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岛县北长山岛的西北端是一座仅海拔60多米的小山丘,名子叫大西山。长岛旅游最著名、开发最早的风景区九丈崖景区就位于大西山的北侧,沿崖壁底观海绕崖向西即是距今三千多年的珍珠门遗址,站在遗址望海中有一小岛叫挡浪岛,中间约千米宽的海域即是长岛南北海上交通要道珍珠门水道。从珍珠门沿旧时的战备坑道可返回九丈崖,其右侧则是风光秀丽的殴翅湾。到长岛,不可不游九丈崖。

九丈崖是一亿年前的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进从海底抬升的沉积岩经过岁月积累而形成的,是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崖体绵延400多米,崖壁高近百米,崖壁呈大于90度的倾角,主要由坚硬的石英岩构成,中间夹杂着板岩和页岩,经过千万年海浪侵蚀、冲刷,不断崩塌、后退,形成海蚀崖。景区内还随处可见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合、海蚀龛等海蚀地貌。

珍珠门水道,宽约1000米,平均水深约20米,在长岛南北交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站在珍珠门遗址俯视山下水道,各种船只南来北住,甚是忙碌:或轻舟随着微波起舞,或巨轮劈波斩浪,既有力的震撼,又有美的享受。若遇到雾起大海,则只听见雾中的气笛声声,更让你产生无尽的遐想。若登上挡浪岛东望,珍珠门临海的崖壁上,岩石上的花纹恰似两条巨龙飞舞,与离崖壁约10米远、被称为赖赖珠的礁石,显现出“二龙戏珠”之意境,据说珍珠门之名也来源于此。

珍珠门遗址位于大西山的西侧,整个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80米。1982年和1983年,北京大学和长岛县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2次发掘,发现有较密集的大型窖坑和灰坑。这些窖坑口径多在2米以上,最深的超过2米,坑底铺有规则有形的海卵石。出土过大量的陶器,还有烧过的兽骨、鸟骨和贝壳等等。珍珠门遗址属于商末周初,因其体现中原文化东扩山东古地,替代岳石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经过学术界讨论定名为珍珠门文化,在胶东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