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外篇15篇主旨

(2020-06-30 09:38:23)
标签:

庄子

33篇

外篇15

内篇7篇

主旨

分类: 杂谈

《庄子》外篇15篇主旨

序号

篇名

主旨

1

骈拇

《骈拇》以篇首二字为篇名。外、杂篇的题目大多如此。本篇主旨阐扬人的行为应当合乎自然,顺应天性。而滥用聪明、矫饰仁义的做法,都如同生理上的“骈拇枝指”一样,并非出乎自然,而是道德上的歪门邪道。在作者看来,所谓的仁义智辩以及为名、为利、为家、为天下,虽然名目不同,却都是违反和伤害人的本性的,不但无益于人类社会,反而是有害的。人来应该摒弃仁智,回复自然,这样才能停止纷争和罪恶,从而实现老子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理想社会。

2

马蹄

本篇的主旨是主张自然放任,无为而治。“马蹄”,就是马的蹄子,取篇首二字为篇名。作者认为,仁义礼乐之类,是残害人类自然天性的罪魁祸首,原始时代的纯朴无识是人的本性,应当恢复人的这种本性。这种观点带有复古倒退的色彩,但也含有反对人为礼教,崇尚自由天性的精神。

3

胠箧

本篇的主旨是主张绝圣弃智。“胠箧(quqie)”是开箱的意思。作者认为,圣人与智慧都利于盗贼,盗贼利用圣智仁义去扰乱天下,所以要灭绝圣人,弃除智慧。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类智慧与文明对社会进步的意义,是很片面的。文中对社会弊端的批评,不乏尖锐深刻之处。

4

在宥

本篇的主旨是反对人治,主张一种以人性自然论为基础的无为政治论,所谓“在宥”即自在宽宥之意。作者认为,一切人为的治理天下的行为只会给天下人带来灾难,为君为政者应无为而治,如此才合于天道。

5

天地

本篇的主旨是讲为君知道。作者认为,君为万众之主,君德就是天德,为君者应以德为本,无心无为,让一切成于自然,从而成为天道的体现者,君德即天德。从这种观点出发,作者对后世人为治世的君主如夏禹、周武王等惊醒了激烈的批评。

6

天道

本篇以天道论及人道,旨在阐述虚静无为的思想。作者认为,虚静无为是“万物之本”,人世间的帝王颖效法天道,无为而治。但同时,作者又认为天道和人道都有尊卑先后,人的伦理秩序有存在的合理性。其思想前后有些矛盾。

7

天运

本篇主旨在说明天道是自然之道,所谓“天运”,即自然的运转。作者认为天道不停地运行和发展变化,应当顺应之。而三皇五帝和忠孝仁义都是背离天道的陈旧之说,故不可取。这种强调发展变化,反对儒家等学派中保守落后一面的观点,带有朴素辩证法的特点。

8

刻意

本篇的主旨论养神、所谓“刻意”,即雕砺心志之意。作者对世间游学、为官等人格形态进行了尖锐批评,指出理想的圣人之德是“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只有保持心性的纯朴,才可以达到真仁德精神境界。

9

缮性

本篇主旨论修心养性,所谓“缮性”,即修心养性之意。作者认为,社会发展之后,道德日益沦丧,所以要进行道德上的修养。人要“以恬养知”,即以内心的恬静来涵养生命的智慧,而不要步俗学之后,“丧己于物”。

10

秋水

本篇与《逍遥游》的意旨有一致处,认为人应听命于自然,认识宇宙的宏大和无限,认识一切事物的贵贱,是非的相对性,由此获得自由。其思想基调仍是小计无为的zhexue.dan其中“物无贵贱”、“道无终始”以及物质世界在时空上有相对性、多样性的观点,多少具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1

至乐

本篇论述的是有关人生快乐和生死态度的问题。所谓“至乐”,即最大快乐之意。作者通过若干事例说明生老病死是自然变化,不以人的忧乐为转移,只要将这些统统看破,摒弃世俗的忧伤,安于所化,就能达到至乐的境地。

12

达生

本篇的主旨是养生,所谓“达生”,乃养身以畅达生命之意。作者认为生命为自然所赋予,人对它无可奈何,所能做的是使自己“形全精复,与天为一”,也就是说,要看破生死、去除功名等杂念,调节饮食色欲,以求心地纯净,达到“神全”的境界,这样才算得上达生。

13

山木

本篇由若干寓言故事组成,主要论述生逢乱世的避祸之道。作者认为乱世多患,动辄受害,因此淡泊名利,有忍让屈从之心,顺从天道,只有如此才能避开祸患。这样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与庄子生逢战乱多难的时代环境有密切关系,带有消极避世的倾向。

14

田子方

本篇以倡导“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的人生哲学为主旨,提倡纯真自然、无为寡欲的生活方式,同时对儒家派推崇的圣智礼义进行了深刻地批评。

15

知北游

“知北游”,意为向北方游历。知,是假托人名。本篇以论道为主。作者认为道是万物的本体,它是虚无的,无处不在的;它产生万物,又支配万物。这是一种关于宇宙本体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