠军,根特世界杯双杠亚军;
2006年根特世界杯双杠冠军,世界杯总决赛双杠亚军;
2007年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男子双杠第五名;上海世界杯双杠亚军,鞍马亚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冠军。
奥运名人堂黄旭:惨败后选择坚守 而立之年再战奥运
特约记者南川报道再过几天,中国体操队北京奥运会名单将浮出水面。黄旭坦言,参加在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是他体操生涯的最大心愿。而当记者请他展望奥运入选概率时,这位历经风雨的老将宠辱不惊地说道:“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心满意足,因为我更看重过程。当然如果能参加北京奥运会,那就是最圆满的结果!”
雅典惨败选择坚守
四年前,享有“体操梦之队”美誉的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遭遇惨败,从冠军惨跌至第5名。面对挫折,黄旭没有选择放弃。当时他年已25岁,在中国体操界,这个年龄已属于老将级,当年的“体操王子”李宁就是在25岁退出沙场的。
“其实那时候我也有退役的想法。”奥运会第5名是黄旭这拨队员出道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挫折面前很容易知难而退,何况黄旭的年龄也不小了。回国后,不少亲朋好友劝他练下去,国家队、省局领导希望他能留下来。“我后来想想,自己的状态不错,奥运会上个人发挥得也不差,最关键的是我不甘心以这样的成绩结束自己的体操生涯。”
于是,黄旭选择了坚持。
四年弹指一挥间,黄旭已成为一位“骨灰级”选手,“像我这把老骨头还在一线练,以往国家队从没有过,现在女队一些新手都喊我叔叔了。” 黄旭笑道。
年近三十的黄旭,每天与年轻选手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真正体会到。黄旭的手掌布满了老茧,两条胳膊也有不少磨擦状红印,“这是做双杠挂臂动作时留下的。几乎天天都要练,一时也消不掉。在队里,我的挂臂动作是最多的,大家都喊我叫‘铁臂阿童木’。”挂臂动作是运动员在杠上完成空翻动作后,依靠两条胳膊接触双杠来架住整个身体,冲击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保护胳膊,黄旭总是戴着护套训练、比赛,乍一看,与日本动画片中的铁臂阿童木颇有几分形似,于是这一外号便不胫而走。
2005年十运会在黄旭的家乡江苏举行,作为江苏体操队的核心,体育局领导对他满怀期待。黄旭不负众望,团体赛他带领众师弟夺得亚军,随后的个人赛勇摘吊环金牌,十运会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黄旭备战北京奥运的信心。同一年,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也出现明显回升迹象,全体将士信心迅速恢复。
2006年秋天,黄旭与杨威、肖钦、陈一冰等飞赴丹麦阿胡斯,征战在那里举行的世锦赛。当时中国队的目标是夺回三年前丢失的团体冠军,重铸“梦之队”辉煌。那年黄旭练得很好,比得也不俗——世界杯根特站夺得双杠冠军,世界杯总决赛荣获双杠亚军。正所谓命运无常,黄旭偏偏在节骨眼上受伤了,世锦赛前他因训练超量不慎拉伤了胸部肌肉,到了阿胡斯后,黄旭的伤情更加严重。国家队决策层最终只能忍痛割爱。
这场伤病,让黄旭整整缺席国内外比赛达半年之久。2007年5月中旬,黄旭伤愈复出,参加了全国冠军赛,结果一举夺得双杠冠军。尤其是在吊环比赛中,此前从未进行过全套动作训练的他,居然一炮打响,顺利完成了比赛,目睹这一幕,从小就指导他的国家队教练王国庆乐开了花:“黄旭进军奥运会,大有希望!”
