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醉江南之西城桥

标签:
宜兴古桥宜兴高塍吕家村西城桥石拱桥 |
分类: 古桥 |
▲P1
第二次抵达。
如相思成灰的恋人,酝酿了十四个月的牵念,寒来暑往,恍如隔世。
身披清风,头戴黄花,浓郁沉稳,端庄矜持。
古桥以盛装的姿态呈现,再见第一眼,激动欣喜,不能自持。
▲P2
几张黑白。摄于2010年2月19日。
和P1同样的角度,这一幅萧瑟的只能黑白。
▲P3
无意拍下的,公路桥上的轿车疾驰而过,古桥上俺男人正悠然踱步,
似乎隐喻了钢筋水泥时代的烦躁匆忙与土木砖石年代的轻松迟缓。
▲P4
没有扶栏,没有桥联,探头也是最朴实的造型。
水乡的生活大同小异,它们像水上皱褶一样被广为复制。
暗沉的桥面,雪白的新墙,奔突而过的机帆船,水面上蓦然生出的皱褶。
南方的沟埂阡陌方向是隐晦的,婉转迂回,不像北方平原上的河流那样一目了然;
河道水塘,在冬日的暖阳里喑哑蛰伏。
▲P7
第一缕春风掠过,田野便从沉睡中苏醒了。
喜欢用“色情”来形容春花的茂盛,常引来同伴的大笑。
窃以为,春天的花着实是性感的、勾引人的!
就这样酽酽的、妖娆的、没心没肺地怒放,
像一群十七八的小女子,春阳下露出娇嫩的粉色的肌肤,兀自欢笑着,嬉戏着。
▲P9
水浸透了春花,浸透了土地,浸透了江南,也浸透了沈从文的纸页,
忽然忆起的一段文字,字迹中漫漶着水的气息,很喜欢: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有致于感到厌烦,
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P10
言归正传,介绍主角:
该桥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20级,青石、花岗石混砌。
桥长20.72米,中宽3.4米,堍宽3.75米。桥孔净跨7.2米,矢高4.57米。
西城桥为单孔石拱桥,两侧各有石阶20级,青石、花岗石混砌。
桥长20.72米,中宽3.4米,堍宽3.75米。桥孔净跨7.2米,矢高4.57米。
此地是宜兴市高塍镇,中国著名的环保之乡,有钱银一抓一大把。
旧时环镇有东城桥、中成桥、西城桥,先前两座桥已变成水泥桥,只有西城桥还保持着旧时样貌。
新桥老桥得以并立并存,不能不说是西城桥的幸运。
▲P12
敬业的林子兄弟!
这个动作十分危险但由不得不做,俺经常说,摔下水去的话,人木事,关键是相机啊
▲P13
水纹螺旋式纹样龙门石。南望,北望。拍摄姿势见上图。
完整簇新,犹如从未被踩踏过,太太太精美了!!
▲P14
小草还没有完全透出来,稀稀疏疏的,给坚硬的条石增添了几许柔软的感觉,倒是别有一种美感!
后加的水泥条为了方便行车,极其的不协调,很想用工具来铲掉!
▲P15
春雨贵如油,实践中才知道古人的用词有多准确!
看这绿油油的水草,像不像被油浸过般滋润捏?嚯嚯,曲解一哈子啊!
高大厚重坚不可摧的现代桥两边,老桥显得柔弱单薄。但是,您更喜欢哪一座?
每到周末对于老桥的寻访拍摄似乎是一场时间的逆向之旅。
我们虔敬于先人的创造,追寻祖辈的精魂,欣赏昔时的生活气质,
希望用卑微的文字和忠实的记录努力勾画出在时间隧道中失散了的画面,
虽然有时这样的努力因为现世的时尚与丰裕而闲的不够完美或支离破碎……
▲P17
看见保护石碑后的一堆白色物事了吗?
清明刚过,这是乡民给河神的钱纸,江南桥多,清明在这里祭拜一下,
祈求一年里在有水的地方家人都能平平安安的——很现实的民俗。
▲P18
左:桥东,可以呼吸到春天芳香气息的小景。
右:桥上左侧是豆豆,孩子大了,一般不愿意陪俺出来拍桥,这次好不容易把他绑出来春游一天
▲P19
站在公路大桥下,西北侧。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美哉美哉!!
帅锅阿敏兄信步下桥,阿敏新进了单反,最近正烧的厉害,呵呵!
▲P20
西南侧。
荒废的老桥边总是垃圾成堆,额滴神啊,好一通PS!
和P10很相似的构图。水泥桥比老桥地势稍高些,新桥堍角度正好!
▲P22
站在新桥上拍老桥,这张片子基本失败,木有拍全……
▲P23
据说,西城桥是乾隆年间由当地吕氏捐建的,1929年重建。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这样绚烂的色彩,这样浓郁的芬芳,这样明朗的季节,呆在家里真是罪过啊!
小盆友们,今儿您出去赏春了吗?
真恨不得把所有拍过的老桥在这样季节全部重拍一遍,
但,时间不够,精力不够,想想罢鸟就这样吧!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