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梦到徽州——章渡

(2008-09-21 19:09:21)
标签:

安徽

泾县

章渡

吊栋阁

老街

青弋江

杂谈

分类: 徽州

时间:2007年12月31日

地点:安徽泾县章渡

设备:快没电的SONG小DC

无梦到徽州——章渡

P1

泾县之行的目的地是查济。

章渡,只是想按图索骥地顺便看下,以至于相机的电都在查济用的差不多了才出发。

但章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着实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这惊喜猝不及防,我们象发现被人忽视的宝藏般,

按捺着狂跳的心,在布满冬日暖阳的青弋江畔逡巡流连无梦到徽州——章渡

P2

  章渡镇始建于何时,无确切资料可考。

据史说,元末明初张宗道所圈地基并留下“永不倒镇”的吉兆语。

其实早在唐朝李白游泾县时来章渡就题写了“西来第一镇”,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由于背山临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青弋江又是当时泾县最繁荣的交通要道,

中国传统的“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选址观念,使章渡镇人口迅速增长,很快走向繁荣。

无梦到徽州——章渡

P3 

吊栋阁是此处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结构,前店后宅。

房屋一面临江,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极富江南水乡情调,

由于此建筑一户接一户,绵延一、二华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称“江南千条腿”。无梦到徽州——章渡

P4 

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摊成了长长的一片。恰似一张大木排顺流而下;

据说夜晚更迷人,灯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万家灯火”,相互辉映,

可惜我们赶时间,没有能等到日落。

无梦到徽州——章渡

P5 

独看一家一户,又似一盏盏吊在灯杆上的灯笼,故又称“吊灯阁”;

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撑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个名称“吊栋阁”。

一处建筑,有如此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名称,

足见建筑者的匠心独运和人们对她的偏爱之情。

无梦到徽州——章渡

P6

那天清晨离开查济时只有零下6度,

近上午太阳却难得地明朗起来,江边础石与台阶上,

晒满了乡民的棉衣棉鞋棉被,

滔滔绵绵的青弋江边,这样的木屋这样的窗棂,

多少有些恍惚起来……

无梦到徽州——章渡

P7

阳光下玻璃的反光让我睁不开眼睛,

微风过处没有一丝的凛冽寒冷,有的只是和煦和慵懒,

在这些明末清初的古建筑边,

我和LG说:在这搞点小葡萄酒,然后枕着江涛睡个午觉,痛快也!

 无梦到徽州——章渡

P8 

蹲下身子给“江南千条腿”一个特写,

拍过很多凤凰的吊脚楼,可眼前的全然不同:

江边筑石,石上矗木,木顶建屋,据说雨季时候水会漫过巨石,

我们选择一块平滑处坐下,

凝视着眼前的波平如镜,想像着古时泾县第二大商埠的喧闹繁华。

无梦到徽州——章渡

P9

这样的下河石阶一共有六条,

有些台阶已经磨得异常光滑,

映射着当熙攘人群穿梭于码头和街道的情景。

无梦到徽州——章渡

P10

 有一两处竟然有这样的过街廊道,

精致的木窗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奢华。无梦到徽州——章渡

P11

因为书上写了,到章渡的目的就是看江南仅有的吊脚楼,

所以其实真正给我们惊喜的不是“吊栋阁”,

而是这五百多米的明清老街!

时至午后,老街上十分寥落,

游客当然只有我和LG,就连当地百姓也很少见到!

无梦到徽州——章渡

P12

这条老街保存的非常完好,没有徽派建筑的黑瓦白墙,完全类似于江南民居!

集镇上的民居、木板店门面、作坊鳞次栉比,

相对结伴,顺河沿而立,依水面而筑,曲折延伸,古色古香.

街道居民“开门上街,推窗见河”。

无梦到徽州——章渡

P13 

好不容易见到一个婆婆,出来倒完剩菜后随即匆匆进屋关上了门。

斑驳灰暗的墙,光亮平整的青石板,

几百米的老街没有一处不和谐的新房子,安静、干净,

行走其间, 我们不约而同地失语,

也许生怕吵醒了午休的老人吧!

无梦到徽州——章渡

P14

冬日午后的暖阳把黑瓦的影子,干净地投射在木门上,

曲折处、阴影中似乎有个寂静安详满脸皱褶的老人在窥视着我们。

不知为什么,甚至稍稍有些怯意。

快步走出小巷,进入嘈杂的新街区,老公兀自在身后唠叨:

“安徽人啊,真是不会做生意,这吊脚楼这老房子不比周庄的好多了,为啥不收门票啊!”

我白了他一眼,钻进了车,再晚,到宜兴就要半夜了!

相机彻底没电了,留点遗憾,下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乌镇雪霁
后一篇:蓝调雪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