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母爱瘫儿半个世纪的母爱妇女节女人节 |
分类: 纪实 |
▲P1
贝多芬说:“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这也是宜兴周铁镇徐渎村村民许早坤的心声。
从此,家成了他全部的世界,走路、蹦跳成了奢望,
就连最基本的吃饭、睡觉、上厕所他都无法自理,但他依然乐观、开朗。
因为51年来,18000多个日子里,他的母亲周映梅用温暖的爱给了他一个强大的小宇宙。
▲P3
周婆婆说,别看他躺着不会动,身下的那张躺椅已经换了很多张了。
▲P4
一天里的绝大多数,周婆婆都是这么搭着手,坐在儿子身边。
▲P5
尽管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但一家人对于生活不幸的坦然和对社会、对家人的感恩,
让许早坤的脸上始终充盈着满足的微笑。
有妈的孩子永远是个宝,永远都是幸福的,何况这样一个孩子……
很多年前,这是早坤与父母生活来源的一部分。如今,超市、百货店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日渐冷清。
周映梅说:“早坤走不出去,就让他们来串串门、聊聊天也好。”
许早坤一人在家时,日杂铺就成了“自助模式”。村民们自己拿商品,自己从铁罐子里找零钱。
村里为许早坤办理了低保,每年还会发放一定的慰问金。
相关部门不仅为早坤日杂铺免税,还送货上门,说起这些,母子俩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P8
每年冬季来临前,周映梅都要用新收的秸秆为儿子编织一个草蒲团。
里面有一个温暖的脚炉,寒冬中,它不仅温暖着许早坤不能动弹的双脚,也温暖着他的心。
早坤脖子已下都没有知觉,任何事情多要母亲帮助完成,
多年前,村里的理发匠搬走了,于是周映梅买了一把锋利的剪刀、剪了一块蓝布,
这是双手布满老茧、沟壑纵横、粗糙无比的,此刻在我眼里,却异常地美丽起来。
▲P12
因为它坚强而沧桑,因为它托起了一个家、托起了儿子的世界。
▲P13
早坤的父亲许焕君今年也91岁了,多年前就患有冠心病,照料儿子早坤的重任几乎全部担在了妻子周映梅的肩上。
但是只要可以,老人还是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P14
譬如帮儿子擤擤鼻涕擦擦鼻子。
在父亲心里,瘫儿同样值得骄傲,老人从柜台边的角落里翻出两大箱子书给我们看
说这都是儿子喜欢看的,看了还会将个我们听咯。言语中充满自豪。
因为这个瘫儿。老两口极少出门,即便是近在邻镇的女儿家,只能电话问候。
▲P15
只要母亲不在,父亲就一定陪在身边。
▲P16
空闲时,老人也会去门口溜溜狗,但不会走远。
▲P17
在娱乐生活贫乏的年代,他经常绘声绘色地给父母弟妹讲故事、说新闻,
用自己的方式给家人传递温暖和快乐。
十点,老人准时起身淘米。
许早坤的咀嚼功能不好,周映梅总是尽量把饭菜煮得软一些。
青头菜,都是小媳妇从自留地里现摘的。
▲P21
把饭和菜都放在一个碗里。准备坐到窗前去喂饭。
▲P22
87岁的周映梅多年前就换了假牙,每一口饭菜,她都咬成小口再喂给儿子。
▲P23
母子俩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怡然自得。这样温馨的画面经常让村里的阿姆们潸然泪下。
▲P24
一般来说,吃完饭,母亲还会和儿子一起吃些粥,周婆婆说要过过嘴的。
今天的小菜是自家的马兰头。
▲P26
不管是筷子喂饭还是勺子喂粥,母子俩配合都很默契。
厨房边铁罐子里的银边吊篮透露着这家人对生活的爱。
▲P28
吃晚饭,是早坤的午休时间。
去年开始,周映梅的右手臂有些抬不动了,早坤的大弟弟早平慢慢地揽过母亲的活,
每天中午他都要回家把许早坤抱上床。
这时许母会立刻上前去帮早坤脱下鞋子,并细心地把被褥掖好。
▲P30
用尿壶给儿子接尿,是每次上床前必做的事情。
▲P31
午饭后的“游胡”是周映梅为数不多的休闲之一。
牌搭子都是村上的阿婆,相互也都是几十年的老姐妹了,也就是早坤午觉的一两个小时。
▲P33
活动的据点永远是许早坤的床前,只有听着儿子安静绵长的呼吸,周映梅才能安心于难得的闲暇之中。
▲P34
对于许早坤而言,母爱是一个个手编的草蒲团,
是一口口嚼碎了的热菜饭,是一次次贴心的翻身,是一个个耐心温柔的笑容……
从36岁到87岁,岁月染白了许母的发丝,生活皲裂了她的双手,
但在她的心中,那个叫“早坤”的儿子永远是宝贝的心头肉,是不能离弃的乖儿子,也是她一切坚强的理由。
▲P35
离开时,两位老人送我们出门,一个87,一个91,守着一个花甲瘫儿,他们没有一句怨言。
此刻在我镜头里,木门柴扉前,年轻且快乐。
祝福他们,在流年里,能用人间最朴素最伟大的爱换得永远的幸福。
三八了,也祝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