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最美的老桥——鲸塘桥(一)
标签:
宜兴古桥鲸塘桥秋天午后佳能450d |
分类: 古桥 |
P1
明嘉靖三十年( 1551)由钱鏊捐资首倡与李金募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钱鏊玄孙钱之遴捐资重修。青石和花岗石混筑。
桥全长52米,中孔矢高5.4米,跨度9.8米,两孔矢高3.8米,跨度7米。
鲸塘桥梁结构严密,造型美观,气势宏伟,是宜兴现存最大的石拱桥。
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宜兴政府网
P2
东头全景
P3
西头全景
P4
一条短短的老街尽头,突兀的这顶久仰的老桥。
迎接我的除了这褐黑色沉重的台阶,还有一股难以拒绝的恶臭和一堆热情过度的蝇虫。
P5
止步。
初秋的阳光,温暖和煦,拉着我的身影和兴奋的心。
龙门石,旗杆,花岗石座椅。
别急,慢慢观察慢慢咔。
P6
水乡的本质这时转换成明亮的光,俯瞰的新屋旧房被这沉重与高度
淹没。
一分钟,五分钟,无影踪,
先下桥吧,桥头的古建筑在召唤我,等会儿再返回。
回眸,还是没人。
条状的花岗石——深褐,
龟裂的青石板——月白。
斜角、平行,一样的平静地被践踏的命运。
http://www.chinataodu.com/upload/forum/2009081114232428.jpg
1934年宜兴县第六区鲸塘镇大桥河涸摄影
P8
继续前行,走进这宜兴至今保护得最为完好的桥滨凉亭。
一边是新砌的水泥凳子,一边是建与重建鲸塘桥的碑铭。
无人的午后,古老的歇脚亭与老桥一样苍凉。
在网上找到一张老照片。曾经,某个艰难的年代,伴着这老桥的,只有这座歇脚亭。
圆拱门内,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行人在此遮风避雨,
收获的樵夫?赶考的秀才?或许还有省亲的新嫁娘?顽皮逃学的童子?
黑灰色的碑石泛着清远的光,见证且沉默着。
P10
没有耐心品读一列列的文字,无论是嘉靖年间的始建还是康熙年间的重建,
这一笔笔捐资都还烙印的清清晰晰的:
“溥姓公助银十两”、“谈吴氏助银二两”……一律只有姓氏没有名。
定然有某个乐善好施者的后人,在某个大雨滂沱之时坐在这里等天放晴,
百无聊赖,瞥过这一个个黑压压的姓,猛然发现自己的祖先也有三二两捐资,而感到些微自豪吧。
P11
出得亭来,阳光有些晃眼。
按常规,我要对着这石碑拍纪录片了。
立此为证。
83年6月被当时宜兴县保护,算是比较早的了。
总算等到俩个阿婆,我容易吗!!
再上桥,俯瞰,拍些细节,发现有老夫妻放笼网捞虾虾。
一个点子上心头。
P16
哈哈!终于,阿婆被偶们说动,载着偶们划向大桥,
这一划没关系,竟然被偶们拍到了以前别人从没拍到的东东,
包括片头的接片,不在河中央怎么能拍到这么正的片子捏!
那叫一个兴奋呀!
不行,这期PP已然太多了,过几天给大家看船上所拍专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