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桥和民工宝宝的亲密接触

标签:
宜兴古桥石拱桥长春桥工地民工孩子 |
分类: 古桥 |
P1
此篇接《废墟边的古桥——王婆桥》,因为长春桥就是在那篇中提到的“后面”那顶桥。
此篇中大部分片子都是那次用450D拍滴,小部分是上周末重去用无敌兔补拍滴。
废话少说,看片!
P2
长春桥,位于宜兴市王婆村北约一公里处。建于清朝,年代不详。
原桥抗战中被日军拆毁,1946年重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22级,青石叠砌,券石用花岗石。
桥长20.72米,中宽3.25米,堍宽3.75米。桥孔净跨6.4米,矢高4.2米。
P3
说实话,在迄今为止拍过的三十多座古桥中,长春桥算是比较丑陋的。
不仅桥面桥堍的石阶全部被水泥地面取代,只吝啬滴在中间留着狭窄的一路,
让您在拾级而上时偶尔能回想起老桥当年素朴的面貌。
P4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老桥的两边很生硬滴“被美化”“被加固”了,
这近一米高的“围裙”据说是近旁一个企业老总造福乡邻的“善举”。
从此行人行车再无控制不住而“投河”之虞!
可这不伦不类的(犹如乡下大妈穿了比基尼走在大街上)"古今合璧"却让我初见时颇郁闷了一阵@#@*^&_……
P5
每到一座古桥都必须俯下身来细拍的角度。
堆积的腐败的杂草,泛白的青石台阶,磨砂的水泥地面。
存在即合理。古人和今人用另一种语言在此和谐交流着。
P6
驳船。印着童年记忆的驳船。
小时候经常被外婆牵着手在钟张运河边看拍着长龙蜿蜒而过的驳船,在城里已经极少见到了。
裸露的柴油发动机,深深的仓,黑色的煤,厚重的遮盖油布。
恍若隔世的画面。
P7
水纹龙门石。残破粗糙。
桥东南紧贴着一个琉璃瓦厂,东北面则是一个巨大的废墟。
据说厂子不久也会拆迁,这个离宜兴城并不远的村子即将被滚滚而来的城市化巨轮吞噬。
P8
试图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角度以期窥见古桥的原貌。
终于在琉璃瓦厂河边的台阶上找到,P1\P2和上图左片都是在那里拍滴。
P9
小小白的极限,只能到这样了。依稀能见“长春桥”三字。
花岗岩劵石,不可避免的货船撞击的破损。
P10
工人滴棉鞋
P11
西北面是一个大采沙场。工业的痕迹和着敦厚的老桥形成晦涩的表情。
拍这张片子时,忽然看见久违的一幕。
P12
赶紧跑上前去,拉近,咔了几张!
老人时而奋力滑竿,大声吆喝,时而悠闲划桨,胜似闲庭信步。
P13
只几分钟的时间,老人便在我的视线里消失!
看左上片,蛮大一条鲫鱼呢!
老桥南面尚未完工的公路大桥,平整气派!
P15
新桥的另一面,您看到另一座老桥了吗?
P16
清郁的小葱,卫星接收器。
船上人家的生活还是很滋润滴!
P17
忽然闯入镜头的丫头!
P18
拍到哪里跟到哪里!
P19
原来是修公路的民工的孩子!
P20
午饭时间
没有餐厅没有餐桌,到处都是餐厅到处都是餐桌。
P22
时而忧郁
P23
时而快乐
P24
本应该在幼儿园学习游戏的时光,却跟着父母风餐露宿。
小小年纪脸上满是皴干的痕迹,眼下居然有深深的皱纹。
P25
跟着一个小囡囡,看她去哪!
P26
这是个吃饭的好位置,背后的下水管是干净的,明媚和煦的阳光也是干净的,
映衬着囡囡肮脏油腻的包衣,复杂的表情……
木有菜了!给我一点!!
P28
孩子们的体育设施,支起帐篷的铁杆子。
P29
左边的妞妞很上照,一直冲着我的镜头笑!
右边的妞妞则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表情!
P30
这位大哥饭后抽起了旱烟,我说是从家乡带过来的吧!
他说是呢,抽着这烟就像回到我们云南,而不是在你们宜兴了!
后面的两个大姐在从满是淋巴的废肉上剥离肥肉和猪油,说烧菜就靠它了。
看着、听着有些心酸……
P31
掀开他们的帐篷看了看,简单又凌乱。床是用几张简易的凳子支起的木板。
可这些都不影响孩子脸上笑容的灿烂!
P32
来两张彩色的吧!上面那对小夫妻手里的宝宝是这个工地最干净的宝宝了!
P33
摸来摸去,包里口袋里实在没有啥好东东给他们,
就把手机上的喜羊羊小挂件送给最早拍到的小女孩了!
P34
在新桥上拉了一张,这下看的清楚了吧!
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