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宜兴古桥范道古桥群石拱桥秀凝桥 |
分类: 古桥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样的时节,来到这样的村庄,会感觉被一只手蓦地推进了画里,猛然间,就让这浓浓酽酽的春意熏得醉了,
梦中的家园似乎就是这样的吧:屋前有河,屋后有院,朝看烟雨芳菲,暮踏田埂河埠,花开花落,年华如水。
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就这么盛盛的放着,
此时的老桥,就像一个女子,暖风中柔柔地穿上了斑斓的彩衣,静坐在春日里,就像她的名,秀雅凝重……
宜兴位于太湖西岸,滆湖南岸,水网密布,历来是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湖岸边有数不清的河流,
或南往北、或西向东笔直地汇入滆湖或太湖,当地人称之为“渎”。宜兴自古有七十二渎之称。
而渎边的村庄,就沿着这些河岸长长地分布着。这些渎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一大批完整的古桥,
它们就像水乡里一粒粒百年前的遗珠,密集散落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土地上。
几年里,春夏秋冬,几乎四季都来过,上图和此图,几乎一模一样的角度,
官方资料:
秀凝桥,位于宜兴范道镇梅家渎东端,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13级。青石与花岗石混砌。
桥长12.58米,中宽2.9米,堍宽3.25米。桥孔净跨4.9米,矢高3.05米。
敦实秀丽的楷体。光绪年间重修,那始建是何年呢?无从得知。
▲P8
范道古桥群中,永丰桥、新渎桥等都有这样体贴的车道凹槽,旧时不知方便了多少独轮车板车的来往,
现在方便的当然是自行车了!很多没有车道凹槽的老桥被迫在前面铺上了水泥,
所以,这凹槽不仅是人性化的设计制造,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在百余年后保护了老桥的完整性。
桥面两边置有厚重的青白条石,显然是旧时为来往过客歇息所用,虽已残破,但依旧坚实,岿然不动。
古人自比今人要逍遥洒脱地多,定有许多闲人时常坐在这桥上,
看黑瓦白墙,观草木流水,聊军国大事,扯家长里短,闻花香听鸟语,
这石凳子上,必是从不沾灰的,而今,已少有人有如此闲淡浪漫的心情了,
或许还会有孩子趴在这上面玩耍,婆婆需在后面大呼:“哎呀,宝贝,小心摔下河去……”
▲P10
说起此桥最别致之处,当属这龙门石。
在传统旋涡纹圆形图案外,东西增添了两条缠枝(缠枝上是否还有莲花或忍冬?看不清,湮没了),
这样的添加在宜兴的其他百余块龙门石中都是没有的。优雅圆满,极其特别。
▲P11
乱花渐欲迷人眼。满枝的迎春密密匝匝遮住视线,形成自然的美丽前景,
要想得到干净的远景画面。不得不跳到船上。
这样的水泥船,而今在江南的很多小河浜里都可寻见。
在那个陆路交通不甚发达的年代里,水泥船曾载着各种货物过小河、渡西氿、穿太湖,
一路划向苏锡常甚至更远的地方,实现江南农民最早的财富梦想,那一枝枝咿呀木桨温暖了多少黑白岁月里贫寒的心灵……
▲P12
冬的清冷萧瑟中,自有一种漫漫的国画意境。
这张片子的重点在桥西老屋的屋头,这两个扇形六边形的小洞洞,是做什么用的呢?
镜头放下,这样的木门乡间也不多见了。
▲P15
盛夏,桥东,婆婆门前的水泥场上,晒满了苋菜籽、苋菜梗、鞋子、篮子、簸箕、耙子……
林林总总,满满当当,都是土地和家的温暖气息。
▲P16
桃红柳绿三月春,春风沉醉的午后,热爱花花草草的女子邂逅此地,
仿佛在贪吃甜食的娃娃面前放了只大蛋糕,是怎么也逃脱不了这饕餮盛宴的!
▲P17
……
▲P19
冬季,梅家渎不见它花惟有梅……
无论是蓬蓬勃勃的满树还是水边疏影横斜的一枝,都风情万种,香远溢淸。
▲P23
如今新农村建设,农村早已不是幼年时杂乱邋遢的感觉,
老屋新房,绿意盎然的菜地,笔直平坦的水泥路,一律干净整洁,
人们脸上见到的也都是平静快乐的笑意——
临水而居的孩子,和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
阿公背着竹篮,笑着说:“老太婆叫我去自留地割点青菜,准备夜饭咧!”
这位就是在场地上晒满物事的阿婆,此刻正端着竹匾气定神闲地挑拣黄豆。
▲P27
自己很喜欢这张,小时候,我们都是这样洗头的,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走光
春天,阿公在门口晒了很多瘤子芥,腌咸菜,我说怎么腌这么多啊,他回到不多哇,小佬都欢喜吃的!
▲P29
冬天去又遇见,身体很硬朗,在桥边和邻舍聊天晒太阳。
▲P30
此片摄于2010年2月19日,三年后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应该长高很多了吧。
老人孩子,岁月流转,古桥依旧,变化的终究只有人……
▲P31
最后接一张吧!套用一句别人的话:
因为有了乡村的烙印,我才得以重新生活在古朴纯正的感情里……
—————————————————————————————————————————————————
年末,各种总结,各种饭局,各种无头绪的瞎忙,一篇博搞了个把星期。
浮躁的年代,怪不得博客使的人越发少了,考验人啊,大家都去织围脖了,就让我这个老人还留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