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随笔教育 |
分类: 教学随想 |
借助多样学习方式构建质量观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意图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指出:“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课前调查,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质量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走进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去调查,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秤,以及如何看秤。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为本堂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体验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理念:
(一)依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
(二)师生交互生成,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借助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
如让学生通过掂一掂,合作称一称,让学生感知1克有多重?让学生通过讨论大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测机会。
(3)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估测意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