动作稳健、技术全面是黄旭的特点,这两大法宝使他顺利入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2007年世锦赛。团体决赛,黄旭先后四度亮相,出场次数与杨威并列全队第一,其中有三项得分在15分以上,为中国队蝉联冠军立下赫赫战功。“斯图加特的成功,使我对国家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黄旭如是表达了对08的展望。
姓名:邹凯 Zou kai (中国) |
||
性别:男 |
籍贯:四川泸州 |
|
生日:1988.2.25 |
身高:1.50米 |
|
体重:47公斤 |
项目:体操 |
|
2002年2月由四川体操队选入国家队。现为国家体操队主力队员之一,强项是自由体操。
主要成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冠军;
2007年体操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自由体操第六名;
2006年体操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自由操第六名,多哈亚运会团体冠军、自由操冠军;
2005年3月德国科特布斯站世界杯分站赛自由操第三;
2004年全国体操冠军赛自由体操冠军,泛太平洋体操邀请赛团体冠军;
2003年体操亚锦赛男子自由体操冠军、单杠冠军、个人全能第三。
体操闯将邹凯顺利过关 晋级决赛有实力冲击好成绩
川军征战奥运,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记者将走进他们的家人、亲友或教练当中,和他们一起关注四川将士的奥运表现。
一个运动员名气够不够大,从电视转播就可见一斑——四川体操队总教练雷鸣开始笃信这条定律。因为在昨天下午的体操男团预赛中,当他兴冲冲坐到沙发前,正欲亲眼看川将邹凯如何在自由体操比赛中表演时,画面切走了,切给了日本名将富田洋之……
雷鸣既失望又担心,他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给坐在看台上的国家队教练白远韶打电话,也许因为现场人声鼎沸,白导迟迟不接电话,那几分钟里,雷鸣急得真正如热锅上的蚂蚁,还是坐在他身边的妻子——运动技术学院体操系副主任陈慈细心一点,立即安慰他:“急啥?你没听见电视背景声音里面,全是掌声和喝彩?!”
事实印证了陈慈的判断,被电视转播遗忘的邹凯很争气,自由体操获得15.700分,稳稳晋级这个单项的决赛。
体操教练和茶
俗话说福慧双修,雷鸣不然,他是“酒茶双修”,前者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社交,后者,似乎才是这位体操教练真正的嗜好。即使在出差的时候,雷指导喝茶也很讲究,烹茶一定会用矿泉水。
然而就是为了这个小小的嗜好,雷导还曾经在训练场挨过批。在运动技术学院体操房,有段时间雷鸣心血来潮,干脆在破旧的办公桌上摆了一副精美的功夫茶具,工作嗜好两不误,岂不快哉?孰料一天有位体育局领导来体操房巡视,见了那套功夫茶具,皱起了眉头,勒令撤掉,雷导的“幸福生活”遂告一段落。
昨天,在位于芳草街的家里,雷鸣的茶几上就摆着这套茶具,烹的是铁观音——这一天,好茶和好心情无疑都是值得期待的。
“幺儿”和绷带
7岁多的时候,邹凯就进入四川省体操队,成为雷鸣的麾下弟子。15岁那年,雷鸣又将这位希望之星亲手带进了国家队的大门,八年间,他们岂止是简单的师徒关系?平日里,雷鸣夫妇面对邹凯或冯喆,都是直呼“幺儿”,旁人多少有点诧异,他们则习惯成自然。“陈姐,这么多年来,邹凯有没有特别令你感动的时候?”记者昨天问,陈慈一边起身给上高中的女儿开门,一边回忆道:“应该是他小时候的事了,这个娃娃内向,但对体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年放假他回泸州的家,再回成都的时候出了点交通意外,被出租车直接甩飞在马路边上,头部受伤,去医院包扎过后,脑壳上缠满绷带就直接来体操房报到……小家伙怕我们责备他,眼泪汪汪站在门口,那情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体操运动员就是这样,怎样的回报和他们的付出相比,其实都不过分。”
“有点紧,但过关就好!”
最后一项是单杠,最后出场的邹凯不负重望,得15.600分,雷家屋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雷陈夫妇不经意间,都在沙发上彻底放松了。
雷鸣的电话不停响起,有体育局领导的,有亲戚朋友的,甚至还有昔日国家队老大哥李宁打来的。称呼李宁,雷鸣一般都叫“领导”,说起开幕式上的“空中飞人”点火,这边厢不禁眉飞色舞,“领导,从来没看你步子迈这么大哦,呵呵。我明天就到北京,明天就到,对,对,看团体决赛,喝庆功酒!”
