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瓷老底”万寿桥
标签:
宜兴古桥万寿桥小芳桥佳能原创 |
分类: 古桥 |
P1
接《乡野之风吹来——上塘桥》。
P2
从上塘村继续北行,骑过大片青翠原野,拐个弯,便到了大塍古桥群的第四座桥——万寿桥。
此照是路上风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该刷白的全部刷白,即便是这样的残垣断壁。
万寿桥位于宜兴新芳镇周家村,不是文保单位,也不是文物控制单位——因为它已然不是古物。
村民告诉我,这桥原建于乾隆年间,本是单孔石拱桥,
上世纪中下叶为交通方便原桥被拆毁,绝大部分老桥构件被利用在新桥上,桥面则由拱变平,铺上水泥。
——有些像文物造假中“新瓷老底”的感觉。
东南面。
请注意右下角的三条花岗岩铺就的小桥。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双桥呢!村民说小桥名叫“小芳桥”。
这雅致的名蓦地在我耳边回响出了“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边……”
春波同志莫不是在此地下放,受这桥名影响创作滴这歌?
桥身由青石花岗岩混合砌成,可以看出用的基本是老桥的料。只是完全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老人们经常在桥堍聊天。请注意婆婆脚下踩的那块青石。
P7
拉近。竟然是原桥的桥铭石——“万寿桥
偶滴神啊!这可是件文物啊!老人告诉我,前阵子还有几个上海人来看,想花银子买走,
村民怎么也不肯卖,这可是周家村镇村之宝呢!
右上:小芳桥边村民丢弃的中药渣。(偶们这里有这样滴说法药渣人在路边给人踩,病人就会好得快些。)
左下:桥头的老石臼。是我颇喜欢的物事,看见就有霸占冲动,家里客厅有一只,养着几尾金鱼。
左上:桥边大树。
左下:陈年的青石台阶。
右:桥的西北角。
桥的东南角。
东北角
俯瞰小芳桥。
这次的片子都压了下饱和度,试图在低彩度中寻找一种别样的乡野情怀。
婆婆告诉我,别小看我们小芳桥,它的名气可比万寿桥还大,年代也不必万寿桥短,
而且这小桥吉利得很,无论男女老幼,从来也没人在这里摔过跤呢!
婆婆说:“别把我俩拍在一起,老周不是我老头!”感情我无意中制造了周家村一绯闻啊
万寿桥也来拍了两次,第一次来的时候也遇到这个婆婆。
竹篮镰刀,扒几颗青菜去!
收获归来!
P17
一支烟,一座桥,一个老人。
很喜欢周爷爷脸上洋溢的素朴醇真的笑容。
拍了很多张,后来选了些冲洗出来让人带了去。
P19
我的拍摄引来很多村里的老人。他们告诉我,这条蠡河旧时是通向宜兴城的主要水道,
因为桥多,所以有“九里五顶桥,撑蓬不如摇”的说法。
意思是九里水路有五顶桥,如果要扬帆的话,刚刚撑起就要过拱桥桥洞,又要落帆,所以还不如不撑,摇撸就行了。
正要返回,一对宝宝闯入我的镜头,
变换着各种表情,丝毫不认生,活泼可爱至极!
每次拍老桥,都希望能遇见老人和孩子,否则就感觉缺了什么,不够完满。
这样看来,这次万寿桥也该算完满了
P22
这狗狗是桥边第一家的,在树下安静休憩,被我快门声吵醒,警觉的滴瞪着我!
P23
见我并无恶意,又恢复了常态。或闭目养神,或威风凛凛做傲然睥睨状。
P24
抬头见蓝天灰墙。乡间的午后宁静的只听见一两声鸟鸣,觉得心也要被熨平了。
P25
九里五顶桥——王婆桥、长春桥、上塘桥、万寿桥,
这河道尽头就是最后一顶岳阳桥了,老人们告诉我,前几年修路,岳阳桥已被彻底拆毁,建成公路桥,
百年前坊间流传的俗语终已残缺,还好,前三顶已经被保护或控制,
暂且长舒一口气,就这样吧。
—————————————————————————————————————————————————
清明小假陪家人朋友去宏村,人多天阴,基本没拍啥片,倒是休宁齐云山脚下的一片山水让我感觉不虚此行,
片片尚无心情整理,过阵子再说吧,先给大家汇报一声,等着看正在圈随鱼、Joe、原石等好友的徽州片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