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氏地主庄园坐落在栖霞市城北部的古镇都,是国内著名的地主庄园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栖霞牟氏文化研究专家牟日宝先生说,牟氏庄园,严格地说应当称牟墨林庄园。因为作为大地主的牟墨林及其后人,在栖霞牟氏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分支。牟墨林则是这个庄园的主要创业人。

牟墨林,字松野,绰号牟二黑子。他生于1789年,死于1870年,经历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时期,居牟氏家族的第十四世。牟墨林的父亲善经商,经常贩运粮食,利用灾荒提粜粮置地,到其死时家里已经有土地1000余亩。牟墨林这个人精于谋略,善于经营,一生兼并土地四万余亩,远远超过其先辈。
牟墨林的经营思想是“人不患无财,患不善用其财”,一生致力于用财,扩展家业。嘉庆十六年(1811年)其父死后,掌管家业。是年栖霞遭灾荒,资料记载说:“岁大饥,人相食”。牟墨林用家里囤积的粮食,向饥民以地换粮,因此兼并了许多的土地。据《栖霞县志》记载:“道光十五、十六年,栖霞遭大风伤稼,岁大歉,人相食。”牟墨林于十六年开仓以粮食换土地。“踵门者趾连而摩肩也。”他还趁机从东北贩回高梁,初时一斗高粱可以换一亩地,后来几升就换一亩地。这样一大批无地的农民成为牟家的佃户。此后几年,凡遇荒年,他就用粮食换地,土地迅速增加,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地主。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看到一份介绍材料说,牟墨林虽然逼饥民以地换粮,迫使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毕竟救活了一些人的性命。这个观点在当时是受到批判的,缺乏阶级观念。近年来看到的一些研究材料,则很少提出其剥削性了,甚至带有赞扬的口味。如有资料写到:1812年,春大饥,人相食,瘟疫流行。牟墨林的父亲将家中仅有的粮食全部赈济灾民了。此事,牟墨林暗暗发誓,一定要发展成一个大财主,救济灾民。主持家政后,继续购买大量土地,扩大家业。乘饥荒年,一斗粮换一亩土地等等。有研究者认为,这些都是牟墨林的精明,而且是灾民的乞求,乡绅作保等等。显然这里有一个如何研究历史、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抛却阶级观念,也有个史观的问题.

虽然当代有研究者将过去地主的剥削轻描淡写,甚至不写,但作为封建社会地主对于农民的剥削那也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即便是牟墨林以及后代,通过地租形式加重对佃农的剥削,怕也是客观存在的很难予以否定。如历史资料记载:牟氏除了兼并土地,还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当时年收地租达300万公斤以上,而且都是晒干扬净的上风粮。另一个剥削形式就是大斗进小斗出,其大斗比正常斗多一升,小斗比正常斗又小一升,大斗收租,小斗粜粮。牟氏还采用加租补缺的方式剥削,其租率高达20—30%,稍有不顺,即抽地,封门。据调查资料:1930年至1938年间,牟家增加地租71%。此外,牟家还通过放债、雇工、无偿劳役等手段剥削农民。《栖霞县志》记载:“北七里庄林松海,在灾荒年托人做保借了牟家400吊钱,仅两年时间,就连本带利滚到了3490吊,被迫将家中的8亩、4间房和一头牛全部用以还债,仍未还清。

到了20世纪初,牟家共拥有土地6.09万亩,平均每个家庭成员占有1194亩,由153个佃户村的佃户耕种;有山岚12万亩,平均每个家庭成员2353亩,有房屋5500多间。房屋散布地城里悦心亭和古镇都,在烟台大马路和烟台山都置有房产。其中古镇都庄园面积达2万平方米,分为三组六院,480余间,1935年落成。关于牟氏家族究竟有多么大的家业,从当时民间广泛流传着的两个故事中可见一般。
一是,清咸丰年间,正是牟墨林主持家业时期。一天有一乞丐到牟家要饭,帐房先生不仅不给还赶其快离开。此事被牟二墨子看到了,就说“给他口吃,打发他走吧,反正他吃了还要屙在咱的地里。”讨饭的听后,心想,我偏不屙在你的地里。从牟家出来往南走,沿途几次打听种地的农民是谁家的地,都回答是牟氏家的。直到天黑实在憋不住了,但仍然没有走出牟家的地,还是屙在牟家的地里,应了牟二黑子的话。
二是,清道光年间,牟墨林的孙女与黄县大财主丁百万的后代结亲。结婚那天,牟墨林的儿子送闺女。席间,双方各自夸富。牟墨林的儿子笑着说:“亲家,你家确实有钱,是个百万富翁。我家虽然不是百万富翁,却敢与你打睹,如果你能将我家的山岚的大小树木挂上一文钱,就算我输了。丁家听了,不敢回答,再也不在亲家面前夸富了。这意思是说:每棵树绝对不只值一文钱,而丁家全部家产连这些树挂不满,何况土地、庄园等其他财富了。

牟氏地主庄园,结构严谨,古朴典雅,按照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等级规制建造,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特色。院内主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东西两厢组成四合院。各院落四至七进不等。四合院重重叠叠,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其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大致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包括日新堂、东忠来、西忠来3个院落。西为日新堂,系牟墨林住宅,俗称老柜,讲六时五个院落、89间房。是庄园敢早的建筑;中为西忠来,计七进6院63间房;东为东忠来计六时5院94间房。东忠来正门,黑漆大门上雕刻“耕读世家,勤俭家风”的对联。大门两侧是雕刻精致的石鼓式门墩。据说这对门墩是从唐山一带运来的,价高达40多担谷子。东忠来的客厅为七檩梁架,主梁直径为80厘米以上的圆木,共用木材400多立方米,造型古朴。第二组位于日新堂西,包括南忠来,阜有两个院落。西为南忠来,讲四进4院76间房;阜有(亦称师古堂)居东,讲四进4院66间房。第三组位于二组北,称为宝善堂。

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开展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动摇了牟氏家族的统治地位。1946年人民政府在古镇都召开了29个村、1500多名贫苦农民参加的申冤诉苦大会,控诉清算地主的剥削。会后,根据政策留给牟氏家族土地263亩、房屋425间,牲畜2头,其余土地、房产分给贫苦农民。1946年土改复查运动中,牟二黑子家庭成员被强制分到邻村,接受监督劳动改造。至此,结束了牟氏地主家族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历史,牟氏庄园作为革命的成果,成为人民的公共财产。现在,庄园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真正成为无烟工业。特别是电视剧牟氏庄园播出后,更是提高了庄园的知名度,游客成倍增加,是栖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栖霞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龙头地位。

加载中,请稍候......