至于邹凯昨天的表现,雷鸣评价较为客观,“还没有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人家主持人也说了,空中姿态确实不是太好。不过这很正常,运动员哪个到这种时候不紧张?今天,他是紧了一点,但过关了就好,晋级决赛,就表明他有实力冲击好成绩。这个娃娃,我对他有信心,而且经过奥运会的锻炼,明年全运会,可能我就不用再操心他的心理素质了。”
姓名:陈一冰 Chen Yibing (中国) |
||
性别:男 |
籍贯:天津 |
|
生日:1984.12.19 |
身高:1.60米 |
|
体重:58公斤 |
项目:体操 |
|
陈一冰1989年开始体操训练,2005年开始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是中国男子体操新生代中的佼佼者,在2006年和2007年的体操世锦赛上,都是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的主力成员。此外,他还在这两届世锦赛上获得了吊环的冠军,在吊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2005年世锦赛吊环第八名,世界杯巴西站吊环冠军;
200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吊环冠军;
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吊环冠军、个人全能第四名;
2006年世界杯德国站吊环第三名,俄罗斯站吊环亚军,中国站吊环冠军;
2006年亚运会团体冠军、吊环冠军、个人全能第四名;
2007年体操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吊环冠军;
2007年世界杯中国站吊环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冠军。
体操试阵试出一个新人王 陈一冰成就下一个王朝?
特派记者黎晓斌北京今晨专电陈一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他吊环比赛的最后一个动作了。双臂用力,甩环,空中旋转,双脚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地垫上。看台上高健与黄玉斌不约而同地挥了挥拳头,陈一冰脸上又露出了那孩子般灿烂的笑容。这个下法,他已经练了整整三个月。三个月前,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陈一冰与杨威并列冠军。但比赛之后,陈一冰并不高兴,吊环是他最强的项目,但因为下法不够稳定,他始终无法确立王者的地位。从那天起,他开始苦练下法。
这是个刻苦的孩子,也是个令人惊奇的孩子。自由体操、鞍马、双杠、单杠,昨天下午总共6个比赛项目,陈一冰一人为中国男团打了四次头炮;而这只是他的第一届奥运会。
“以往在雅典、悉尼、亚特兰大,中国队都开局不好。这是个难题,开局不好会为以后带来很多意外。”高健说他赛前很担心:这第一个人太重要了。考虑再三,他再次把陈一冰的名字排在了最前面。“可能是我因为难度低吧。”从2006年世锦赛开始就习惯了打头炮的陈一冰赛后开起自己的玩笑。但谁都知道这头炮并不好打,不仅要求绝对的稳定,而且还会因为第一个出场而得到相对较低的分数,这对于还要征战全能赛场的陈一冰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牺牲。
2006年世锦赛杨威夺冠时陈一冰获得了第四,“现在感觉整个人信心更强,不是说我这两年难度提高了多少,是因为我的背后有大家,因为整个队伍的实力壮大。”
丹麦奥胡斯、德国斯图加特,陈一冰连续两年世锦赛都在吊环上称雄。那是他的绝对强项。但他并不满足只当一个“吊环王”。队里有意识地引导没有明显短板的陈一冰往全能发展,而梁富亮的退出让陈一冰成了杨威全能夺冠的第一帮手。
这一个4年,善打头炮的急先锋陈一冰还是笼罩在杨威、李小鹏光环下的“吊环王”,也许下一个4年,站在中国男子体操最顶端的就会是这个爱笑的阳光男孩。
男子单项决赛,中国队惟缺跳马
自由体操:邹凯
双杠:李小鹏、黄旭
单杠:邹凯
吊环:陈一冰、杨威
鞍马:肖钦、杨威
全能:杨威、陈一冰号称“小马神”,鞍马项目是肖钦的强项。5岁开始体操训练,10岁入选八一体操队,1999年进入国家体操队,已经成为中国体操的后起之秀,高质量的鞍马动作堪称一绝。
运动经历:
1990年5岁的肖钦进入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体操班开始接受体操训练,1995年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操队,1999年3月进入国家体操队。
号称“小马神”,鞍马项目是肖钦的强项。5岁开始体操训练,10岁入选八一体操队,1999年进入国家体操队,已经成为中国体操的后起之秀,高质量的鞍马动作堪称一绝。
运动经历:
1990年5岁的肖钦进入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体操班开始接受体操训练,1995年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操队,1999年3月进入国家体操队。
杨威5岁进湖北省仙桃市业余体校,教练是彭友平;10岁进湖北队,教练是丁杰;16岁入选国家队,教练是肖元。杨威是中国男子体操的领军人物,自由体操、吊环是强项。
杨威的动作特点是干净利落、节奏好、力量强、空翻高飘。在2006年首次夺得世锦赛男子全能冠军,2007年又以较大优势成功卫冕,成为体操世锦赛81年历史上首位蝉联个人全能冠军的男选手。此外,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止,杨威已经与队友一起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获得了六次团体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