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2008-12-11 13:13:43)
标签:

丁山

蜀山

紫砂

老街

外地人

四川人

苏轼

提梁壶

孩子

佳能

分类: 故乡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1

在行政地图上,出产紫砂壶的地儿叫丁蜀镇。

它分为“丁山”和“蜀山”两部分。

老街,位于蜀山。题图便是(四P拼接)。

说是“山”,其实也就是个江南小土坡,原名独山。为何现名蜀山,里面还有一段典故。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2 

话说宋熙宁年间,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凤凰村上。

见一山兀立,风景秀丽,问其名,言为独山。苏子赞美说:“此山似蜀”。

后人为纪念苏东坡遂改独山为蜀山。

著名的东坡书院即在此山南麓。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3

苏子可谓是蜀山最著名的外地人了。

他不仅给此地留下了容易令人误解的地名,流下了至今人迹鼎盛的书院。

还留下了一款经典的壶式——“提苏”……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4

阳羡(宜兴古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流出的金沙泉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

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喝喝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

他看到蜀山一带的人家,都在做紫砂茶壶,他想我何不自己动手做一把,自己做茶壶自己用。

便叫书童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必要的工具,开始动手了。

谁知看事容易做事难,苏东坡一连做了好几个月,一把茶壶也没做成功。

一天夜里,书童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着灯笼直转,心想:

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说干就干,一干就干到鸡叫天亮。

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就出来了:因为泥坯是烂的,茶壶肩部老往下蹋。

苏东坡想了个土办法,劈了几根竹片片,撑在灯笼壶肚里,等泥坯变硬一些再把竹片拿去。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5

(此图片来自网络)

灯笼壶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茶鋬(音盼,提把)。苏东坡思量:

我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像别的茶壶那样把茶鋬装在侧边肚皮上,

火一烧,壶鋬就烧的乌漆墨黑,而且烫手。怎么办?

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灵机一动,说:

有了,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做茶壶鋬。

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终于做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因为这种茶壶别具一格,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照,

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

苏东坡煎茶歌中的一句名词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此壶铭文便是。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6

继苏子之后,蜀山就从来没有安闲过。

尤其近百年来,蜀山老街因为走出了朱可心、顾景舟等等大师而为更多人熟知。

被保护起来后,古南街受到了应有的尊重,我们不必再担心它的被损或被毁。

只是老街里更多的不再是本地人,而是外地人。我粗粗问了几个,竟然大都是四川人——

苏轼的老乡!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7

这位四川籍阿姨身后的墙是古南街特有的。

破瓦破缸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二次利用。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8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9

也有一些不愿意陪子女搬到大房子里去的老人,

他们生于老街,长于老街,这里的黑砖灰瓦、清亮石板、木拼门、格子窗甚至低矮的屋檐,

都和老人们打断骨头连着筋,外面的纷乱嘈杂老人适应不了,

悠然闲适甚至是寂寥的巷弄才是他们心安的家。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10

老街身边有条河,因归隐乡野的范蠡曾泛舟而过而被命名为蠡河。

女人们在冬日午后的阳光里捆绑烧制好的花盆,然后装船或装车运往各地。

这样质朴恬淡的场景在蜀山下、蠡河边演绎了千年,并将继续……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11

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12蜀山老街的外地人

P13

老街上最让人感觉阳光与生气是这些民工的孩子。

这个红衣服的男孩告诉我,他是四川人,至于四川哪里他就不知道了,更不知道地震的事儿。

他们灿烂的笑容感染着我。或许,宜兴的紫砂和陶艺会在这些孩子的手里传播的更远。

苏轼地下有灵,若能得知他的小老乡千年后也和他一样快乐生活在蜀山下,

该又会吟咏出一首欣然的好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蜀山老街
后一篇:青花旧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