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原汁原味的探戈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一支妖艳的玫瑰,在忧郁与惆怅的滋养下夺目而倔强的生长。在博卡区流连时,人们很容易被这里色彩斑斓的建筑物外观吸引,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雕刻在涂有各种颜色墙上,每栋屋子的门、窗、梁、柱大胆地漆上华艳漆彩。这些醒目的缤纷色彩,当初是为了让返航水手,在遥远的海上就能遥望陆地。现在看来就像是为探戈所设计的舞台布景一样,人们穿梭其间时仿佛有了时空穿越的感觉,恍惚而又难以自拔。
探戈独特的音乐形式被有人称为“小型歌剧”。它往往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悲剧或者一些伤心的事,而这些事只要三两分钟就可以说完了,这使人们完全不用到歌剧院去花三个小时听歌剧。更重要的是探戈在这两三分钟里所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大多数都是非常好听的故事。探戈的旋律和它所讲述的故事一样充满魅力。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探戈是一种舞蹈,就算是听到了探戈的乐曲,人们的脑海中出现的也是一对翩翩起舞的男女,其实舞蹈只是探戈的一个组成部分,探戈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诗词为一体的艺术,也就是说它们是歌舞不分的。在探戈诞生之初,移民男子们常常是白天在一起练习这种步伐即兴的舞蹈,晚上,他们就会出入小酒馆或者妓院寻找女子跳舞,他们的舞伴多是风尘女子,她们往往和男子相处片刻后即离开,所以早期的探戈舞被视作为争夺女性而进行的决斗,舞蹈结束时,常以一种造型动作来作为情敌已被杀死的象征,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探戈演变成男子在女性面前展示男性风采的一种特定的舞蹈形式。他所表达的是真正的爱,直到现在,探戈依然是一种充满浪漫魅力的歌舞。
大家在欣赏探戈舞蹈的时候,会发现跳探戈的人的面部表情是非常有意思的,他们一般都是非常严肃的,显得很深沉,不像有些舞蹈那样要面带笑容,而且他们的服装也是非常讲究的,男士的头发要梳得非常光滑,皮鞋擦得锃亮,而女士则穿着性感的贴身连衣裙,没有人会穿着平常的衣服去跳探戈,而且这些行头似乎在探戈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并在后来的艺术探戈中得到了发展和演变。说到艺术探戈,在百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几个派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阿根廷探戈和西班牙探戈。

阿根廷探戈的旋律形态丰富,节奏变化多样,舞者并不刻意地追求节奏,而是凭两位舞者合二为一的默契感觉,去表现舞曲中丰富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以及舞曲所表达出的如泣如诉的情绪。阿根廷探戈的最大特点表现在舞者位置的灵活多变及令人眼花缭乱的腿部动作。
与阿根廷探戈并不刻意追求节奏的特点相比,西班牙探戈十分注重音乐的节奏,能否踩准节拍是衡量舞技的第一标准。曾经有一位国标舞的冠军向一位阿根廷探戈舞大师请教,如何掌握探戈舞的节奏,这位大师出人意料的回答到,“我不懂什么节奏,我是凭感觉去表现探戈舞曲的。”的确,如果六角手风琴突然变换出一连串的滑音,舞蹈者怎么可能再用鲜明的舞蹈节奏,去机械地表现舞曲呢。据称国标舞中的探戈是由西班牙探戈的舞蹈风格发展而来的,那么它一定丧失了探戈最根本的精髓。
早在探戈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人民歌手卡洛斯·加德尔主演的多部电影已经将这种艺术的狂潮带到了世界各地,人们无不为这种旋律丰富,舞步缠绵的艺术所倾倒、感叹,探戈舞者在相拥起舞的时候,他们的每一个旋转,每一次碰撞,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对于每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探戈舞蹈中那种激情四溢,欲迎还拒的情愫,对剧情的渲染几乎就是信手拈来。
关于探戈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从舞者繁琐的舞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那进退之间,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电影中使用探戈来贯穿情节,是一种讨巧且讨好的方法,爱情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配上这以肢体来争夺主导地位的探戈,交锋之余,自是柔肠百转。
从十九世纪初,探戈首次出现在电影中,到今天为止,探戈都始终出现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人们可以淡忘故事情节,但是探戈出现的那一段落,却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出身高贵的华尔兹往往只是影片中的一个过场,人们可以边跳边聊,舞蹈和音乐是陪衬是道具,而探戈,你可以想象,谁可以漫不经心的随意地起舞,一旦舞动起来,势必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爱恨情仇的交织,这便又成了电影中对爱情最佳的注脚。
十九世纪,阿根廷迈开了自己的工业化步伐。大批大批的乡村青年,他们有来自德国的技工,俄国的手工业者以及意大利热那亚的农民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贫民区积聚,等待着工厂招工的消息。严重失调的性别比例和如同雨后蘑菇般涌现的工厂使午夜的男人们忧伤,孤独而且充满希望,同在异乡为异客,他们需要握握手,需要一次温情的拥抱。这一切都在探戈舞里找到了。从这些忧郁而灰暗的冲突中,发展出一种十分鲜明的男性风格:这是在长时间的孤寂中,一种自觉的、炫耀式的内心流露。后来,有一位探戈歌手将这种渴求人格化了。他就是卡洛斯·加德尔,阿根廷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受爱戴的人物之一。41岁时不幸死于飞机失事。加德尔在1935年去世的时候,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当他的遗体被送回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送葬的队伍绵延数公里。半世纪之后,人们仍不时地到他坟前瞻仰,表达敬意。
世界上很多音乐家都曾演绎过探戈作品,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阿根廷本土音乐家丹尼尔·巴伦伯伊姆。这位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指挥家,把2006年的最后一天奉献给了自己的故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科隆大剧院广场前,巴伦博伊姆为大家奉上了一台精彩绝伦的探戈之夜。
参与过《探戈回忆》、《探戈之魂》的录制的马友友曾说过这样的话:“探戈不仅是音符,这些演奏家展现了探戈自由、热情和欢快的特质,正是这点使他们如此出众。……阿根廷国家成立的经历使探戈成为阿根廷的灵魂。在禁止人们自我表达时,音乐从来都是人们另一种表达方。探戈是歌舞曲相容的艺术,有一个人是我们不得不提的,那就是胡里奥·德·卡洛,他也是在探戈乐曲方面一位杰出的大师,他的作品是纯粹的器乐曲,具有强烈的节奏,他的伟大之处在在于,他创作了一种形式新颖而深远的探戈六重奏,拓宽了探戈音乐在器乐演绎方面的领域。
探戈有演奏的形式、舞蹈的形式和歌曲的形式。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流行古典探戈,卡洛斯·加德尔使这种古典探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有趣的是,在这种古典探戈流行的同时,人们开始喜欢皮亚佐拉和萨尔冈的现代探戈乐曲,他们在古典探戈乐曲中融进了现代音乐的元素,把它发展成一种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的艺术。

很多人都是从电影喜欢上探戈,当那精美的画面和悠扬的旋律在空荡荡的放映厅里回旋的时候,仿佛自己生活在二十世纪初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聆听了大师的精彩作品之后,我们仿佛才缓缓地推开探戈的大门,看到在这个舞台上,无数歌手,乐手,舞者,指挥的才情挥洒,流光溢彩!探戈是平民的艺术,也是天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