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南草塘桥

(2009-12-22 15:07:07)
标签:

宜兴古桥

南草塘桥

古典纹饰

单车游

建设与保护

分类: 古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南草塘桥,位于宜兴屺亭镇寺前村西100米。

光绪二十四年(1898)修。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边各有石级26级。

青石与花岗石混砌,花岗石护栏。有桥联。桥长22.2米,中宽3.7米。

南草塘桥与一条幽僻的马路隔河相望边,其实很多次透过车窗见过她。

荒郊野外,犹如一位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大家闺秀,落寞又清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说她孤独,是因为这老桥如今已无人走动了。

要不是因为受保护,可能早已和周围的老屋一起被拆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必须先交代一下环境。

南草塘桥周围,原来是有个大村庄——寺前村的,

因附近新建了一个宜兴经济开发区,所以在去年下半年全部拆迁了,

只剩下这两户人家——所谓的钉子户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三个姐妹,两个连襟,冬日午后,其乐融融。

他们打的牌您认识吗?

宜兴地方上叫“游湖”,反正俺是看不懂的。

黑色羽绒服的大叔后来带我去拍屋后几百米处的南草塘桥。

他们说,这拆建极不合理……再拖一阵子吧,看看能不能多得到一套商品房。

这是俺生平第一次倾听“钉子户”的牢骚,感触良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桀骜的断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东面上桥。

泛白的青条石参差沧桑,

杂草下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得青砖。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站在桥中央俯拍。

因为已经荒落,无人走动,所以台阶缝隙中长出了许多野草,

无端生出些雅致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天长日久,陪伴孤桥的除了默默的蓝天白云清风流水,

就是这些无人欣赏无人眷恋、不为谁开不为谁败的野草野花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西北面。桥上的是大叔。

他告诉我,光绪年间造桥时,村西和村东各造半边,

东村的匠人比西村的勤奋刻实又灵巧聪慧,

所以,无论工艺还是坚固度,桥东都比桥西要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果然,我在桥西发现两块被损坏的桥栏,

大叔说,是文革时被红卫兵小将推下河去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而桥东的完好无损,

大叔说并不是红卫兵小将没有来破坏,

而是太坚固,破坏不了。

东村的匠人们若在天有灵,也会欣慰含笑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坚固倒还罢了,东桥栏的精致着实让我激动了一阵!

从上而下的四个栏杆没有像东面那样一致,

而是分为四种纹样,耐人寻味!

水纹、云纹。(右面那个很像古钱项链呢孤独的南草塘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环纹、莲纹。

花岗石的质地的桥栏因此显得异常厚重精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

还有这桥尾的折枝纹刻花,也是我见过的清代古桥中比较精致且保存完好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相对而言,西边桥尾的八卦纹饰就显得粗糙了!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这龙门石也让我的小心肝一阵狂跳啊!太漂亮了!

里面应该是象征太阳和云彩的纹饰,中间隔着二方连续的卷叶纹,

外侧四角还有四只精致的蜜蜂。

整个图案构图饱满,寓意丰富,美轮美奂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西南面。

只能这样了,再往后俺就到冰冷的河水里去了!孤独的南草塘桥

远远看见桥名和对联,可惜小小白没带,拉不过来,只能望联兴叹了!

大叔也在俯身帮我看两边的对联,看不清啊!急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桥的滨岸延续到几百米之外,时断时续。

依稀可以想见当年两岸的繁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保护。建设。吊车、烟囱,厂房,围墙。无处不见的不和谐。

难道只要保护老桥而已?

没有了周遭的环境,总觉得缺失些什么。

无人亲抚的桥栏,无人踩踏的台阶。

只有这遗世独立的躯干在冬日的寒风中固守着一份矜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几次擦肩而过,心中一直有一份挂念。

为了这份挂念,周六下午顶着寒风骑单车50分钟抵达。

“石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呈现一派诗情画意景象”

看着眼前的荒草阡陌,残垣断壁以及隆隆而来的开发的脚步,这样的句子让俺心生向往。

只是“市级保护”而已,也许宜兴这样的老桥太多,

除了来立一块这样的碑石,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骑车的好处——

归途中,竟然又见着一顶更为简洁素朴的老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桥面由四块花岗条石组成,虽则粗陋却也牢靠。

桥边没有任何碑石说明,离锡宜快速通道只十米远,

宽阔整洁的一级公路与这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老桥形成鲜明的对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

太阳下山,暮风渐紧,

拍完冷暖两张色调,归家!

———————————————————————————————————————————————

在《鲸塘桥》那期里,陈亚军老师和韩军老师说,拍老桥要和人相结合才更有味道,

俺觉得非常之对,人文片总是比纯风景片更有嚼头的。

老桥边必有老屋老人。

可如今在宜兴,随着建设脚步的加快加大,这样荒凉得找不到半点人烟的老桥也越来越多了。

还是只想有空就记录吧,记一座是一座,

资料性和艺术性有时候不可兼得,尽力吧,渴望大虾们多指点!

谢了。

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使在人间
后一篇:素色笑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